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课堂教学探究式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思维

更新时间:2024-04-03 点赞:19413 浏览:8396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讲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因此,课堂教学的主要智慧就不应当放到记忆上,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去。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
关键词:数学课堂; 探究式教学
1006-3315(2013)11-067-001
数学教学要顺应思维发展的规律,要把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作为首要任务之一。笔者在优化方案高一数学《不等式》解题过程中,以学生思维发展为主线展开辩论式教学,教学效果良好。现把教学时的所见所想总结出来,与大家共享。
问题:当a>源于:论文范文网www.618jyw.com
0,解关于x的不等式(ax-1)(x-2)>0。
笔者教学时,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很快发现这是乘积形式的不等式。通过探究,发现可以化为熟悉的不等式进行解答。接下来回忆不等式的解法。内容实际有两部分,一是“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二是不等式的“标根法”。然后学生探索解题。
现在让我们重点分析学生的探索解题过程。备课时笔者的问题有:学生能否根据“标根法”求出两个零点?如果得不到我们如何引导?如果得到了之后怎么进行讨论?通过教学时的观察,学生做法大概有以下几种:
可以看出,由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和思维品质的不同,其解题的方法也不一样。面对学生各种解法,笔者让同学们先小组讨论,充分暴露思维过程,然后分组讨论,对各种解法及思维过程给予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下面就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体现思维过程,发展学生思维

数学学习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就是当学习主体面临问题情境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的思维过程。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都必须充分激发思维过程。教师要经常让学生把自己置于困境中,然后在困境走出来,让学生经历思维的过程。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辩论的探索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分析角度,通过多维的交流,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要在学生思维的过程中,评价学生的思路,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着重培养思维的敏捷和灵活,使他们在分析中学会思考,需要把面对的问题通过转化、分析、综合、假设、对比中求得简捷,在运用得灵活,在疏漏后学得缜密。

二、跨过解题坎子,发展学生思维

系统性、逻辑性是数学的主要特征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问题是大家所犯的通病,每次解题都是在某个点上不约而同出现漏洞,而且越强调越出现问题,这个说明出题者出了一个坎子,只有迈过,以后遇到的问题才可以信心十足。教学主要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只有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按照思维过程的规律进行思维活动,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学会将知识汇总,归纳,反思,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激发求知,发展学生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可能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上某一科,并且下决心学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可感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在唤起学生数学思维情趣的基础上,适时适度地调控,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得到启发,在笑声中加强对问题的理解。一步步将他们引入知识的大厅中,尤其是辩论的方式,可以让大家都心服口服。这样的思维激发,有助于学生的数学思维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数学问题的兴趣。这样,学生的思维活动也就启动、开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素质得到发展,得到提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枯燥但是充满智慧,把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整合;摒弃把数学当做陪衬的工具、学科形态的数学教育观,弘扬数学精神,让学生走进智慧的思维。
参考文献:
尤善培,许兴震.“问题引领,自主建构”教学模式解析[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3(6)
林文良.数学“问题导学”模式的问题设计原则[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3(6)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