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化与实理一体化与高校革新人才培养

更新时间:2024-03-13 点赞:34428 浏览:15866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在论述实理一体化培养创新人才作用的基础上,介绍了实理一体化教学的组织方式、指导理念与思想,提出了培养创新人才的策略及目前必须加以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创新人才;方法;技术;策略
Relation between the integration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theory teaching and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personnel in university
Gao Zhichen, Wang Yonghui
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Taiyuan, 030006, China
Abstract: In the discussion of the role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theory teaching has effct on the training of innovative personnel,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organization of teaching, guiding philosophy and ideas about the integr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to develop creative talents and problems which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now.
Key words: innovative tale源于:毕业生论文www.618jyw.com
nts; methods; technology; strategy
实理一体化不仅是对传统实验方式的改进,更是对实验教学成为创新人才培养主战场的强化[1,2]。
1实理一体化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作用

1.1 有利于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前提,没有创新意识就不会有创新行为。实理一体化是在实验教学团队引导下,在学生中开展的一种自主性学习、研究和探索性实验活动。在这种方式下,大学生的各种想法都能够得到尊重,在实验教学团队成员的启发、引导与点拨下,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并且可以畅所欲言,只要有理有据,就能得到同学及教师的认可,并可按照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体验、探索与研究,养成积极思维的好习惯,从而迸发出创新的思想火花,形成创新意识[3,4]。

1.2 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学生在实理一体化教学方式下所进行的各种实验活动,既是一种实践活动,也是一种创新活动。特别是那些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的实验,对于他们实验能力的提高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实验能力的提高,对于他们的创造活动无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练就扎实的基础实验能力,才能发展创造性的实验能力,进而形成自己的创新能力。对学生来讲,创新能力实际上就是其实践能力的发展与升华[5]。

1.3 有利于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尽管实理一体化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体验、探索和研究的条件,实验团队成员也对学生活动进行主动的指点与辅导,但并不能保证学生的每项实验都能取得成功。从这个角度讲,这是一个接受挫折、失败考验的过程,也是锻炼学生意志、毅力的过程,更是吸取、总结经验、冷静思考、沉着应战的过程。经过这样的磨炼,更能使他们冷静、理智、客观地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形成探求创意的心理愿望,形成一种以创新的精神汲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性格特征,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应付环境变化和创新精神的发展[6]。
2实理一体化方式下创新人才的培养

2.1 实理一体化教学方式的组织

实验教学团队是实理一体化教学方式的组织者、指导者,整个教学过程尽管充满、自由的气氛,但每一项活动都按事先设定的实验方案有序进行。实验项目是整个实验活动的主题,多媒体实验辅导材料为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实验提供了链接有关知识的超文本。来自不同学科专业的理论教师从自己学科的角度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生实验方案的制订与最后实施完全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决策、逐步完善的基础上的,即整个实验教学的组织分为:实验前的准备,实验中的启发、引导和实验后的讨论与总结3个过程。
2.

1.1 实验前的准备

团队成员的准备。开发实验项目,确定实验方案,确定团队成员分工,公布实验项目,多媒体实验辅导材料上网。对学生拟定的实验方案进行指导。
学生的准备。根据实验项目结合多媒体实验辅导材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网络与实验团队成员进行交流,反复修改,最后由实验项目负责人审核批准,方可进行实验。
2.

1.2 实验中的指点与引导

学生的实验计划(方案),虽然已经获准实施,但并不能保证完美无缺,难免存在问题,实验团队成员根据前一阶段所确定的分工,负责开展对学生的指点与引导,以及对疑难问题或突发情况的解决与处理。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总结整个实验过程,写出自己对实验项目所涉及知识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过程,并对知识进行梳理,要求对网上提供的“多媒体实验辅导材料”进行评议,写出改进意见。
2.

1.3 实验后的讨论与总结

实验结束后,在团队成员对学生实验进行评议的基础上,由实验项目总负责人对所有成员评议的结果进行加权平均,给出学生的实验成绩。并组织团队成员根据学生对多媒体实验辅导材料提出的改进意见,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集体讨论,形成修改文档,指定专人在规定的时间进行修改,形成改进的多媒体实验辅导材料,以备后续学生拟定实验方案时使用。

2.2 组织实验的理念与指导思想

2.2.1 理念由上述组织学生实验的过程来看,实验过程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过程;不仅是激发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大胆创新的过程,也是团队成员改进和创新实验教学方法的过程。实验不仅是在成就学生的学业,也是在成就教师的事业,更是师生双重生命价值的完美体现。即实验过程不仅把创造能力开发融入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之中,还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氛围,并使实验教学过程成为了开发学生智力、能力和潜力的有效手段。实际上,这一切包含了全新的教学组织理念。具体说,在价值观上,在重视知识与技能应用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师生的生命发展,重视情感、意志和抱负等健全心灵的培养;在教学目标上,既注重预设性目标,更注重生成性目标,鼓励学生在实验中产生新思路、新方法、新知识;在教学方式上,不仅有“教”有“学”,更倡导学生去积极创设情景,鼓励学生自己去学,主动、互动、自我调控;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合作学习和共同探讨[7]。

