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思想政治新课改下思想政治课教学学位

更新时间:2024-03-02 点赞:9475 浏览:353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我省从2008年开始全面实施高中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作为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应当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积极投身教育实践,不断创新、探索适合时代特点的教育方法,为培养和健全学生必备的政治素质而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新课程;以生为本;兴趣;创新能力
2008年9月,我省开始实施新课程的改革。新课程的改革、新教材的使用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围绕课程目标,遵循新课程理念,我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以生为本,活用教材

新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选用经典的情景材料,呈现了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是师生教学关系的“纽带”,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媒介。但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教师普遍反映课时不够用,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教师对新教材知识点的难度要求没有深人理解、把握到位,二是多年来的教学习惯使我们的思想未能真正开放,在讲课中仍然追求“细”、“透”,面面俱到,滴水不漏。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而且影响了新教材的实施效果。因此,教师必须首先研究和吃透教材,明确“讲什么”、“讲到什么程度”。
教材是相对固定的,而教育对象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和能力存在客观差异。因此,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来设计“怎么讲”。
我所设计的思想政治课学案构成如下:
(1)学习重点。让学生明了本框题的学习重点和知识框架。
(2)知识填空。从教学内容中,筛选出主干知识,按知识体系设计填空题。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教材,并完成主干知识填空。
(3)热点连接。提供最新的社会热点或重大时政材料,课前让学生阅读,并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在读通教材的基础上,寻求热点问题与教材的结合点,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教材。
(4)课堂探究。结合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探究,将问题细化,层层深入,以便学生积极思考,做好课堂讨论准备,避免课堂探究流于形式。
(5)课堂检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转化为。
自己认识结构的过程,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兴趣的过程。教师要精心选择题目,做到巧练、精炼,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
(6)课后思考。联系社会实际,设计综合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在下节课进行交流。

二、组织活动,激发兴趣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指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而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是,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大部分学生的自觉性不是很高,对自主学习的适应性不强,因而在实施新课改的初级阶段,教师的指导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会产生追求和探索的,才能主动学习和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开展剪报,关注社会

当今学生与社会接触广泛,在学生周围处处是活生生的思想教育素材,以此为切入口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新生入校的第一节课上,我就把这项“任务”交给了学生,要求学生每月交一次,并且对剪报内容加以评论。每到月底,我都组织一次综合评论,时至今天同学们已养成习惯,很多同学会把问题拿到课堂上讨论或个别问老师,学习政治的兴趣也浓了。遇到节假日,他们的作品在学校的源于:毕业小结www.618jyw.com
学习园地橱窗里展示,从而更加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平时上课每节课前,我都会要求两名学生说说自己关注的新闻以及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事情。特别是在讲授哲学原理的时候,每讲一个原理都让学生们举出身边实例加以说明,比如:“甲型H1N1流感”暴发期间,同学们每天体温报告体现了什么哲理?学校附近某饭店的顾客时多时少,这背后受什么规律支配等等?与生活如此贴近的教育方式,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学习政治的兴趣。

(二)走出校门,了解社会

在组织学生开展剪报活动的同时,我又组织了“我是小记者”活动。在周末,我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到社会上去观察,以“记者”的身份写出一篇小报道。如今,许多同学写出的小报道刊登在我校校报上。有了实践经验的积累,再上课的时候,当我提出一个问题让大家探究时,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上静悄悄的局面渐渐不见了,同学们踊跃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三、搭建平台,培养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新课程改革的日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美国之所以走在世界经济的前沿,有许多的科学发明创造,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有能够激发创造力的教育。我们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使得学生养成了循规蹈矩的习惯,对一些问题的答案只会被动地接受,缺乏独立思考、探究创新的能力。要贯彻落实新课改目标,就必须要实施创新教育。在教学中,我采用下列方式来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说过

“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呼吸。”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首先,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由意识,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智慧潜能和创造力,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时,教师及时抓住关键,适当点拨。其次师生关系、平等交流是营造宽松环境的另一个方面。我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潜力,就看有没有表现的机会,有一次我留了一个“关于对我国选举制度的看法”的问题,我在课堂上已声明自由发表看法,课后还是有两位学生问我如果写了离经叛道的话,老师会不会追究,我再三保证不会,后来看了学生的作业,虽然观点有点激进,但写的挺有条理的,是学生自主探索流露的真情实感。后来我在班内针对这个事情鼓励了学生,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的积极性提高了。

(二)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是以兴趣为基础

的,兴趣是创新能力得以激活的重要因素。创新能力是潜在的,一旦受到外在刺激,它会形成兴奋点,从而推动一个令人激动的新思想、新概念的形成。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一问题在上一子目已有所论述。
在新课改的实践活动中,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都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都是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和更新,能力得到提高与发展,同时形成和提升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而,我认为不论采取何种方式,切忌片面追求课堂的“热闹”氛围,而忽视了知识的传授;切忌放任学生探讨而偏离了主题。只有这样才能贯彻新课改的精神,实现新课改的目标。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