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忙信息很热,数据很忙

更新时间:2024-01-17 点赞:15921 浏览:7018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栏目寄语:新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新与旧的碰撞、前卫与传统的冲突引发了强烈的社会舆论,而身为教育者则需用更为理性、通透的眼光去审视现象的背后。本栏目将聚合你我他的观点,以开阔读者的思路,共同促进教育大发展。
主持人语:信息聚集了大量的“热”,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膨胀,在“爆炸”的一瞬间,竟没能发出任何声响,而它带给人们的震撼,却直接反应到人们对“数据过剩”的巨大压力上。原本小小的数据,随之变得很忙,它们聚合起来,最终变得无比巨大。
大数据到底有多大?据统计,在全球范围内,一天之中,约有2940亿封电子邮件发出,如果这些是实体的信件,在美国需要花费2年的时间来处理;每天会有200万篇博客文章在网上发布,相当于美国《时代》杂志刊发770年的总量;每天有两亿五千张照片上传至Facebook,如果把它们都印出来,摞在一起能有80个埃菲尔铁塔那么高;每天有86.4万小时的视频会被上传至YouTube,这相当于不间断播放视频98年……当然,如果你觉得这些数字还不能说明今天数据量之大,那么在不久的将来(2020年),全世界所产生的数据规模将达到今天的44倍。
然而,人们今天所关注的仅仅是数据之大吗?我们看到,有很多企业纷纷通过对消费者的行为数据进行处理和甄别,打造他们的营销神话;政府在利用数据维护国家安全;医学界在用数据对病人病情进行密切的监控……人们关注数据背后可挖掘的价值与规律,从而改善人类的生活。可见,今天的数据真的很忙。那么,大数据能为我们的教育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本期请来嘉宾,与我们共享他们的心得。
参与嘉宾
郭影强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惠阳一中实验学校
陈鸥辉 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
陈杰 安徽省淮南一中网络中心
特邀嘉宾:王震一 (名:丁酉科人,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u/1605586150)
我理解大数据有两层意思:一是数量上的大,起码是T级别的吧;二是分析、建模和挖掘,挖掘出我们需要的信息。
● 大数据的两层意思
主持人:感谢几位嘉宾老师的参与。数据之大,亘古至今。数据之小,粒粒见心。今天要谈的这个“大数据”是近两年来一个比较热的词,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对它探讨很多,一些人称其为一个源于:标准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时代的来临。网上就有人问了,俗话说,“天上一日,地上一年”,那么这个互联网的一天,地上多少年呢?就有人统计,得到了引言中列举的这一系列数据,直观地让人觉得,我们每天产生的数据是越来越多了。
陈杰:关于数据到底有多大,Facebook曾经做过一个调查:每天Facebook上得处理多少数据呢?25亿,Facebook上分享的内容条数,27亿。“赞”的数量,3亿。上传照片,500TB(1TB=1024GB),新产生的数据105TB,每半小时通过Hive扫描的数据100PB(1PB=1024TB)……
王震一:我这里也有一组数据:假如你使用google搜索一下“大数据”,它会很快找到36.700.000条相关信息。搜索“big data”会显示有628.000.000条。在亚马逊书店有103种大数据的书在卖。要是你查一查IT方面的杂志,大数据的文章之多,用连篇累牍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可见,大数据炙手可热。
简单的说就是非常非常大的一个个0101数字。这些数字是由人们的各种行为包括科学试验、生产记录、报表统计、逛街购物、读书写字以至于人们的生活的细枝末节和音频的、视频的资料等通过信息技术转化而来。通过分析、挖掘揭示事物的现状、做出应对的决策和预测未来的走向。大数据正向社会的纵深渗透。工商企业在用、科技研发在用、金融外贸在用、公共管理在用、连奥巴马的总统竞选也用上了大数据。近日腾讯、华为、华大基因、宇龙、金蝶、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市南山科技事务所等16个单位发起的深圳大数据产学联盟宣告成立。抢抓大数据时代的机遇已被提上日程,协作共赢的探索也已展开。大数据可谓无所不在、触目皆是。
主持人:谈到数据之大,老师们都开始用数据说话了,但是我觉得,今天所说的大数据应该是有两层意思,就像刚才王老师已经提到的,它不单是指数据有多大。网上有这样一个帖子:《八部电影帮你看懂大数据》(http:///archives/2256),它站在企业的角度,以生动的电影内容作为叙事的背景,让大家理解大数据的概念,其中一个我觉得描述得很有意思:
《泰坦尼克号》(Titanic)
没有对隐藏的未知因素进行建模和分析就做出的决策将可能是灾难性的。大数据给你看得见的信息,同时还能从数据中发现你看不见的东西。分析海量数据之间的“模式”、“关联”……你会发现很多水面下的信息内幕。例如,汽车颜色与保险费用之间的关系。大数据时代之前,大多数的企业管理都盲人骑瞎马,或者像泰坦尼克号那样黑夜中在冰山中穿行。
王震一:我理解大数据有两层意思:一是数量上的大,起码是T级别的吧;二是分析、建模和挖掘,挖掘出我们需要的信息。
主持人:是的,如果用这个例子来分析,您刚才用数据说话,来证明人们对大数据的关注程度,这些都是大数据给我们看得见的信息,那么从数据之大中,我们可能还未发掘的是什么呢?这就让我直接想到了“小数据”,假如把一些不起眼的小数据汇集起来,进行分析和挖掘,我们就能够改善很多事情,如教育这件事情。
● 收集数据,挖掘建模
陈杰:站在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我们也面临这样的问题,作为学校的信息管理部门,我们网站的信息数据,学生学籍信息数据,学生每次考试的数据,学生体质达标的数据……可以说是扑面而来,但问题是基本上用过就废,而对于数据的挖掘,如果说有的话,我想也是一种线性的。源于:论文结论www.618jyw.com
源于:职称论文www.618jyw.com
陈鸥辉:大数据时代,目前我的感受就是为我们在获取数据、分析数据上似乎减轻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致谢www.618jyw.com
了负担,同时为学生提供更个性化的教学做了很好的设想,但感觉仍然没有科学的验证,证明这个学生的心智水平提高了。
陈杰:验证提高,也是要通过数据证明,我觉得可能更有说服力。
郭影强:提高学生的心智水平,当然是通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来发现的。这个跟传统没有区别。区别之处只在于,评价所需要的材料更翔实,更丰富了。数据只是测量的结果,如何设计这个测量方案,是关键。
陈鸥辉:在这个模型的设计中,假定了外界刺激对学生心智影响起决定性作用。如果外界资源在学生心智发展中并没有我们想象的影响力,我们是否将大数据时代设想得过于美好?