2.2 指导思想

为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而营造一个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和谐氛围。这是实理一体化方式下组织学生实验的一条基本的指导思想。因为只有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学生才会大胆地、无所畏惧地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说出来,无所拘束地干自己愿意干的事情;才会有不依赖于别人或外界的力量(因素)而独立行事的行为;才会“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性,从能力上讲,实质上就是培养大学生的敏捷性和创造性;从意识上讲,就是让学生树立自信、自爱、自尊的信念,产生自立、自强的动力,养成敢于怀疑、勤于思考、善于思维的习惯。也就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放开学生的手脚,解放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使他们自己支配自己的实验活动。所有这一切,都需要一个自由、安全、和谐的氛围[8—10]。
为学生提供最完善的服务。这是实理一体化方式下组织学生实验最重要的指导思想。组织学生实验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独立工作的能力→个体创造的能力”。学习能力的提高与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有直接的联系;工作能力和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有关;创造能力是实践能力的发展与升华。尽管多媒体实验辅导材料为学生的实验提供了丰富的辅导内容,已经围绕实验项目,将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原理作为学生发现学习的基本内容,以及科学研究的方法作了较详细介绍,也从多学科的角度,介绍了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与方法,学生完全可以根据材料绍的学习策略进行自主性学习,制订实验方案,但并不能保证涵盖了所有学科的解决思路和方法,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辅导需求。这就要求实验教学团队成员必须为学生提供最完善的服务(辅导),才能确保整个实验的顺利开展[11,12]。
3培养创新人才的策略与原则
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在创造过程中学习创造。创造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否定问题的无限上升的循环过程[13],而不是凭空而想,盲目蛮干,它是建立在一定科学基础上的科学行为。让学生参与建立学科知识体系的过程,而不是消极地接受现成的知识。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最基本策略。在实理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中,在实验教学团队成员的指导下,借助多媒体实验辅导材料,构建起与其他学科并行互动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使学生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完备的思维结构。利用综合性、探索性、研究性、设计性的实验项目增强对学生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等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从多方面优化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结构;将智力开发、能力开发与情绪、意志、兴趣等情商因素的开发结合起来,从学生的学习、探索、兴趣、爱好开始,从学生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着手,激发学生学习、探索、创造的动机和愿望,从而产生积极创造、成就事业、实现人生目标的强大动力[14]。
同时,要把学生的实验活动转变为学生的生活活动,甚至成为“游戏”活动,而不是学校布置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娱乐中增长知识,愉快地成长。这就需要我们将学科知识,利用虚拟技术,通过模拟职业场景及业务往来融入其生活,让学生扮演特定的角色,从中感悟、体会、总结、归纳,进而形成全新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15,16]。
从原则上来讲,不能急于求成。只要是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就要大胆让学生去做,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辅导上要围绕问题指明需要学习书目和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要把学习和思维的方法作为辅导学生的重点,不能图省事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在辅导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学生对某一问题穷追不舍、无休止地追问,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仅要做到有求必应,还应做到诲人不倦、不厌其烦,要有耐心、诚心和信心,要从方法上和思维上加以指导,真正实现“教而不教”的最高境界。这是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坚持的原则。
4结束语
实理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方式和习惯,使教师走下了讲台,进入了“幕后”,成为“导演”。而把学生推到了台前,成了知识的探索者、建构者和创造者。这种角色转变,对师生来说,无疑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它改变了师生各自的责任和分工,同时,对师生双方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实验教学团队的成员,必须要有“教而不教”的才能与智慧,否则,就难以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变成现实,只有用先进、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适宜的方法和策略,把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才能把教师的心声传达给学生,使学生有所感悟,才能使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持续地顺利开展。这需要实验教学团队不断改进、完善对学生辅导的方法和策略,不断总结经验。我校从2003年组建ERP实验教学队伍开始,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在实理一体化方面取得了一些收获,使受益学生不断扩大,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教学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从现实情况来看,影响这一方式发展的体制和制度方面的缺陷已经显现,特别是多媒体实验辅导材料的建设,只依靠现有实验教学团队成员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集全校之力,从学校整个学科生态的角度筹集人员,打破学科封闭的院(系)格局,实行人才的统一调配、统一管理,实现全校范围的大联合,组建强有力的实验教学团队,才能突破学科局限,消除制约多元化知识结摘自:毕业论文答辩www.618jyw.com
构、思维结构发展的瓶颈[17]。因此,在此呼吁高校一定要加速管理体制的改革,以适应实理一体化教学方式的发展。参考文献
刘江鹏,高智琛.加强实验队伍建设 促进高校实验与理论教学一体化发展[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7):89—93.
高智琛.明确实验教学的主体地位,促进创新人才的科学培养[J].科技情摘自:本科毕业论文答辩www.618jyw.com
报开发与经济,2006(16):230—232.
[3]刘洪德,王路璐.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涵义及特征分析[J].2010(1):170—173.
[4]毕宜可,韦安永.增强学生创造意 识培养创造性人才[J].教育与职业,2004(15):17—18.
[5]卢月娥.关于实验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4):49—51.
[6]王艳.改变教育教学思想,培养创造性人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8):107—109.
[7]纪德奎.当前教学论研究:热点与沉思[J].教育研究,2007(12):73—78.
[8]高智琛.优化教学质量,提升创新人才水平[J].实验室科学,2011(4):10—13.
[9]吕新强,边仕英.论创造性人才的培养[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3—66.
[10]谷贤林.培养创造性人才应解决的几个问题[J].教育与现代化,2010(3):17—19.
[11]高智琛.高校实验教学理念的贯彻执行[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3):91—93.
[12]高智琛.高校实验与理论教学一体化建设的意义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1):135—137.
[13]郭偌伶.试析创造性人才的观念、知识和能力结构[J].教育探索,2005(12):15—16.
[14]丁妍.日本高校创造性人才培养研究:以工业大学的课程改革为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6):66—72.
[15]刘雍潜,李龙,谢百治.信息技术环境对“学与教”方式的支持[J].中国电化教育,2010(11):17—21.
[16]张伟,唐昌建.计算机模拟技术辅助教学与创造性人才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2009(4):60—73.
[17]李瑛.多元智能理论与高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7—5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