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联合国翻译在模拟联合国活动中表现结论

更新时间:2024-04-01 点赞:32264 浏览:14688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近些年来,随着模拟联合国活动在中国高校学生中的兴起与广泛发展,其语言平台研究呈现了多元化趋势。翻译以其自身的特点和普适性,与文化一同在模拟联合国活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模拟联合国活动也用其自身的特殊性,为我们展示了翻译更广泛的特性和意义。
关键词: 模拟联合国活动;翻译的特性;翻译的意义

一、模拟联合国活动

模拟联合国(Model United Nations)简称MUN是模仿联合国及相关的国际机构,依据其运作方式和议事原则,围绕国际上的热点问题召开的会议。青年学生们扮演不同国家的外交官,作为各国代表,参与到“联合国会议”当中。代表们遵循大会规则,在会议主席团的主持下,通过演讲阐述“自己国家”的观点,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进行辩论、游说,他们与友好的国家沟通协作,解决冲突;他们讨论决议草案,促进国际合作;他们在“联合国”的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虽然对模拟联合国活动其起源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但普遍公认这项活动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在联合国成立之前,就有一批学生活跃在校园里,他们对国际组织、对国际政治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活跃的哈佛学子在积极活动的同时探索出新的形式。他们开始模拟不同国源于: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www.618jyw.com
家的外交官,参照国际联盟的议事程序讨论国际问题。后来联合国成立,这样一种模拟会议的形式被保留下来,并逐步发展成熟,形成了模拟联合国活动。
经过60多年的发展,模拟联合国活动现在已经风靡全世界,形式多样,规模不一,有国际大会、全国大会,还有地区级和校际间的大会,参与者有大学生到高中生,乃至初中生。同时,模拟联合国活动已经不仅仅是对联合国机构的模拟,它还包括对其他全球或地区性多边组织,政府内阁,国际论坛等组织或者会议的模拟。目前全世界每年有近四百个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在五大洲的50多个国家召开。每年参与大会的师生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总人数超过四百万人。
主要流程
模拟联合国对青年学生的吸引不仅在于其别具风格的形式,更在于其真实的对于联合国规则的模拟。在模拟联合国大会当中,参会学生将会根据特定的会议规则对某一议题进行演讲、辩论、磋商,形成书面文件,寻找解决方案。
模拟联合国主要通过语言交流和书面文件两套方式进行问题解决。
发言辩论
通常会经过点名后加入主发言名单(Speaker's list)→有主持核心磋商(Moderated Caucus)→自由磋商(Unmoderated Caucus)→主发言名单(Speaker's list)这样一个循环,关于议题(topic)中某一问题不断深入的进行交流讨论。
文件写作
通常会经过立场文件(Position Paper)→工作文件(Working Paper)→决议案草案(Draft Resolution)→修正案(Amendment)(友好修正案&非友好修正案)→决议案(Resolution)的一个单向流程。
立场文件是表明一个国家对某一议题基本立场和看法的文件,要求每个参会代表在会议召开前提交。
工作文件是通过对一个阶段会议的主要成果的整理而成,通常集结了一个或多个国家集团的主要观点。
决议草案是对一个议题的解决方案的初步解决方案。
修正案是对决议草案中的不足之处进行的修正。

二、大学生模拟联合国活动在中国的发展

2001-2004年,模拟联合国的起步期
模拟联合国在西方国家发展得比较成熟,到了90年代,这项活动才进入中国。近年来发展势头尤为迅猛。北京大学、外交学院和西北工业大学于2001年先后成立了各自的学生社团——模拟联合国协会,成为全国高校中首批专门开展模拟联合国活动的学生组织。
2001年是模拟联合国正式在中国扎根的关键时期。2月份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两门学生远赴美国波士顿,观摩哈弗全美模拟联合国大会。他们被这一活动的独特吸引力所震撼,随即开始组建团队筹办北大校内的模拟联合国活动。5月份召开了北京大学首届模拟联合国会议暨《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大会,随后北京大学模拟联合国协会成立。同年,中国联合国协会推荐了4名外交学院的学生参与俄罗斯联合国协会在莫斯科举办的模拟联合国大会,该校在已实质开展活动六年后成立了模拟联合国协会。12月西北工业大学的模拟联合国团队成立。这三所学校成为最早在中国开展模拟联合国活动的高校。〖JP2〗
从2002年开始,三所高校开始陆续派出团队参加国际的模拟联合国会议。当年5月中国联合国协会和外交学院共同主办了“2002北京模拟联合国大会”,共有首都15所高校81名代表参加,这成为国内第一个校际间的模拟联合国会议。随后在2004年,外交学院又承办了“亚太地区模拟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和“模拟人权委员会”,前者共有包括中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度、香港和澳门等20多个地区的31支高校代表队参与了本次活动,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也发来贺信。〖JP〗
从2001年到2004年,模拟联合国在中国处于起步摸索的阶段,学生们主要是参加会议积累做代表的经验,尝试学习国际会议。在国内开展同类活动。仅有若干所学校建立起模拟联合国的学生组织,大部分学校依然把此项活动作为学生会、研究生会等学生组织偶尔参与的非主流活动。
2005年-2006年,模拟联合国的巩固期
该阶段全国有近50所高校都开展了模拟联合国活动,已有模拟联合国团队的学校进入了巩固期,在全国处于一个平稳的发展时期。有的高校将模拟联合国活动纳入某一学生社团或学生会的活动;而后起的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则也建立了专门的模拟联合国学生组织。香港、台湾地区高校也在积极开展此项活动,香港浸会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府大学成立了相应的学生社团。该阶段国内校际间的模拟联合国以200人一下的中小型为主。 2007年至今,蓬勃发展时期。
目前中国大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主要有三大会议,一时由中国联合国协会(China United Nations Association)主办的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China National Model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二是由外交学院主办的北京模拟联合国大会(Beijing Model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以及由北京大学模拟联合国协会主办的亚洲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Asian International Model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Peking University)。
在这一时期,模拟联合国不仅在东部发达地区进一步发展,更是深入了西部、西南部地区,越来越多的学生有逐步参与到这一国际活动中来。每年各个高校之间的校际校内间的模联会议可以达到200场。

