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导师“导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更新时间:2024-02-28 点赞:26202 浏览:1197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分析我国高职教育建立“导师型”专业教学团队的必要性,探讨以“导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引导教学改革、教学研究和提高专业培养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导师型 教学团队 建设
0450-9889(2012)09C-0083-02
近年来,我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教学团队建设,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起到了表率作用。但是,目前的教学团队建设仅仅是以专业建设为平台,通过培育专业特色和特色专业来提高教学团队建设水平,而没有从整个专业的教学过程和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可行性去考虑教学团队的建设,教学改革也只流于面上。自“质量工程”实施以来,各校也开始广泛重视教学团队的建设工作,但是,由于实践时间短,理论研究也不很充分,有关教学团队的建设和考核管理制度相对也比较滞后,对实施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也没有起到强有力的促进作用。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同时,迫切需要建设胜任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的教学团队,在全面提升教学团队的能力与水平的同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建立“导师型”专业教学团队的必要性

目前,教育界普遍推崇的“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就是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使学生源于:论文参考文献格式www.618jyw.com
通过参与设计、实施、检查和评价等职业活动去发现、探讨和解决职业活动中的问题,在体验与反思的过程中,获得完成职业活动所必需的知识与能力。然而,专业教学团队是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主要实践者,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需要有专业素质高、专业能力全面的教师组织和引导整个教学过程,教学团队的能力和特征决定着教学与改革的成效;教学团队知识结构不合理、“双师”结构特征不明显、实践能力较弱、研究水平不理想等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通过建立“导师型”专业教学团队,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十分必要的。

(一)顺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专业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的核心工作,专业教学质量直接决定了高职毕业生的质量,而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教师。早在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就提出了“加强骨干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建设一批优秀教学团队”;广西教育厅《关于实施广西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强调的一项重点内容就是加强“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在当前高职教育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办学特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强调内涵建设的发展时期,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导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既满足了教学改革的需要,也顺应了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

(二)有利于专业建设与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教学团队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对高职院校教学与改革、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其水平是衡量一个学校专业建设、教学效果和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指标。通过教学经验丰富、学术造诣深厚、能团结带动一班人进行教学和科研的专业带头人组建“导师型”教学团队,组织和指导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策划和开展专业教学,制订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以系列课程和专业建设为平台,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主要途径,使教师在职业生涯的每一个阶段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科研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教学能力,将有利于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形成专业发展的特色与优势,提升专业办学水平。

(三)有利于实施教学改革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教育强调能力本位,要以工作过程引导理论教学,通过行为引导的方式使相关的理论与技能融会贯通。然而,部分教师只顾单一课程的教学,缺乏团队协调沟通,造成教学的重复或前后不连贯,整个专业教学彼此脱离不成系统。再则,教学团队中教师的知识与能力不相匹配,大部分教师理论教学水平高却对实践教学无从开展,导致教学中出现偏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从而影响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在当前高职院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调内涵建设的重要时期,建设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绩效的“导师型”专业教学团队,探索由“导师型”教学团队负责完成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实施专业课程模块化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一贯制的教学组织模式,对于课程建设、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建立“导师型”专业教学团队的基本思路

“导师制”由来已久,早在19世纪,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还要指导学生的生活和实践,在长期接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逐渐影响和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思路,更重要的是在专业课程系统化而相互衔接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专业素质。近年来,国内各高校都在探索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也能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制度——导师制,说明导师制在专业能力培养中的优势。但是,由于教师资源、资金、学生人数众多的限制,学业上主要是由任课教师大课堂讲课,高职院校导师制很难有效的运转起来。高职院校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借鉴研究生教育教学制度,建立“导师型”专业教学团队,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由专业导师及其教学团队负责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和“师徒”关系,便于教师全程跟踪专业教学过程,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过程一线贯穿,让学生能够轻松地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理解和掌握专业技能。

三、建设“导师型”教学团队的途径

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载体,通过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方式培养和培训团队教师;通过传、帮、带工作,帮助团队的青年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以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围绕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全面带动专业及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具体如下。

(一)以教学改革为目的建设“导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以基于工作过程、适应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开展为目标,建设“导师型”专业教学团队,以团队协作、项目驱动的方式开发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帮助青年教师实践项目化教学、任务驱动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提升教学团队的教改能力和科研素质;通过集中培训、优势互补、相互学习和提高,使专业教学团队能够胜任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学生在整个专业的学习过程中,主要得到该专业教学团队教师的指导,避免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对专业知识理解的不同造成学生学习的困难;另外,高职学生思想活跃、自制力欠缺、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较差,难于管理;通过长期的接触,教师作为学生的导师与学生容易熟悉,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方便管理、沟通与引导。

(二)以专业建设为平台,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培养“双师型”教师

实施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法需要将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融为一体,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糅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系统地学习专业技能。要达到教学改革的目标就必须具有真正的“双师”素质教师,以专业建设为平台,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形成相应的专业教学团队,使教学团队的人员组成、知识结构、教学水平、实践能力、科研技术、协作精神与专业核心课程的知识能力要求、教学方法相适应;并通过实施项目化教学,开发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或者称教学工厂,带领中青年教师勇于创新、开拓进取,训练出一支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三源于:论文大纲www.618jyw.com
)以课程建设为载体,强化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实施一体化项目教学要求理论与实训设备完全匹配,需要配套理论与实训一体化的教材,特别是需要教学团队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改革能力。借鉴项目化教学成功的经验,组织教学团队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科研立项的方式开展工作,通过以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为切入点,研究专业核心能力,从具体课程内容到教学模式进行全面改革,建设和开发一体化课程及其教学资源,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贯穿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过程。通过课程建设等项目的完成,除为课程教学提供教学资源外,还培养能够全程协作完成专业一体化教学、核心能力培养的“导师型”教学团队,为其他课程的建设提供成功的经验并带动其他团队教师共同提高。
另外,可以通过教育教学整体改革活动,以“说专业”活动为载体,“说课”为基础,指导中青年骨干教师进行工学结合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开展课程项目化改造,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在一体化集中教学、专业课程一线贯穿中完成主干课程的教学,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但是,需要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机整合、教学内容按项目整合、教学场地与实训基地和实习工厂按教学整合、教师团队与教学目的有机整合、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融合为一体。在目前实施教学改革困难众多的情况下,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研究“导师型”专业教学团队独特的建设和管理模式,实施教学团队建设的学院、系部、教学团队管理体制,以完成项目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从根本上解决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