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教学巧设教学情境试述试述提高“迁移、尝试”教学实效大纲

更新时间:2024-02-07 点赞:24012 浏览:10118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该论文是省级数学重点立项课题“创设有效教学情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探究实验”研讨成果交流论文,该成果在全镇交流推广应用,并在县、市论文评比中获奖。提高“迁移、尝试”教学效果,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巧设教学情境,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以学生为本,使学生终身得到发展。
【关键词】迁移;尝试;教学情境
2011版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教学情境创设正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学生逐步去发现问题,学生自己情境中参与活动,通过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而享受一种成功的喜悦,具有超越自我的成就感,使学生正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新课改中,不少同仁针对学生实际,都在运用情境创设教学法,但在情境创设教学法过程中,教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探究问题,发现问题,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使学生的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大胆整合处理教材,在活动过程中,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个性差异,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能力得到提升。也就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创设要求有针对性和艺术性。本课题组全体成员通过二年多的课堂教学实验,认为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教学情境创设浅显易懂可操作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心理学家指出:一切新的知识都是在学生原有的感兴趣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而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方式,基本知识都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学生如果对已学过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结构规律,思维方式有深刻的理解和领悟,那么学生就对这些知识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对邻近的新知也就迎刃而解了。也就是旧知的“迁移”对学生的新知“尝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对教材大胆地进行整合处理,努力使创设教学情境问题贴贴近学生生活,浅显易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运用变式、比较、练习巩固等方法,使用权学生对于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数学的表达方式的理解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甚至由学生自己自由地时入过渡学习状态。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向新知的积极“迁移。达到良好的迁移效果。如:我们课题组在研究实验新教材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时,是这样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大胆地处理教材的。例:运动会上,张老师给同学们买了2箱矿泉水,每箱24瓶,每瓶3元,共花了多少钱?本堂课要求学生能用二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解答这道题,达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的。所以我们安排了学生时行两种估算来实现知识的“迁移”。第一种是把24瓶看着25瓶估算:25×2×3=150元,150元就有点余。第二种是把24瓶看作20瓶来估算:20×3×2=120元,120元就不足,而目的还是让学生明确为什么第一种是先×2再×3,而第二种是先×3再×2,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明白。而我们为了使问题情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把第一种改为把24箱看作30箱来让学生估算,使问题直观明了化,重点只让学生掌握两种不同的估算方式就可以了,这样就达到了“迁移”的目的。教师只要话锋一转,“而题目是每箱 24瓶,在你又不能估算的情况下,你能解决吗?请你们试试看!”自然而然的把学生引进了“尝试”阶段。有了以上学生已掌握的两种估算方法,学生就不难用两种思维方式去解决以上问题了。

二、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要有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知识迁移尝试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具体实际,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逐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享受学习成就感的喜悦。在让学生逐步“尝试”过程中,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迁移、尝试”安排有进展性,递度性可让学生得到获取知识的思维方法,并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自主探究,大胆尝试创新,学生的探究问题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一定会随着知识的增长而不断得到培养和提升。如我们课题组在讨论教材三年级上册《乘火车》时,是这样定案的。例:这列火车有5节卧铺车厢和7节硬座车厢。卧铺车厢没节72人,硬座车厢每节118人,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7节硬座车厢可乘多少人?采用“迁移、尝试”问题情境教学是:首先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大胆进行教材处理,创设学生已掌握的口算情景题:12×2,70×5,2×5,100×7,为下面学生进行二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情境“尝试”作好铺垫。学生做过“迁移”练习后,教师先让学生做72×5的口算和笔算尝试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师生评价后再让学生单独尝试“7节硬座车厢可乘多少人?”的问题。这样一个含有二级递度的尝试情境题,教师就给学生搭建了一个探究问题的平台。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就得到了充分的培养。

三、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要辐射全体,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班级授课制的缺陷是教师面对的是一个学生群体,而教师往往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由于学生家庭教育环境的不同,社会接触面也不尽相同。所以,学生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那么教师应怎样面对此问题,应用什么有效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这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实际问题。在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创设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每个学生要掌握知识点的需要为重点,为学生搭建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教师诱导学生多方思维,动手操作,开口表达,互相交流,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生学习群体互动,化教师抽象传授知识为师生,生生及人物交流互动的双边活动的学习情境,让全体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去尝试新知,发现问题,去寻找知识的内在规律,从而让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知识及能力水源于:大学生论文www.618jyw.com
平上都得到自我完善和提升。在课堂教学情境中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如学生进行活动时,优等生由于各方面素质较高,尝试题已全部早早完成,在他们想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时,可能还有些学困生,还不能凭借“迁移”知识有效地进行“尝试”,不知如何下手为好,这时教师就即不能压抑优生的自我展示积极性,又不能放弃学困生,且还要让学困生充分“尝试”探究。教师这时可让优等生进行难度较大的思考题训练,使优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好。教师还可相机进行小组交流训练,让优生帮助学困生理解,又可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创设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教师教学要讲究艺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创设优良的教学问题情境,学生在教师点拨下,通过活动参与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问题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卢书兵.课堂组织艺术[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
吴俊明,倪志刚.新课程理念下的创设教学设计[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周小山.教师教学究境靠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注:二00六年十月八日获江西省教育学会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年会二等奖。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