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评价

更新时间:2024-03-31 点赞:11380 浏览:4686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信息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其应用已遍及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它必然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深刻影响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信息技术将会改变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终极导致整个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甚至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面对这种形势,教育如何迎接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挑战;如何把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去,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主要内容。2002年,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全面铺开,新课程理念把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来考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十一条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并对这种应用的立足点作了明确的阐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上风,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为了更好的优化教学,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实现学科整合,就必须优化和加强信息技术教学本身的质量,本文在先容国内外信息化教育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阐释了新课标环境下实施信息技术教学和评价的含义和意义,具体分析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和评价自身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在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多元智能理论和传播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探索了小学信息技术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的多样化(特色新环境下的道德评价),并对上述模式和评价方法的上风和实施原则进行了分析。【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和评价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道德评价实施原则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5Abstract5-61引言6-121.1问题的提出6-101.1.1新课标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评价的含义6-71.1.2新课标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评价的意义7-101.2国内外信息化教育发展状况先容10-111.2.1国外信息化教育发展状况先容101.2.2国内信息化教育发展状况先容10-111.3新课标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和评价现状分析11-121.3.1教学和评价的现状111.3.2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1-121.4本文研究的思路及研究工作122理论基础12-142.1建构主义理论122.2人本主义理论12-132.3现代传播学理论13-142.4多元智能理论143新课标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评价14-373.1新课标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研究14-353.1.1小学低年级阶段,课堂学习环境下的“问题探索、任务驱动”教学模式14-231.教学模式框图14-152.模式分析15-21(1)理论依据15-18(2)模式的特征18(3)模式的基本结构18-213.教学案例21-234.案例分析233.1.2小学高年级阶段,开放学习环境下的“主题性课题探究、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23-351.教学模式框图23-242.模式分析24-29(1)理论依据24-26(2)模式特征26-27(3)模式的基本结构27-293.教学案例29-334.案例分析33-353.2教学评价的多元化35-373.2.1多元化的教学评价35-363.2.2道德评价的意义36-374新课标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评价的研究原则及方法37-39(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37(二)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原则37-39结论39-40注释40参考文献40-42致谢42-4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