三、 中国模拟联合国活动的特点

(一) 语言平台逐渐多元化

模拟联合国活动的语言平台是其首要特点。由于我国模拟联合国活动是从国外引进,其语言平台势必与其他学生活动不同。英语成为参与模联活动的基本技能。在中国模联活动的发展阶段,英语是唯一的语言平台。
随着模联活动在中国的逐渐成熟,语言平台也随之发展,由单一的英语平台转为多语言平台。中文委员会开始流行。这在很大程度上又促进了模拟联合国活动的广泛发展。中国学生由于不受语言因素的束缚,极大增加了参与热情,也使针对某个议题的讨论更加深入和专业。
经历了模拟联合国活动在中国的巩固期,一些高校开始真正掌握模拟联合国活动的本质,这些高校主办的模拟联合国会议以联合国语言作为语言平台。北京外国语大学首次让法语登上模联的舞台,随后西班牙语、俄语相继出现,模联语言平台的多元化开始显现。
在语言平台逐渐多元化的过程中,翻译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二)文化背景的国际化

文化因素是制约模拟联合国活动的最大因素。中国学生首次接触模联活动,习惯性的以参与普通学生活动的思维进行思考,如把模拟联合国活动看做锻炼英语能力的机会,在辩论环节过于注重发言和演讲,而忽视其他代表的发言内容。这与大学社团文化、竞赛文化等的影响有关。模联活动的实质是求同存异,在协商与妥协中追求共同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模联活动在中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其实是一种思维的转变。
随着国际形势、公共关系等专业学生的加入,也随着模联的逐渐正规化和深入化,英语专业学生在模联活动中的优势逐渐减小并最终消失。中国模联活动的文化背景正在朝着国际化的趋势发展。
而到了北京大学的亚太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成熟起来后,中国模联活动的国际化背景终源于:论文网站大全www.618jyw.com
于形成。在模联活动中更多提倡的是角色扮演和对问题的深入探讨,小国代表做区域联盟领袖的情况不再被嘉奖和鼓励。也就是说,中国模联活动逐渐更加贴近现实,更加贴近真正联合国的运作方式。

(三)优势与缺点并存

由于中国模联活动起步较晚,各地区发展不均衡,因此存在的短期难以解决问题也逐渐成为中国模联活动的一大特点。其中动议的提出及主席权限不明朗是最突出的两点。
动议的提出方面。在针对各大高校协会的调查问卷显示,当今的模联活动受哈佛大学模联大会的规则影响较大,动议的数量过多。由于每个动议的提出都要进行表决,使模联大会时断时续,影响了会议进程,浪费了时间。
主席的权限方面。目前国内模联活动主席的权限主要有:大会规则和流程的宣布与裁判、建议代表提出某类动议或否决代表提出的动议、审核印发的文件、参与会后的评奖工作等。但对主席具体应有多少权利,履行多少义务,尚未做出统一的规定。
中国模拟联合国活动虽然适合国内学生的参与,但目前无法解决的问题使中国模联在优势与缺点并存的道路上摸索前进。

四、 翻译的特性

要了解翻译在模拟联合国中的体现,首先要了解翻译的特性。

(一) 翻译具有社会性

翻译只所以存在,或者之所以有必要存在,是因为操不同语言的人之间需要交流。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所形成的一种关系必定具有社会性。翻译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才出现的活动,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演变而不断发展、丰富。交际的需要使说一种语言的人和说临近语言的或文化上占有优势的语言的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交际可以是友好的或敌对的。可以在平凡的事务和交易关系的平面上进行,也可以是精神价值——艺术、科学、宗教——的借贷或是交换。以翻译为手段所进行的这种接触、交换或交流活动,无不打上社会与文化的烙印。

