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课外阅读共享课外阅读乐趣

更新时间:2024-01-31 点赞:13594 浏览:583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博读,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手段。笔者从四个方面加以论述:坚持一个“趣”字,让学生悦读;抓住一个“博”字,促学生多读;突出一个“悟”字,教学生会读;讲究一个“熟”字,帮孩子读好。共享课外阅读的乐趣,是我们每位语文老师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生; 课外阅读指导
1006-3315(2013)07-071-001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六年制不少于145万字。”教学要达到大纲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

一、坚持一个“趣”字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

1.“以讲诱导法”

学生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学生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学生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的阅读课,教师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激发学生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教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学生,让学生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法”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教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学生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还可以开展“阅读之星”、“课外知识小博士”、“真真小书迷”等荣誉的评比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抓住一个“博”字

当今学生面对的课外阅读的背景是非常广阔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的。课外阅读的指导应着眼于体语文素质的发展,对学生的阅读作恰当的调控,像蜜蜂采蜜那样广读博览。
实践证明:结合课文学习,适时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开列推荐必读书目与学生自由选择读物相结合。必读书目是为了保证学生通过阅读摄取全面的文化养料。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定期为学生列出必读书目。这些书籍的内容涉及人文和自然学科的诸多领域,有利于知识、能力和情感等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也要照顾学生的兴趣爱好。除要求他们完成指定的课外阅读任务外,可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满足他们的自我选择性心理需要,发展他们各自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再者班级与班级、小组与小组、学生与学生经常交换读物,阅读资源共享。这样,学生就可能读到种类更多的好书,视野也才会更为开阔。

三、实出一个“悟”字

有些学生读的书不算少,整体语文素养却不见有多大进步。出现这种“怪圈”的原因,主要在于这些学生总是带着休闲的心态去读书,是浮光掠影“看热闹”式的“虚读”,而不是潜心其中“看门道”式的“研读”,全凭着兴致。长期以往,学生的思想就很难得到磨砺,语言也难以得到发展。

1.带着明确的任务读

小学生正处于学语言、长知识的黄金时期,他们通过自主的阅读活动,除了吸纳语言文字所负载的文化、思想、科学等领域的大量信息外,也要对这些信息进行一定的思维加工。另外,还要学习阅读材料中典范的语言模式,积累各种各样的语言素材,从中获取表达的经验。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任务去读书,他们就有了明确的猎取对象。教者再指导他们读思结合、读写结合、读书与社会实践结合,每次阅读也就容易在思想认识、思维方式、语言积累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有所收获。

2.变“眼读”为“心读”

所谓“眼读”,就是一般性的看书,只用眼睛扫瞄即可;而“心读”,指的是入乎其内,用慧眼去捕捉,用心灵去感受,用生命去体验,仔细咀嚼品味作品的思想内涵,科学人文魅力和出色的文笔。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好文章、好诗词,就要让他们用心去理解,去领悟,从“眼读”升格为“心读”。

3.运用一定的阅读方法

指导学生将语文课内习得的读书方法和经验迁移运用于课外阅读,使方法经学生的熟练操作跃升为阅读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如用含义不同的符号图画重要内容;在书页的天地头作批注;做内容摘要,整理阅读提纲,将书读“薄”;展开想象、推理,进行分析、评价,写心得体会,将书读“厚”。

四、讲究一个“熟”字

阅读是一种间接认识、体验社会和人生的学习活动。人们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总要打上个体经验的色彩,而人的生活阅历、情感经验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第二次阅读与第一次阅读相比,由于阅读的时间、环境、方法以及读者的心境、阅历、对世界的看法都可能发生变化,因而对文本的读解就可能有新的见识、感受和发现。由此可源于:标准论文www.618jyw.com
见,关于某一作品的认识也不是一次性阅读就告完结的,需要经历读者的思想与作者的思想反复磨合、碰撞的过程。读特别好的作品,一定要改变一次性阅读的习惯,在“熟”字上下功夫。熟了,才能钻得深,悟得透,将语言的精品、思想的精华纳入自己的知识宝库,经“发酵”产生新的思想,铸出新的语言,迁移运用起来也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为了能够达到“熟”的程度,我们在指导课外阅读时,每过一段时间,就可以从学生读过的书中精选一部分,让学生进行二次、三次甚至更多次的阅读。
让学生悦读,促学生多读,教学生会读,帮孩子读好,共享课外阅读的乐趣,是我们每位语文老师的目标。随着语文教改的深入,这必将成为大家的共识和行动,“课本+非课本”的课堂机制也一定会建立得更好!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小学语文教师
[3]小学阅读指导课的几种基本模式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