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善用善用生成资源试述构建动态课堂

更新时间:2024-04-13 点赞:5091 浏览:1349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构建动态的课堂,可以使师生共同参与,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师生的生命活力,使学生主体地位受到应有的尊重,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过程,可以达到甚至超越预期的教学目的,作为教师我们要巧用学生的话,趁热打铁;妙用学生的错,因势利导;善用学生的问,乘胜追思。
【关键词】语文;生成资源;动态课堂
什么是理想的课堂,叶澜教授曾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推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的行程。叶澜教授还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可见,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是富有的。
关注课堂动态生成已成为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一个显著变化,这种变化使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进一步得到落实,课堂逐渐焕发生命活力。与这种可喜的变化相应的教学流行语也应运而生,最典型的就是那句“课堂因生成而精彩”。构建动态的课堂,可以使师生共同参与,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师生的生命活力,使学生主体地位受到应有的尊重,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过程,可以达到甚至超越预期的教学目的。那么面对课堂中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如何及时捕捉,让它成为教育教学的契机,而不是夜空中一颗美丽的流星?以下笔者就自己源于:大学毕业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的教学活动谈谈如何利用课堂的生成性资源,机智地构建动态的语文课堂。

一、巧用学生的话,趁热打铁

动态开放的课堂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的老观念,把预设封闭式课堂中“老师讲,学生听”或“学生讲,老师听”的单向流程,扩展为一个多维立体的动态场。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在阅读过程中扮演组织者和主持人的角色,在课堂上抓住学生回答中一些很有意思的话,穿针引线,挑起学生之间的互动,最大限度的促进班级学生之间的合作,再从比学生更高的思维层次上加以引申,由此及彼,突破预设方案,灵活地调整教学设计,生成“趁热打铁”的新教学思路,使课堂出现一些让人记忆深刻的闪光点,从而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如在教学《云房子》一课时,出示课题后原本想让学生围绕课题展开想象,可谁知当我出示课题,学生齐读后,突然有一个坐在窗口的学生说:“老师,你看天上有白云。”我抬头往窗外一看,蓝天白云,面对这一“节外生枝”我先是一愣,然后我说:“对,这就是云房子,大家都往窗外看一看?”同学们高兴极了。通过课堂上的即兴观察,学生不但能说出白云在天上飘来飘去,还能联想平时观察到的,说出白云形状的变化,有时像绵羊,有时像狮子,有时像花朵……就这样,一个小小的观察活动给学习新课做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铺垫。同样在教学《云房子》一课时,当学到课文第三自然段“小鸟们开心极了,它们从这幢云房子里飞出来,又向那幢云房子飞过去。”一个学生读完这一段,另一学生冷不防插了嘴,说:“老师,我有问题。”我说:“请你说出来,好吗?”“小鸟们开心极了,他们一定是在漂亮的云房子里唱歌,是吗?”我微微一惊,笑着说:“是啊,聪明的同学,小鸟们会唱些什么歌呢?跳什么舞呢?”这时课堂上一下子活跃起来了,有的说唱《同一首歌》,有的说唱《秋游》,有的说唱《上学歌》……我高兴极了,说:“太棒了,喜欢唱这些歌吗?会跳这些舞吗?下次班队课就举行唱歌跳舞比赛。”接着我又让学生们朗读课文,结果朗读效果好极了,个个绘声绘色,仿佛课文中那一只只可爱的小鸟在歌唱。

