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需求如何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之需求学术

更新时间:2024-04-18 点赞:5650 浏览:1584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创设有效有趣的情境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发展。“情境”应该是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情境”创设一定要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其关注的焦点应落足在情境是否有效地促进学生“快乐、有效”地学习。
【关键词】情境,需要,真实,有趣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特别要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可使学生在探究的乐趣中学习动机得到持续激发,使他们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探索知识中;也可使学生在美的情境中更充分地发挥主体作用,使思维能力得到更充足的发展,真正变“被动学习”为“自我需要”,变“学会了”为“会学了”。一句话,良好的学习情境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情境教学成了数学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于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能见到五彩的画面,美妙的音乐,高科技的辅助教学工具,追求情景成了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美仑美奂的情景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有时还适得其反,画蛇添足,失去了应有的价值。表现在:
(1)情境不实际。教者把“创设情境”仅仅看作是提高灌输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如,某教师一上课就绘声绘色地说:“小朋友们,今天小博士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欢迎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了起来,可后来却令人感到乏味:所谓的一起学习只是老师的语言“小博士”代言的灌输课,又有什么价值?
(2)情境干扰教学。主要表现在情境创设不能直奔数学学习的主题,导致课堂学习时间和学生的思维过多地被纠缠于无意义的人为设定。如,某教师教学《时、分、秒》时,制作了精美的课件用《龟兔赛跑》的动画引入,然后问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绕了很长时间,最后才由教师提出早就要问的问题,这样绕圈子的所谓情境实在多余而繁琐。
(3)人为杜撰情境。有些老师为了创设所谓的课堂教学情境,而随意杜撰与生活实际不相吻合的内容,反而引发学生在课堂中的争论,导致课堂教学“跑题”。有位老师在教学《几和第几》时,创设了一个动物跑步竞赛的动画情景,结果是小鸡第一,小鸭第二,小猫第三,小狗第四,许多同学当即表示不同意,认为小狗跑的最快,应该小狗第一。虽然这是假设的情景,但“虚拟”不等于“虚假”,虚拟的情境也应该符合起码的生活逻辑。
(4)情境依赖媒体。有些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过多依赖现代教育媒体,忽略了学生内在的发展需要。其实,创设情境不只局限于多媒体,语言、实物操作、游戏,甚至教师的手势、体态,都可以成为一种情境。更重要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情境都依赖多媒体。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这个过程如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相信理解会更加深刻,更能激起学生的探究。可惜的是,多媒体的使用替代了学生的亲身体验,对于学生,只能是被动接受、隔靴搔痒了。本人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注意了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情境的需要性

恩格斯说:“数学是从人的需要中产生的。”情境的创设是为了帮助学习者在真实的生活中有解决问题的需要。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表现手段、表现方式和不同的学习方法,同时,不同的情境类型在不同类型的内容的学习中所起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在情境创设时,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教法,根据教学设计中所制定的教学目的,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因内容而异,因人而异,注意呈现的方式和时机,在需要创设情境的地方设置情境。
如教学《位置与方向》让学生为自己的学校画一个简易图并标上东南西北,回家后寄给你的亲人。学生就会产生浓厚兴趣,并产生一连串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不但喜欢画,还不时的问,这个字怎么写?哪是东面?哪是南面?到底哪面是东,大家怎么标的不一样?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自然而然进入主动学习的角色。
再如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设计:我们来为我们的教室计算一下粉刷面积。师:首先我们要测量出什么呢?学生想出(教室的长、宽、高)一生:用什么来测量呢?特别是高的问题?一生:用绳子量长宽快,但是高呢?另一生:用竹竿。量出教室的长宽高以后,计算时发现不能死套公式,地板和门窗不要粉刷。还要测量门窗的长宽算出面积,可从五个面积的和减去门窗面积得出粉刷面积。一方面不但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让学生明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灵活运用知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另一方面学生之间达到了真正的合作,还养成认真思考,细心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这是教的需要,也是学的需要,更是教学的目的——学以致用。

2.情境的生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力求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情境的生动性,不只在于形式的新颖,更重要的是要富有创意,使学生对外在手段所引起的兴趣,深化为内在的发展需要,即学生对数学学习本身产生兴趣,从而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这种吸引力是保证情境创设能够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动力机制。
如在教学《时、分、秒》时,只让学生观看课件、演示,收效不大。如果问:从下午5点到下午6点一个小时你做了什么?(感受一小时的时长)学生回答积极,踊跃。现在比比看一分钟你能写多少个字。(体验一分钟的时长)同学们兴趣盎然地写,报数。一分钟你还能做什么?学生迫不及待地回答。再问你眨一下眼要多久?(体验一秒的时长)贴近学生生活的事,学生很乐意参与学习,对数学学习本身产生兴趣,从而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3.情境的数学性

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情境时,不仅要注重童趣,更关键的是要紧扣教学知识或技能。“情境”不是让学生为了故事而故事,为游戏而游戏,学生是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化”的过程,情境是学生熟悉的或可以理解的,但包含的数学问题对学生又要富有挑战性、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情境创设要突出数学学习主题,不要让学习时间和学生的思维过多地浪费在游离于数学知识之外的无意义的情节中。如果单纯地用“生活化”、“活动化”、“情境化”冲淡数学味,把数学课上成活动课,游戏课,结果便适得其反。
如教学《一个数加减一个接近整百数的简便计算》时,教师有意识地创设营业员和顾客的双边活动情境:一个顾客带960元去买VCD,一台VCD的是798元,让学生设想一下,这位顾客和营业员会怎样付钱和找钱呢?这位顾客买了一台VCD后还剩多少钱?怎样算比较简便?这样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自然地把学生带入了生活的空间,将生活问题上升为数学问题,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领悟到“多减了要加上”这个算理。

4.情境的真实性

小学数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它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并与学生已有知识摘自:毕业论文摘要范文www.618jyw.com
体验相联系的。因此,数学课堂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已有的数学知识出发创设情境,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所创设的情境应符合客观现实,不能为教学的需要而“假造”情境。数学情境、现实情境二者应不相悖。正如前面“几和第几”的情境创设,只要把几种小动物的赛跑名次改一下,学生也就不会有歧异了。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则更是一门艺术。情境教学在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已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我们要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将小学数学改革落到实处,以自己的教学美,开启学生学习的乐与思,从而创造出“真实、开放、有效”的新课堂,让学生乐于走进数学,感受她的博大与美丽……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