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品德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目前状况理由分析与策略

更新时间:2024-02-04 点赞:8175 浏览:2483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程肩负起塑造学生灵魂,使学生明理,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重要使命。然而,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流于形式,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令人担忧。本文对目前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索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品德课教学,现状原因,分析对策
《品德与生活》是小学生的必修课,它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品德认识能力的提高、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工作仅流于形式,教学目标没有得到具体落实,教学质量令人担扰,农村边远地区更是如此。

1.品德与社会课的现状

1.1 各方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传统应试思想的影响,农村部分学校领导忽视对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的教学,把该课程作为副科;部分教师更是只偏重于语文和数学两门学科的教学,片面追求这两门学科的高分数,甚至把品德与生活课拿来补语文和数学,出现了重智育轻德育、重教学轻育人的现象。有的学校在进行“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少先队员”的评选时,不注重学生平时思想表现和行为习惯,只注重语文、数学两科的分数。这样,学生的品德及日常行为养成教育停留在口头上、表面上,使学生的品德教育不能落到实处。

1.2 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滞后。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转变。目前小学《思品与生活》课程的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滞后。教师认为教材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上。特别是农村小学,计算机未达到普及,即使有计算机的学校,教师也不懂,无法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更新教学方式、手段。

1.3 专业教师严重缺乏,影响课程教学质量。

由于受教师编制的限制,农村没有专职的《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师,更不能去奢望专业教师,《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师都是担任多门学科的教师兼任。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设计足够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过程,所以导致《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方法陈旧、单

一、只是局限于读文字、看图片等方式方法,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学习兴趣,影响教学效果。

1.4 学生对学科不感兴趣。

《品德与生活》课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所以有很多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都是从生活中取材,到了高年级,就会增加一些关于地理、历史的知识,是加强学生爱国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现在的学生眼高手低,生活中的知识,他们认为太简单,他们在生活中就已经会了没必要再学了。而有些内容比如有关抗战历史、祖国建设、科技发展等内容,因为农村学生们平日阅读量小,听的少,见得更少,他们认为这些知识离他们又太遥远,好像想够又够不着的感觉。因此,他们对《品德与生活》学科不感兴趣。

2.教学策略

2.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品德与生活》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也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因此,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因为课程上的好与坏,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所以从学校到教师以及学生和家长要从思想上提高重视,将《品德与生活》课正规起来,真正成为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手段。
2.

1.1 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力度督查开课情况。

学校要按课标要求开齐开足课程,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严格进考核。
2.1.2 任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品德与社会》学科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深挖教材,切实上好每节品德课。
2.

1.3 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课堂,教师的言行源于:论文的写法www.618jyw.com
举止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思想导向,把学生的品德教育融入丰富多彩社会实践活动中。要利用好当地的德育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弯腰行动”拾捡生活垃圾,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实施“孝敬父母”和“感恩教育”等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和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2 提高品德与社会课教师的素质。

教育主管部门对中心小学要按班额配备专职专业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师,高度重视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把品德与社会课和语文数学同等看待,同时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如实进行考核。要组织教师学习新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整体把握教材体系。要定期开展教学研讨,逐步深化德育教育教学活动。

2.3 激发学生情感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一件事情感兴趣时,会投入百倍的努力。因而作为教师就要把怎样发现、发展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探索精神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教师要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

2.4 活用教材,优化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要注重转变观念,力求树立先进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师观。要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联系学生的实际和学生生活中的现象,对教科书中提出的问题、预设的活动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对陈旧的过时的内容要大胆舍去,对那些充满新的时代气息的内容要尽最大努力补充。总之,教材的使用与处理要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要分清主次。

2.5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品德与生活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评价中要坚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原则,引导学生进行良性的学习竞争。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采取观察记录、成长资料袋、访谈、调查问卷和开卷考试等方法对学生思想品德学科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总之,教师应自觉学习和熟悉《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主动了解和掌握教材的特点和编排体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探究新的教学内容、途径和方法,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文海山.《新课改下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的原则》《当代教育理论研究》,2009.5.
石峰.《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存在问题的探索》《中国教育发展与创新》,2010.8.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