郭影强:如果大数据采集成为可能,那么采集怎样的数据?为什么采集这样的数据,采集之后又如何使用,这个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模型的设计是要经过验证与改进的,不是一下子就出来的。这就回到课程本身了。
陈鸥辉:从心理学上来说,学生的心智发展是否有一定的规律?蒙台梭利通过实验,在幼儿时期确实能够提高孩子的心智发展水平,正是基于这些类似的实验,很多人开始崇尚孩子的婴儿期教育,所以有些超智力的天才儿童不断诞生,但后期跟踪,却同时爆料这样那样的问题,从而导致很多人开始怀疑对孩子心智的过度开发是否合理。
我之所以说这些,只是有些怀疑大数据时代,是否有些人怀有过度的美好想象,大数据时代是一个社会发展所经历的必然过程,它的存在有它本身不可否认的优势,但是否应该更客观公正地去评价它,而不是一味吹捧它,不要让它成为信息技术整合时代之后的又一个泡沫神话?
陈杰:我们没有吹捧它的意思。我们只是对目前大数据出现的现象在进行研讨,能否用在教育,怎么样在教育中实施,可能会有什么影响。
郭影强:《信息崇拜》里,作者对当时信息浪潮之下的各种欢呼进行了批判,指出几点。比如,“数与量的过度想象”,西蒙1960年提出的,十年之内电脑智能就将超过人类智能。结果直到1990年代,才第一次出现深蓝战胜俄罗斯国际象棋大师的案例。还有很多人欢呼,教育将得到根本性变革,这个更是“破产”得厉害。同时,这些浪潮的推动中,其实有相当多的元素,是相关的商家在推销产品。
我觉得这与当下对大数据的欢呼有一定的相似性。最重要的一点,我们当下对大数据的利用,是商家因谋利目的而进行的有效开发。在教育领域,没有这么大的动力,所以其开发机制远不如商业领域。
不难理解,商家的欢呼是有道理的。因为他们要营造氛围,激发起人们的想象和购买热情。当淘宝与当当等电商网站,搜集用户浏览的每一个页面,每一次点击,挖掘其关联性的时候。他们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发现兴趣,推荐相似产品。当他们设计评论等互动环节,目标也很明确,就是利用用户的评价来建立自己的信用。还通过等环节,增加用户黏性。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确实也为用户提供了服务,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共享信息,各取所需。然而在教育领域,我们的教学模式远未改变,教学理念尚属落后。
陈鸥辉:所以说,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王震一:但是我认为,如果一切还原样不动,那还叫什么教育革命?北师大的余胜泉老师说:“技术的革新必然会对教育模式、教育核心、教育方法、体系都发生颠覆性的改变,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教育全面的发展”。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问题,但不代表我们惧怕改变。我的意见是,在没有领略到大数据在教育中的优势之前,就担心各种问题而拒绝使用,岂不是因噎废食?需要有人来尝试建模,需要有人开始收集师生教学活动的数据,在实践过程中摸索恰当的解决方案,影响我们的教育。
教育大数据的现状是流失。其实,教师和学生的所有的教育行为数据都可能构成大数据。但我还没发现哪个学校在采集这些数据。更不要说什么建模和挖掘了。最要紧的就是现在就开始从学生和教师的教育行为中,随时采集数据,有了这个基础才能继续研究下去。
在这大的数据产生之后,面对海量的资源,我们还能从中挖掘数据的其他用处。但这时候问题就来了,我们拿它们做什么?也就是说,对大数据的处理能力的需求就显现出来了。
大数据时代是一个社会发展所经历的必然过程,它的存在有它本身不可否认的优势,但是否应该更客观公正地去评价它,而不是一味吹捧它,不要让它成为信息技术整合时代之后的又一个泡沫神话?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