探究德育网络环境下职业院校德育视野及其特点

更新时间:2024-03-01 点赞:9664 浏览:351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当前网络环境中,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工作既面临机遇又受到挑战,在当前的德育教育实践中要应关注两个视野即宏观视野和微观视野。笔者从这两个视野入手,深入分析了其特点进而探讨了如何在职业院校有效地开展德育实践。
关键词:网络环境;德育;视野
: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365-354-02
德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对个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它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我校承担了安徽省省级立项课题“网络环境下职业院校德育问题研究”的研究工作。在当前网络环境下职业院校的德育,我认为应关注两个视野:一是宏观视野,一是微观视野。

一、宏观视野

宏观视野是从德育的全过程来看的,一个学期、一个学年乃至整个大学过程都可以说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它具有系统性、发展性观点的特点。关注宏观视野能够看到学生在德育教育下的成长,它能够体现教育的完整性与连续性。
我们知道,大学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而这个“德”就是大学德育目标的具体化内涵,主要体现在政治、思想、道德、法律和心理这五个方面的素质上。高等职业院校要通过实施思想道德教育,使大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法律、心理等素养方面所达到应有的水平和标准,是高校德育实践的主要任务。
在当前网络环境下,学生面对亦真亦幻、五彩纷呈、内容纷繁芜杂的网络世界,难免表现出幼稚性和片面性。而具有性、开放性的特点的网络环境势必导致价值观的多元化,一些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的争论、分歧甚至是对立和冲突不可避免使得学生生出迷茫与困惑。这时,就需要学校德育实践的引导。要从宏观视野关照学生把健全人格的培养、高尚灵魂的塑造。要能够形成独特的德育课程体系,通过课程设置,让学生在学习思想、理论、科学发展观以及法律基础等课程基础上,促进学生逐步确立的公民道德意识和规范体系。
在宏观视野下,网络环境下职业院校德育呈现两个特点:交互性、开放性。
(一)交互性
交互性是网络的一大优势。网络环境下交互对象有三种,分别为“人——机”交互、“生——生”交互和“师——生”交互。网络环境下职业院校德育的交互性与传统的德育所具有的互动性有所不同,其交互性在于它既包含了德育主体(教师)、客体(学生)之间多维度、非中心化的互动关系,而且也包含了网络行为主体、客体自身不同角色扮演之间的变动性和多样性。
这种交互性体现在学生可以在“网上论坛”或“在线指导”上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大家通过网络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双向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具有时代特征、健康向上的主流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从而拥有健全的人格的德育目标;当然,还可以体现在教师针对某一专题预先设计好问题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模板www.618jyw.com
与答案,当学生访问该专题时,由电脑提问或解答,实现人机对话,或者通过电子邮件、留言板等来相互传递信息,在这种交流中提高学生主的道德素质与能力。
(二)开放性
开放性是宏观视野下职业院校德育呈现的又一特点。它超出片面的教学理念,将过程向现实世界开放,由校园延伸到校外,从而使德育过程走进大环境,更加开放。开放性体现在德育主体的多样性和德育内容的丰富性。德育的效果要在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这几个相互关联的维度上去观察。不仅关照道德认知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更关注道德情感的培养和道德意志的形成。要达到这一效果,必须注意德育主体的多样性。
我们常说“德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人不在”, 要让学生一进校就进入学校的德育“场”,这就在于德育主体的多样性。职业院校的每一位成员,不论是领导、教师、还是职工,应该都是一名德育工作者。育人工作不仅是学校、管理人员、班主任的事,而且是每一个教职工都责无旁贷的。当然,无论教育的实施者还是接受教育者都既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也是生活世界的主体,都以双重身份进入德育视野。教育者除了以教师身份从社会需要出发来诠释和理解德育客体外,他还以道德实践主体身份基于内在道德意识结构,从其内在的道德认知和情感体验出发对道德客体进行诠释与理解,从而形成自己特有的道德视域。而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同样也是教育主体与生活主体的统一。这种双重身份,使得学生德育由单向的他人教育转向了他人教育和自我教育的互动结合。

二、微观视野

微观视野是从一堂课、一次活动等层面去关注。它是构成宏观这个整体的局部。
在网络的世界里,既有科学、健康、有益的大量信息,也有伪科学、不健康、有害甚至反动的信息。庞杂的信息会造成自我约束力不足和道德规范意识不强的学生思想上的迷惘。这时学校要担负起网络德育的重任须在微观处多下功夫。要能够强化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设置校园网文化平台,积极开展一些有益于培养学生道德的活动;教师应发挥指导作用,利用日常教学因势利导,在每一节课中适当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意识,培养健康的上网人格,增强学生的网络免疫力,提高学生正确分辨、判断和选择信息的能力。
在微观视野下,网络环境下职业院校德育呈现两个特点:丰富性、内在性。
(一)丰富性
其丰富性主要体现在德育内容上,丰富的德育内容是学生道德认知的重要前提,是培养道德情感及价值取向的必要条件。在信息化的社会,各种思潮随着网络跨地域、跨时空地冲破各民族文化的抵御,过去那种一元的思想文化的一统天下被打破,传统道德的某些内容落伍了,道德的外延增加了,如环境道德、生命、网络道德等,对于这些新的内涵要能够及时地传达给学生。要做好这种传达,只有将丰富的德育内容在不同方位和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呈现到道德情境中去,才会塑造完美的道德学习主体—学生。从而将德育从以前的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脱离实际的说教中解放出来。通过丰富的内容将德育完成从不被学生理解、接受到能够唤醒、激活与弘扬学生个体道德潜能的转变。源于:论文格式要求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