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表现与渗透结论

更新时间:2024-02-07 点赞:7481 浏览:2206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小学教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它的任务是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小学教学在提高民族素质上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它既是提高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又是发展思想道德品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的必备条件。小学教学归根结底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语文素质。
那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体现素质教育?

一、全面体现语文学科性质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语文学科的性质:“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就语文的最基本的属性而言,应当是“工具性”,因为语言文字是人们思维的工具、日常交际的工具,是学习各门功课获取新知识和将来从事各种工作的最基本的工具。因此,要让学生从小就初步掌握这个“工具”,语文教学就必须强化训练,而不能由教师独占课堂,搞满堂灌、教结论,而要把课堂由“教堂”变成“学堂”,学生从听老师“说书”变成自己“读书”,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学会”变成“会学”。
小学语文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因为所有的语文基本功训练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无论是听说还是读写,都包含着一定的思想内容,没有一篇用语言文字组织起来的讲话或文章是不带有人的思想感情的。因此,学生接触课文时,接受的就不仅是文章的形式——语言文字,同时也接受它的内容——思想感情。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坚持“文道”统一,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要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理`、动情、导行,促进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要把语文课上成文道交融、语言文字训练扎扎实实、思想教育潜移默化的语文课。

二、摆正教与学的关系

吕淑湘先生有句名言:“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较为学生的学服务,学生的雪灾教师主导作用下得到落实。二者是互相作用、互相促进的关系。主导作用的核心是“导”不是“牵”,更不是只有服从没有商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坚决废除“灌输式”、“填鸭式”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

三、教给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师的主导起着关键的作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打开知识大门,走向成功彼岸的金钥匙,它作为一种技能将使学生受益终身,较之应试教育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更能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主体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向学生逐步渗透和指导学习方法,并指导其不断实践,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师要在脚法和学法上多下功夫。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几十年前就特提出要使学生得到“六大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说;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他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其核心是还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引导学生健康活泼地发展。

四、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环节不搞形式主义

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求人人都在原有基础上又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让优等生包揽课堂,使差生被教师遗忘坐冷板凳,用少数人的活动代替全体学生的训练,剥夺了大多数学生进行训练的权利。
教师要肩负起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任,提高民族素质,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的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使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普遍得到提高.

五、拓宽视野,加强课外活动的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以加速培养并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特长,发展个性;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根据“大纲”这一精神,教师要增强利用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当前,特别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重视联系课堂教学进行社会实践的环节,使学生有机会把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学习方法,在课下和校外进行实践,在不断的学和用中提高语文能力。
时代呼唤素质教育,这乃是科教兴国的客观要求;小语教学必须体现素质教育,这乃是提高民族素质赋予小学语文教学的历史重任。作为培养和造就跨世纪人才的教师,首先要源于:免费论文查重www.618jyw.com
增强素质教育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法,真正解决语文教学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