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浅谈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优势

更新时间:2024-03-19 点赞:21808 浏览:959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它在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但是仅仅运用板书和教师口授的方法教学,就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难以唤起学生的兴趣,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果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数学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探讨知识的兴趣。过去我们借助于静态的图形或教具,试图通过生动的讲解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从而在学生头脑中产生画面(这种画面是潜在的)。但结果只有少数感性知识丰富的学生才能做到。
思维的创造性是指完成思维活动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的自主程度,并通过独立思考创造出有一定新颖的成分,寻求变异,勇于创新。它以常以广泛的联想,引申及转换等思维方法为基础。
要达到以上两个目标并非容易的事,但“几何画板”的动画功能和轨迹功能,可直观地演示出轨迹生成的过程,不仅使分析、过程、结果一目了然,而且还由此发现许多新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达到目的。 利用“几何画板”系统的“轨迹”功能,选定主动点和从动点,点击菜单“作图/轨迹”可快速展现轨迹图形,从而肯定了学生通过思维得出的结论,使学生体会到“从不断变化的几何图形中找出不变的几何规律”的乐趣。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这样的教学,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具有强大的知识容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让数学老师最为头疼的莫过于需要书写大量文字,表格的习题课和复习课,或者比较课程。以往都是通过另加小黑板的形式来解决,但是这样处理容量也相当有限,并且也不太方便,现在有了多媒体教学,可以很方便的把这些东西制作成为精美的课件,显示的大量文字信息显摘自:学年论文www.618jyw.com
得游刃有余,更为可贵的是在进行比较的时候利用师生一起填写表格的形式,优势相当明显。
多媒体教学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信息容量大。能够提供多种外部刺激,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加深记忆。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通过大量实验证实:人类获得信息的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两项总和即占获取信息总量的94%。多媒体教学系统通过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对学生的眼、耳、手、大脑进行刺激,使学生获取的信息比单一的听老师讲课所获取的信息量要大的多。同时多媒体的刺激也有利于学习者加深对所获取信息的记忆。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还表现在它可以建立和多个知识库的连接,使学生获得更多书本以外的相关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评判能力,板书的字幕化也能使更多的时间节约下来用于讲课,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能充分获取知识,增大知识容量。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利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通过精心设计的动画、插图和音频等,可以使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以简单明了、直观的形式出现,缩短了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计算机的动态变化可以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由形象的认识提高为抽象的概括,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有很好的效果。同时,在这里也应注意,计算机的演示只能是帮助学生思考,而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教师应当恰当的给予提示,结合计算机的演示帮助学生完成思考过程,形成对概念的理解。一个较好的多媒课件,往往是经过设计制作——课堂使用——修改完善——再使用——再修改,几经反复而成的。因此,在开发多媒体课件时应认真吸取已有课件的经验,充分考虑到将来修改、再开发的问题。也可以使用别人做的好的课件。
例如,在三角函数应用的习题课教学中,通过电脑预设《添加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和矩形,解三角函数应用题》的内容和多个例题的展示,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地突出重点,学生从中归纳出解题的重要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再如进入初一年级后的第一堂数学课是《走进数学世界》,书本上举了很多的例子,虽然其中也有意识地增加了图片的数量,但多数仍是干巴巴的文本文字,看上去苍白无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书本中提及的事例,在互联网中搜索相关素材来充实这堂课,从而向学生展示现实世界中各种与数学相关的实物,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如书本上所说的“这一切的一切都和数、数的运算、数的比较、图形的大小、图形的形状、图形的位置有关,这都是数学”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让学生在参与、发现、探索、思考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使每一堂课都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效,最终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