二、妙用学生的错,因势利导

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对于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因此就可以获得不同方面的理解。学生因知识经验积累的不足,在面对不同情境时就会出现理解偏差。这时,教师如果能够摆脱既定课程计划和课程目标执行人的角色,对学生思考过程中出现的看似幼稚的问题不轻易加以否定,及时发现教学契机,联系具体情境,适时进行引导点拨,课堂所达成的目标或许会远远超出了原本所预期的。
如在教学识字课,当我出示词语“渔船”时,突然有一学生举手问:“老师,我们前面学过了鱼字,为什么不是‘鱼船’?”听了他的提问我没有立刻否定,因为在我以往教过的学生中也有学生把“渔船”写成“鱼船”。于是,我就借着该学生的这一错误观点,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渔船”(“氵”和“舟”则用红粉笔标出),随即问到:“同学们,认识老师用红粉笔写的这两个偏旁吗?”学生齐声答道:“一个是三点水,一个是舟字旁。”于是,我又故弄玄虚地说:“下面老师考考哪个小朋友最聪明,谁能用上一句话来说说这个‘氵’和‘舟’吗?”问题一发,孩子们立刻展开了讨论,不一会儿,有一学生举手回答道:“老师,我想到了一句话,小舟在水中行驶。”尽管语句很短,但还是被他说到了点子上,我顺势说:“多巧妙的一句话,小朋友们想想看,“舟”就是船,船要行驶可离不开水呀!所以‘渔船’的‘渔’千万不能少写‘氵’,要不就成了无水之舟寸步难行。”借助学生的错误提问,我巧妙地突显了偏旁‘氵’和‘舟’,加深了学生的记忆,相信学生在写到“渔船”时,就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小舟在水中行驶”、“无水之舟寸步难行”等话语。
在这堂课上,我敏锐的发现这一动态的教学资源,巧妙地运用学生的错误,因势利导,创造性的组织起适合学生参与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既让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更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收到了不可预约的精彩。

三、善用学生的问,乘胜追思

新课程的教学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的,教师组织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点和兴奋点的把握和利用,课堂上学生的提问正是反映了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和关注点,教师如果抓住这些“问题”作为资源,构建动态的课堂,往往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从而引发更深、更广的问题,产生出奇不意的教学效果,使课堂焕发出活力。
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中,当我导读课文时,突然有一位小朋友提出:“乌鸦因为爱听奉承话上了狐狸的当,才被骗去了那片肉,难道乌鸦不会想办法把肉再夺回来吗?”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价值,就改变了原先的教学步骤,说:“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对呀,我们应当好好想个办法,乌鸦怎样才能把狐狸嘴里的肉夺回来?”于是,全班同学情绪高涨,大家都想说说自己想出来的好办法。“狐狸叨起肉正想钻进洞里的时候,乌鸦应该飞下去,狠狠地啄它的头,狐狸疼得大叫起来,嘴巴一张,肉就掉在地上,乌鸦就可以把肉叨回来了。”一位小朋友很得意自己的法子好。“我觉得啄头皮不一定管用,狐狸的头皮很硬,应当啄它的眼珠,狐狸才会痛得大叫起来……”另一位小朋友改进的方法似乎更妙。“狐狸叨起肉刚想溜了,突然,乌鸦唱起歌来,而且唱得很好听。狐狸觉得很奇怪,禁不住回头来喝彩。嘴一张,肉就掉了,乌鸦把肉又抢回来了。”又一个小朋友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好办法。这时,一位小朋友又站起来说:“这办法不保险,乌鸦唱歌不会好听,狐狸不一定会喝彩。乌鸦还不如大声喊‘不好啦,这肉有毒,不能吃’狐狸一听准害怕,把肉丢了,乌鸦就可以把肉捡回来。”
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刮起了一场真正能引起全体学生积极投入的头脑风暴。课堂中学生一旦提出有教学价值的问题,老师如果不善于捕捉进行价值引导,他们只是一个问题、一个信息而已,毫无价值可言。如果在教学中,我的处理过于简单,把学生敢于向文本挑战的精神扼杀于摇篮中,那么那句“难道乌鸦不会想办法把肉再夺回来吗?”将永远是不和谐的一个音符。课堂上就没有多少精彩的回答,孩子们势必会唯唯诺诺,人云亦云,毫无创造性可言。可见意外问题的出现,虽然使生成的资源带有偶然性,但执教者只要能合理、机智地进行运用,将会使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新课标下的动态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可供利用的契机远不止以上这些。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海纳百川的智慧、宽容平和的气度、与时俱进的理念、敏锐犀利的眼光,蹲下身子平等的悦纳学生的姿态,将我们的阅读教学真正变成一种以文本为对象,以教会学生阅读为目标的“多重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生与文本对话)。只要我们真正领悟新课标的灵魂,遵循母语学习的规律,给学生设计一条美丽的旅程。在这个旅程中,我们随时都有可能叩开一扇窗,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吹皱一池水,向着语文的理想王国不断挺进。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