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小计略施小计,让高中英语课堂更有“生活味”怎样

更新时间:2024-04-13 点赞:28072 浏览:12325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摘要】英语是源于生活的,课堂教学也应该将之还原于生活,因此必须将英语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对教材内容要大胆挖掘和延伸,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或补充教材内容,或改变呈现形式,使教学内容更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
【关键词】课堂 生活
笔者多年来一直在农村高中担任英语教学的工作,所面对的学生中很大一部分是基础较差,对英语有很强烈的厌学情绪的学生,在与这些学生的交谈中,笔者发现他们其实都知道英语学习的重要性,都希望将英语学好。然而,翻开手头的教材,很多学生都被教材中长篇的英语文章所吓倒。“初中学习基础差”,“教材太难”,“教材文章太长”,“英语语法太难学”等等诸如此类的抱怨便成了学生讨厌甚至放弃学英语的最好理由。
面对如此局面,我们教师做些什么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呢?英语是一门语言,是应用于沟通、交际的一种工具,这一特点便决定了它只有与生活紧密相联,才能被赋予活力与灵性。语言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脱离实际生活的语言是不真实的。语言枯燥的英语课堂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照本宣读的英语教学也很难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只有将语言融入生活,它才会绽放魅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笔者认为我们教师应时时做个有心人,在充分研究教材的基础上,以教材为框架,努力寻找教材与生活的契合点,把自己的教学意图隐藏在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尽可能地将课堂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之形象化、真实化、生活化,让学生在有着浓重“生活味”的课堂中得以激发思维、培养兴趣。带着这一理解,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做了一些尝试,总结了几种小策略,以期能真正帮助学生学好用好英语。
策略一: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真正地“热”起来。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方面起决定性作用,一旦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求知。动听的音乐、五彩斑斓的图画都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言语兴趣。而计算机多媒体正好可以提供这种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渗透力极强的教育信息。因此,笔者个人认为利用多媒体来实施高中英语教材中每一单元的“Warming Up”部分是再合适不过了。每一单元的“热身”部分都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本单元的相关背景知识,提出有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如若此时就借用多媒体将枯燥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图片、视频、音乐等形式,势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学习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第三单元“Trel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格式www.618jyw.com
Journal”时,书中的“Warming Up”部分仅仅是一张对比bus, train, ship, airplane 这四种交通工具优点与缺点的表格。笔者认为:本单元的“旅游”话题应该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但如果单纯使用书本中的内容必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于是乎,笔者在网上找了很多各地风景名胜的漂亮的图片(如天安门广场、故宫、长城、“鸟巢”、“水立方”、秦陵兵马俑、乐山大佛、喜马拉雅、悉尼歌剧院……)。这些五彩缤纷的图片使学生们眼花缭乱,同时也让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了起来,看着这些图片,他们纷纷赞叹并有学生已经开始大叫“我去过这个地方……”;“那里……”然后,笔者再将“Do you wantto visit those places?” “What kind of treling experience do you he?” “Do you he any dream place? How will you prepare for taking a trip?”等一系列问题抛出,学生就会感到这些问题其实一点也不难回答,因为他们只是在讲述他们的生活经历,课堂气氛火爆非常。紧接着,笔者再顺势利导向学生发问:“If you want to go to these places, what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do you want to take? Why?”此时,话题便被很顺利地转回到课本中的内容。
整节课学生们上得有滋有味,就连几个平时基础较差不愿学英语的学生都忍不住要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结束后,我听到有位平时根本不喜欢英语课的学生大声说:“这是我这几星期以来上得最认真的一节英语课。”显而易见,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教材与生活以生动的形式联系在了一起,效果远比一开始就让学生对表格进行讨论要好得多。
策略二:巧用身边人、身边事,让学生成为课堂实例的“主角”。
