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互动论地理教学中互动学报

更新时间:2024-02-07 点赞:26224 浏览:12035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在现代的教学中,我觉得现在我体验最深的一条是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尝试创新的教育理论,做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
关键词:交流沟通;地图;多问;好动
1002-7661(2013)25-169-01

一、注重双方交流沟通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师生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仅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打造新型师生关系,彻底打破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模式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而就学生而言,渴望平等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情感倾向。因此,尊重学生,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才能使师生关系得到和谐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探究劳动。一次鼓励、一次肯定,常常会使学生充满信心,爆发出无穷的学习动力,进而增强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困难,如果屡受打击会使学生感到灰心丧气,相反,则动力无穷。这时教师要关爱他们,给予他们人性化的温暖,学生也会感到教师这种非说教的情感,从而激发出人性的感动和动力。这样,教师的关爱就成了学生探究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二、重视课本地图的使用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
人性是相通的,所以,一些实例往往成为学生兴趣的火种。古今中外相关的事例数不胜数,但教师在教学中不能随意举例,要精选好的素材,紧扣教材内容,恰到好处,更要力求生动。如,七年级上册“板块运动”,教材中涉及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性与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分布相关的内容,为了激发、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就可以把2004年印度洋海啸的实例拿来讲。12月26日,苏门答腊岛以北印度洋海域发生了罕见的地震,地震所引起的海啸夺走了28万多人的生命。而如果再加上故事性很强的内容就更好了,所以,可以引用一个故事:在这次海啸中,一个年仅10岁的名叫缇丽的英国女孩,使200多人逃过了这场浩劫。当时缇丽与母亲在海边玩耍时,发现海潮突然改变方向,海面上泛起大量泡泡,她马上意识到这是海啸的前兆,于是迅速把这一情况告诉母亲,母亲又迅速将这一情况告之海滩边摘自:学术论文模板www.618jyw.com
的游客以及当地居民,在海啸爆发之前,人们已经安全转移,这片海滩也成为普吉岛上唯一没有人员伤亡的地点。学生听了这样的故事,一定会精力集中,十分有兴趣。这样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布置学生到图书室和因特网上查阅有关地震、火山的资料,探究地震、火山的前兆和后果,学生兴趣渐浓,也就会按要求完成,这样的教学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三、启发学生“多问”

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学生具有好奇心,这正是追求知识的原始动力,是求知欲的嫩芽。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会对某一事物特别感兴趣,并由兴趣发展为热爱,由热爱进一步发展为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
重说教、轻实践是我国中学教学的弊端。而好动是学生时期的天性,所以对症下药、适应少年儿童身心发展,才能将其兴趣培养提高到一定水准。在中学地理教材中有几个小制作活动,如制作地球仪,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等。很多教师往往忽略这些环节,或草草介绍一些,其实小制作正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媒介。

四、引导学生“好动”

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提出的“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其实也就在于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听”科学。明科此理,身为人师者,切莫把“好动”视为缺点,就把学生从“静”中解放出来,并热情鼓励,耐心引导他们动手,使他们在“动”中去增长知识,去形成能力。
地理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于生活联系紧密。感受地理课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仅能增强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还是培养学生探究兴趣的航标。比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课本中的“气温的变化”时,教师就可以组织一次野外课,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环境下的温度,如泥土里和水里哪个温度高,山顶气温和山脚气温有什么不同,植被丰富的地方和裸露地面的温度有何不同等。在这些身临其境的感触基础上,教师再得出结论: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等理论,如此这些抽象的道理就简单化了。
兴趣是探究的动力,是探究式学习的最佳模式,而合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永久而无定论的课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摸索,常试常新。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