(二) 翻译的文化性

首先从翻译的功能看,其本质哦作用之一便是语言的障碍,达到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精神的沟通,而这种精神的沟通,主要是通过文化层面的交流获得的。其次从翻译的全过程看,翻译活动的进行时刻受到文化语境的影响。再次,从翻译的实际操作层面看,由于语言与文化的特殊关系,在具体语言的转换中,任何一个译者都不能不考虑文化的因素。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转换,具有文化性。

(三) 翻译的符号转换性

翻译活动的具体转换是以符号的转换为手段的。在这个意义上,翻译活动首先体现在符号的转换层面。因此,在符号的转换过程中,有关语言符号或其他符号(如音乐符号、绘画符号、数码符号等等)的理论研究便可帮助我们认识并理解实际转换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和困难。具体到语言转换的问题,有关语言意义、语言结构、语言应用的一些理论,自然可以起到知道翻译活动的作用。

(四) 翻译的创造性

翻译的创造性是人们长期以来忽视的一个本质特征。
由于语言的转换,原作的语言结构在目的语中必须重建,原作赖以生存的“文化语境”也必须在另一种语言所沉积的文化土壤中重新构建,而面对新的文化土壤、新的社会和新的读者,原作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接受空间。 从翻译的全过程看,无论是理解还是阐释,都是一个参与原文创造的能动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消极的感应或者复制过程。

(五) 翻译的历史性

翻译的历史性可从多个方面加以认识。首先,翻译活动不能不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去加以考察。其次,就翻译活动的可行性而言,大量的翻译实践证明,人类的翻译能力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提高。再次,就具体作品的翻译而言,翻译的历史性表现在理解、表达与接受的整个过程中,而“翻译无定本”之说,即反映了具体的翻译活动所存在的历史局限,同时又揭示了翻译有着不断超越局限、不断发展的必要性。

五、 翻译在模拟联合国活动中的体现

从翻译的特性和模拟联合国活动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翻译活动是紧紧包含在模联活动的各个层面中的。
首先,模联活动语言平台的多元化为翻译活动提供了必要性。
由于模联活动特殊的国际化趋势,多语言的跨语际交流成为必然。在这样的平台中,中国学生首先完成了汉——英之间的互译。虽然模联活动中并没有非常明确的翻译活动平台,但“新闻媒体中心”,“同声传译室”都大量进行了翻译活动。更重要的一点是,在立场文件、工作文件、决议草案等文件的撰写前,联合国资料采集的过程中,翻译活动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隐性体现。之所以为隐性体现,原因在于模联活动并没有一个专门的“翻译流程”,这些翻译活动是隐含在文件撰写的过程中必须的基础部分。
其次,模联活动的国际化充分体现了翻译活动的文化性。
随着模联活动逐步成熟,语言能力的展示随之成为次要部分,即语言障碍已经被克服。在这种环境下,翻译活动的文化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更多代表在交流磋商的过程中,自觉的考虑到对方的文化背景因素。甚至国内代表之间的交流,也会考虑地域因素。比如,来自东北的代表与来自广州的代表之间,因为方言的关系,在交流过程中经常需要将自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格式www.618jyw.com
身方言进行转换。这也是翻译活动的一大体现。
最后,模联活动在中国的滞后发展这个缺点,也体现出了翻译活动的创造性。在模联活动在中国的发展阶段中,由于其从国外引进这一特点,前期资料全部由英语等为语篇基础。所以翻译活动一直跟随着模联活动在中国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模联活动逐渐带有一定的中国特色。这不仅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也是因为翻译其自身的创造性使模联活动中的文件形成了特有的符合中国大学生习惯的样式、风格等,当然这些特点是符合真正联合国机构标准的。从翻译活动的发生过程中看,无论是理解还是阐释,在对联合国原文件的资料搜集和整合中,再创造都是不可避免的。
六、结语
在模拟联合国活动的发展过程中,翻译活动从其各个侧面体现出了巨大的作用。翻译的几个基本特点,都迎合了模拟联合国会议的基本要求。然而大多数翻译活动,仍然只在模拟联合国活动中得到了隐性体现。如何把翻译活动作为一个专门的版块植入模拟联合国活动中,使更多的中国学生了解翻译活动、锻炼翻译技巧,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笔者期待更多的指导建议,更深入的研究翻译活动与模拟联合国活动的结合点,使翻译活动和模拟联合国活动均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何其莘等.翻译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M].2009(1);
杰里米.芒迪//李德凤等译.翻译学导论—理论与翻译[M].商务印刷馆,2007(1)
[3]刘军平.西方翻译理论通史.武汉大学出版社[M].2009(1);
[4]刘菲.大学英语体验式教学——“模拟联合国活动”.江苏高教.2009(2)
[5]陈清如. 中国高校开展模拟联合国活动的调查报告. 当代经济. 2010(15)
[6]薄旭,吴晓芳. 模拟联合国那些事儿. 世界知识. 2010(18)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