据笔者了解,在很多学生的头脑中,说起英语的枯燥乏味首当其冲便是英语语法。很多学生认为语法非常枯燥乏味,并且语法书中的解释也过于深奥或繁琐,这些让很多学生对语法退避三舍,时间一长,有的学生便干脆放弃了事,语法成了很多学生心中永远的“痛”。那么,该如何帮助学生消除对语法的恐惧呢?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应该是情境性的,因为脱离情境的教学往往是形式化、抽象化、简单化、记忆表征单一化的学习,这种学习产生的结果往往只能应付考试而不能迁移到复杂的真实情境运用中。”《新课程标准》也对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强调语法教学的情景化。因此,笔者认为与其将各种语法参考书中的例句尽数搬入课堂,倒不如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就地取材,巧用身边人、身边事,将现实生活巧妙地引入英语课堂,把语法与情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枯燥的语法规则具体化、生动化。
例如,笔者在讲解限制性与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区别的课堂上就好好体验了一把就地取材的妙处。当时,笔者发现班级第一组只有一个男生,而其他组都坐着三四个男生,就是这样一个每天都能见到的简单事实给了笔者灵感,让笔者觉得这就是讲解限制性与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区别的最好例子。于是,笔者清了清嗓子,说道:“Please stand up, the boy in the second group.”学生们都用奇怪的眼神看着老师,第二组里的几个男生们面面相觑,但没有一个人站起来,他们嘀咕着:“我们组里有好几个男生呢,老师你叫谁啊?”笔者故作惊讶,一声“sorry”之后,补充了句:“Please stand up, the boy who wears a yellow coat in the second group.”并把它写在黑板上。这次,那个穿黄衣服的男生腾地一下站了起来。紧接着,又说了句:“Please stand up, the boy, who wears a pair of glasses, in the first group.”并且也把它写在了刚才那句话的下面。此时,指向非常明确,第一组唯一的一个男生利索地站了起来。于是,笔者让学生们仔细比较上面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眼尖的几个学生都发现了第一个定语从句不加逗号,而第二个定语从句加了逗号。到了这一步,笔者再向学生解释:第一个定语从句如果去掉,刚才我们就搞不清楚老师要叫哪个男生了,说明这个定语从句与主句的关系非常密切,去掉之后整个句子的意思就不明确了,这样的定语从句叫限制性定语从句;而对于第二个定语从句来说,因为第一组本来就只有一个男生,所以去掉之后也不会影响整个句子的完整性,说明它与主句的关系不太紧密,对所修饰名词的意思没有太大影响,可以说它是附加上去的东西,这样的定语从句叫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而且通常都用逗号把它们和句子的其他部分分开。通过这种“就地取材”的方法,抽象的语法知识被具体化、情景化了,学生们的脑中也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在以后的教学中,笔者发现一提起这两个概念,学生们便会不约而同地看着那两个男生。 策略三:合理引用时事,让书面语言真正“活”起来。
当今社会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当代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心与了解也远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广泛。因此,我们教师也必须与时俱进,时刻关注身边新闻,同时,若能让时事为我所用,合理的将之引入相关课堂,必能使学生倍感“亲切”,从而激发他们的表达,达到训练语言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五第五单元“First Aid”时,当地不久前正巧发生了一次严重的火灾,如此应时应景的时事不正是给学生复习本单元重点词汇与表达方式的最好材料吗?于是乎,笔者将其以填空的形式呈现在复习课堂中。“There was a big fire on March 23,2013, ____ killed 8 people and 17 were ___. Some were only m____ swollen, while a few were burned so severely that they felt e____ painful, which was ______ (bear). There came a n_______ of people who aided to se the trapped, but lacking equipment became the biggest b_____. Meanwhile, someone called 119 and 120. On their ____ (arrive), the firefighters tried their best to p____ the fire from spreading. Finally, it was the firefighters' ____(bre) and quick action that put out the big fire.”一见这则材料,学生们个个兴奋不已, 争着说“这件事我知道……”此时,笔者鼓励道“Let's finish the news in English!”于是,学生们纷纷开始认真写起来。复习的任务在不知不觉中被完成了。
总之,英语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英语教学必须贴近生活。要切实培养学生学习英语这门语言的兴趣,英语教学就必须从现实生活出发,挖掘生活的素材,将课本内容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因地制宜,贴近生活,走进生活,使学生在生活情景中学习,在做中学并获得经验,得到发展,以实现让来源于生活的语言,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得到运用,最终亦能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人教社.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王攀峰. 走向生活世界的英语课堂教学[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
[3] 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岭市泽国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