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四字我治班四字经:孝、礼、仁、先大专

更新时间:2024-04-04 点赞:14719 浏览:6034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物质生活大力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及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一切以经济为中心”也成了很多家长教育子女的指南。因而,很大一部分学生正在逐渐遗忘或失去中华传统的美德。曾指出: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培育文明风尚,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班主任作为班级建设的组织者和引领者,要有效的管理班级,须有一个系统的适合本班实情的治班理念,它有别于企业管理的理念,其根本特点在于教育性,其目的、功能、价值均要以育人为本。德国哲学家亚斯贝尔认为“教育的过程,首先是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作了多年班主任,根据多年经验、教训的总结,我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将中国传统文化和时代特色相结合,提出了治班四字经:孝、礼、仁、先。

一、百善孝为先,无孝不成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心底善良之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谁要是没有受过善良的教育,没有感受过与人为善的那种欢乐,谁就感觉不到自己是真实而美好的事物,坚强勇敢的卫士。”
我校是一所农村重点中学,绝大多数学生都来自农村,现实就是很大一部分孩子都是留守学生。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很大一部分学生与父母关系生疏,对父母不理解,更甚者造成对自己父母的埋怨和仇恨。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专门召开一次“百善孝为先,无孝不成人”的主题班会,让学生明白“孝”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基本美德,要成就自己,必须要“孝”对父母。为了让这一理念扎根于学生之心,我班还开展了一系列以“孝”为主题的活动,如“父母身在外,到底为哪般?”专题讨论会;利用月末放归宿假的时机,我发动学生回家后为长辈做一件暖心的事,再利用主题班会课,让学生畅谈“用感恩之心,孝对父母”的心理及感受。通过体验和沟通,学生逐步体会到父母在外打拼的艰辛,更深层次地体会了来自父母的爱,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用实际行动让父母更安心地在外工作。理解了父母的艰辛,学生的感恩之心得到升华。他们也意识到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也是他们必需的美德。因而,在我班上呈现出了“人人孝敬父母,个个尊师重教”的大好局面。

二、做人要讲礼,处事理先行

孔子说过:“不学礼,无以立”。我班有一条班训就是“特别讲礼貌,特别能吃苦。”由于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甚至蛮横无理,再加上很大一部分学生是留守学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养,行为习惯较差。有些学生进入老师办公室根本不打报告,径直闯入;没有征求对方许可,私自翻阅别人的作文或日记;同学间没有任何的谦让包容之心。班上曾经有名学生因不小心将一滴墨水溅到了前排同学的衣服上,在对方说明情况并赔礼道歉的情况下,还用不堪入耳的语言进行谩骂,最后发展到了双方殴打起来。这件事情在整个班级造成了极坏的影响。针对这一系列现状,我意识到教会学生“以礼为人,以礼待人”的必要性。于是我班掀起了“做人要懂礼,处事理先行”的行动。学生们意识到“要想成为幸福的人,就应当对别人关怀备至,体贴入微,赤诚相见”。他们自觉地将生活中的文明用语收集起来,张贴在墙上;自觉地利用网络资源,下载交际中的文明用语及礼仪表现的形式,供大家一起学习讨论,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同时,班上还开展了“上周文明礼仪之星”的评选活动,将上周表现出色的学生名字及照片张贴在班务公示栏上。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我班班风纯正,同学之间和谐礼让,其乐融融。

三、以仁对自己,以仁对他人

《庄子·天地》中讲:“爱人利物之谓仁。”要建立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必须发动每一位学生,用他们的爱去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因此,我提倡“以仁治班”。在治理班集体的过程中,我将其具体化,问题化。并张贴在墙上,随时提醒学生。这些问题分别是“今天我爱父母了吗?今天我爱老师、同学了吗?今天我爱自己了吗?今天我做了有损学校、班级声誉的事情了吗?”针对这些具体问题,大家在主题班会上畅所欲言,挖掘其深层次的含义,最后全班达成共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班集体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于是在我们班上,同学们自发地组建了几个团队和基金会,用来传达他们的爱。“一元爱心基金”是同学们每月捐助一元的零花钱和拾废品所换来的钱组建起来的,其目的专门用来帮助班级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绿色行动”组织的同学们,利用课余及假日在校园内外大力宣传“环保节能,热爱地球”的生活理念,并用实际行动去践行他们的诺言。

四、少年须立志,事事要争先

“自我教育需要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当全班学生的心理得到疏通,思想被传统的美德所武装,素质得到提高,不断高涨的时候,我趁势“火上浇油”,提出了“少年须立志,事事要争先”的号召。
学生们深受启发和感染,在这一号召的引领下,他们做了三件事。一是班委和团支部召集全班同学就“争什么先”、“为什么争先”、“怎样争先”展开了长达一周的深刻讨论。班干部将这些讨论的结果收集起来汇总,再反馈给各位同学,从心理上达成必须争先的共识;二是在全体同学达成共识的前提下,学生们主动请学校领导及班主任做思想及行动上的指导,进一步完善丰富他们的共识;三是在争先方案完善的前提下,学生们组建起争先互助的组织。在这个组织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近期及远期的目标,都有自己帮扶的对象,都有如何行动的具体方案。
随着这一理念的深入,我班班风和学风空前好转。每个学生身上真正展现了一种“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儒雅气质源于:大学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班上学生天天都在“比、学、赶、拼”。整个班集体弥漫着浓郁的“争先”氛围。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被充分激发,有一种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在“12.4诗歌朗诵比赛”中,班上表现出的“要争第一”的士气感染着每一个人,也感染着我。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苦练,多方请求建议,舞台设计和效果都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最终勇夺第一名。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作为一名班主任,肩负着把学生培养成志向高远,德才兼备的国家栋梁之材的重任。因此,我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用传统的美德“孝、礼、仁”去美化他们的心灵,用时代的“敢为人先”去激发他们的斗志。也正是这一理念让我的班级管理变得轻松自如而又富有成效。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