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中学生二语习得中学生对教师错误反应及其解决对策学位

更新时间:2024-03-21 点赞:23526 浏览:9999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采用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大学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学生对教师错误的反应。结果显示,有50%左右的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错误持无所谓态度,从学生学习动机成因、焦虑理论和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等方面,分析消极态度的成因以及应对办法。
关键词:二语习得;教师错误;学生态度分析
1671-0568(2012)29-0184-02
长期以来,关于错误的研究一直停留在分析和避免的层面上,表露出一种将错误视为敌人的错误观。如果能够理性地面对且全面分析错误,了解错误的成因,就能够从中受益。由于目前研究者大多把目光放在学生的错误和教师如何应对学生的错误上,对教师错误的研究却是凤毛麟角,不全面,不深入。事实上,错误应该是重要的课堂资源,教师能够通过分享错误,在学习上提出新的理念和具体的教学建议。

一、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人非完人,孰能无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会出现错误。应该直面这些错误,并思考如何将错误转化为有益的课堂教学资源。本文旨在分析学生心理,厘清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利用错误来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

1. 文献法

阅读并思考著作、期刊、报纸上已有的关于错误和学生心理的论述,进行归纳、分析、整理,找出其不足与可借鉴之处,为论文寻找理论的源泉和支撑。

2. 问卷调查法

根据已阅读的文献资料,围绕教师的错误种类、学生的反馈及其心理设计问卷,发放给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填写,有效问卷151份,其中大一学生3人,大二学生29人,大三学生106人,大四学生13人。通过对问卷的数据从理论上深入研究。

二、反应类型

当被问及当教师在课堂上出现知识类错误学生情绪怎样时,有49%的学生表示无所谓。在被问到当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出现口误或在批改作业、试卷犯错误时,学生的选择却产生了巨大的反差。
可以看出,有45%左右的学生表示,因教学中的错误而对教师失望,有50%左右的学生表示对教师教学错误持无所谓态度,也有80%左右的学生希望教师能够及时修改在批改作业或试卷中产生的错误。众所周知,师的错误如果不及时修正,或多或少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数据表明,学生虽然能解教师犯错,但还是不自觉地依赖教师,下意识地认为教师是不应该犯错的。尽管有50%的学生认为私下研究教师的错误会有更大收获,但“无所谓”态度更有可能成为学习的绊脚石。当然,一部分学生对教师在批改试卷或作业中产生的错误持“有所谓”态度,又是与当前分数至上、证书至上的社会风气相联系的。

三、“无所谓”态度成因分析

“无所谓”态度不仅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端正的态度,同时也说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动机,无法积极有效地学习。

1. 学习中缺乏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推动一个人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包括知识价值观、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感等方面。外语学习动机则是直接推动学生外语学习的动力。20世纪50年代末,Gardner和Lamber将第二语言的学习动机分为两类: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前者指学习者对目的与团体有特殊兴趣,期望参与或融入该社团的社会生活,后者指学习者为了某一特殊目的,如通过考试、出国、获得某一职位等,而具有的学习愿望。以英语学习为例,大多数人都是因为“学校安排课程;教学大纲要求;高考会考到或要出国必须学习英语”等理由学习英语,这就属于工具型动机。具有工具型动机的学习者一般较为被动,各项语言技能也因各自目的的不同而得不到全面、均衡的发展,而且学习者坚持的时间短,达到目的后就会放弃,也就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将学习外语当作一项任务,而不是因为自身对西方文化有兴趣和期望而去学习外语,也就使得学生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中只注重考试成绩和各项外语等级测试的结果,不注重学习的过程,不在乎是否真正地将知识归为己用。
在调查中,约80%的学生希望教师及时修正在批改作业和试卷的错误,体现了学生在乎的是外显出的量化的能力等级,而不是内化的语言知识。所以,才会有学生对教师在二语教学中的错误持无所谓态度。因为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课,教师有没有犯错误与己无关;因为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上完全听教师的“填鸭式”教学,认为教师犯错误会自己纠正、于己无关,因而“无所谓”。

2. 教师教学枯燥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课堂气氛沉闷刻板,容易降低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削弱信心。这种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师生之间的互动有限,学生很职称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容易游离于教学集体之外,无法集中精力听课,甚至会觉得上课是负担。以致无法吸收课堂知识,就更别提注意到教师错误或受其错误影响了。

3. 消极的“无所谓”态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学生的无所谓态度也是在课堂上缺乏语言学习的焦虑的表现,会影响第二语言的学习效率。Scovel将焦虑分为两大类:促进性焦虑和退缩性焦虑。促进性焦虑指适度的焦虑能激发学习者挑战新的学习任务,有助于调动他们的认知内驱力,使之不断向目标接近。但“无所谓”态度,不仅是学生不在乎教师教学错误对自己产生的影响,也是学生放弃了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教授内容的质疑,更谈不上通过自主学习认识到自身不足或证实教师的确存在的错误。因此,“无所谓”态度不仅无法发现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瑕疵,而且还有可能因接受到错误的知识而对第二语言学习造成影响。

四、改善学生“无所谓”态度的方法

1. 第二语言文化渗入

在课程设置中增加第二语言所属国家的文化,诸如历史、地理和文学等课程,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期望参与或融入到该国家的社会生活中,产生积极的情感。此种融入型动机有助于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产生学习外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能够更好更持久地付出努力。根据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这样的感情基础会对第二语言的学习更加有利。融入型动机与工具型动机相结合,短期目标与长期努力相结合,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第二语言。要关注学生学习动机的归隐倾向,使其动机尽量来自与内部原因如努力、能力、兴趣等,而不能一味通过奖励和处罚要求学生为了满足父母师长以及社会的要求而进行学习。这样,学生才能保持学习第二语言的动机,而不是对教学过程无所谓。

2. 保证学生的参与度

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保证学生的参与度,不能一味地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使用填鸭式教学法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尽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要求他们回答问题、引导他们自主进行学习活动或采用小组形式进行教学活动。这样,才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能适当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焦虑,保证学生在课堂集中注意力,随时准备接受学习上的挑战。在焦虑的状态下,学生也不会因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在意教师的教学内容,而对其错误取无所谓的态度。教师甚至可以故意在课堂上犯错误,以此检验学生的参与度和集中性。
学生对教师课堂错误持无所谓态度,却对教师在批改试卷或作业中的错误持“有所谓”态度,不得不让人深思。只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才能更快更有效地学习。教师应该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变“无所谓”为“有所谓”。
参考文献:
Gardner,R.C.&W.E.Lambert.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Rowley,MA: Newbury House,1972.
Krashen, 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
[3]Scovel,T.The effect of affect on foreign language:A Review of the anxiety research[J].Language Learning,1978,(28).
[4]张庆宗.外语学与教的心理学原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