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语文教学初中语文教学练习观小结

更新时间:2024-02-22 点赞:29186 浏览:1334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语文练习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对语文教学活动的展开和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当前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练习存在的偏误,阐述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改变对语文练习的错误认识。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文练习;偏误;练习观
语文教学中既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教育与训练,又要在教学活动中贯穿人文精神,给学生以思想的引导、情感的熏陶、人生的启迪。也就是说,语文教学“既具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既是理性的,又是感性的”①。随着改革的深入,对于语文练习,人们有了更为准确和全面的诠释。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练习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训练,更是要引导学生体味一种气韵,一种内在的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精神。

一、语文练习面临的现状

在现今的语文教学中,虽然语文练习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但是语文练习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不少的偏误。

(一)语文练习的设计单一重复,机械单调,忽视差异,缺乏趣味性

1.练习的设计往往根据书本和考试,考什么便训练什么,枯燥乏味。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一篇优美的散文被设计成语文练习后,便被拆成了若干个知识点,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解题技巧的训练,根本无法体现出语文活动的人文性,更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练习中涉及了过多的“同义反复”题型,这常常是教师讲解的翻版。面对课后的练习,教师在上课时往往都已经讲过,还要求学生根据笔记再把答案抄一遍,这种“拒绝思维”的练习,造成了练与不练一样,效率低下。
3.练习的设计过分注重对于信息的理解,过多地关注没有太大意义的知识。从文章中获得信息,梳理、归纳和概括信息,这些是语文能力的一项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对已获得的信息做一般意义上的理解本无可厚非,但是,反之便过分了。如读《米洛斯的维纳斯》就根本不必对“残缺美”做过多过深的分析和理解,语文练习不需要超越本身的任务而面面俱到。
4.练习的设计忽视了学生的具体差异,很少考虑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是否能够接受,盲目地追求共性。练习的设计常常使一部分学生因为过于简单而懈怠,又使另一部分学生由于尚未掌握而完成不了,导致厌学。练习中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成分偏少,让学生做了不少无用功。
5.练习往往以命令式的口吻,言词生硬,语气冷漠,缺少丰富多样的感性材料,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情感,令学生对语文练习失去了应有的兴趣。

(二)布置练习随意性大、不够科学,造成学生沉重的负担

1.为了达到高分,很多教师往往采用题海战术,反复训练学生,更有甚者,让学生花大量时间来抄写一些课堂上本应该掌握的简单知识以强化记忆,不仅浪费了时间,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而且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更让学生对语文练习甚至学习本身产生了厌倦心理。
2.教师在语文练习的设计和布置中只从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意图出发,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缺少科学性,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正如有些教师平时忽视了学生的训练和积累,没有把读写训练纳入语文常规练习,却突然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练笔,使学生在心理上和生活上缺乏准备,技能上又缺乏积累,只能以应付的态度来对待和完成,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造成训练效果不佳,更成为学生的负担,影响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

(三)语文练习的完成方式与评价方式都过于单一

1.语文练习完成的方式比较单一,大多要求以书面形式独立完成。这样,学生在完成练习时实际上是单独对教师负责,不仅严重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创造力的发挥,也不利于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2.教师对于学生练习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刻板。教师的批改、评价绝大多数采用对错制、分数制,把知识看作是一成不变的真理,以知识掌握的数量和精确性作为单一的评价标准。但是却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法过程以及审美感受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致使学生在语文练习中缺乏成果体验,更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种种问题导致了学生对语文练习甚至整个语文学习都产生了厌倦心态和排斥情绪。有意向调查报告中显示:有超过60%的学生认为语文练习“可有可无”或者“没有必要”②。排除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绪等因素的影响,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语文练习的形式和效果都产生了怀疑、厌倦甚至排斥情绪。我们甚至有理由相信,语文练习已经成为了学生中最不受欢迎的练习之一,是教师强加的不得不完成的“苦力”。所以,虽然许多教师对语文练习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却并没有如预期般“水涨船高”,而是止步不前,甚至出现了滑坡的现象。可以说,教师在语文练习中其实也做了不少无用功。

二、树立全新的语文教学练习观

语文练习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面对语文练习的现状,我们不可能忽视其存在的偏误,更不能由于这些偏误和弊端而放弃语文练习,因此,在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改变语摘自:毕业论文题目www.618jyw.com
文练习所面临的现状便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题目。
通过前面的分析和总结,我们不难发现种种问题的出现,首先在于教师意识中“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③的错误认识根深蒂固。正如顾明选先生所说:“为了使教育改革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就必须首先从陈腐的传统教育观念中解放出来,对教育进行一次再认识。”④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错误认识,让教师重新树立自身的观念。

(一)学生是主人观念

学生不仅仅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更是自己课后练习的主人。知识并不是简单的由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主动地加以建构获得。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⑤。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练习的设计与布置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断营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练习的完成之中,而不是将语文练习当作一种强制性的任务,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语文练习中的主人。

(二)教师自主观念

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练习观是科学的发展观,语文练习不仅仅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需要,也是促进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不仅束缚了学生,也严重束缚了教师。钱理群先生说:“在应试教育下,学生是考试机器的‘奴隶’,其实首先受害,使自己的一切聪明才智都围绕统一考试的,正是教师。”⑥所以,在让学生以“主人”身份参与到语文练习各个环节之中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和自主权,在语文练习的设计、完成、讲评和订正的各个过程中。教师要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调动教师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自己在语文练习中的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和计划,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也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

(三)大语文教育观念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的全面性、综合性和广泛性。钱理群先生在《语文教育门外谈》中提到:“所谓语文教育的本源于:大学生论文www.618jyw.com
质,就是创造优良的语言环境,提供丰富而科学的良性语言刺激,把学生学习语言的潜能激发起来,把他们想象、创造等多方面的智能开发出来,得到充实、升华和提高,获得健康的优化发展。”⑦语文教学也“不是只要求实践操作,它还会涉及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逻辑、文学的知识”⑧。因此,语文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学好一本语文书,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语文练习,让学生跳出课本,吸收更多的语文知识,在学习与练习中不断地充实自己、提升自己、优化自己。

(四)正确认识语文教学练习的特点

语文学习是一个积累融通的过程,语文练习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肩负着课文学习与实际应用转换的重要责任。做好练习并不是语文练习的真正目的,而是要通过练习形成技能,最后应用于学习与生活。可以说,语文练习是另一个学习的起点。所以,语文练习一定要突出积累的特性,让学生通过练习中的积累,做到熟于胸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实际应用中做到举一反

三、挥洒自如,迸发出创造性的思维。

三、在实践中贯彻全新的语文教学练习观

要改变语文练习面临的现状,改变教师心中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仅仅是第一步,我们必须将它真正渗透到语文教学练习的实践中,用它来指导实践,真正发挥其巨大的指导作用。具体的说,就是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语文练习要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和教师的具体情况出发,既要适合学生的口味,让学生接受和喜爱,又要符合教师教学的要求,这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充分实现。

(一)语文练习要适量

俗话说得好:“抄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刃而后识器。”语文练习不做自然是行不通的,对于学生这样就不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理解,灵活运用于实际更是无从谈起。而对于教师,少了练习反馈的信息,就不能准确地把握教学的效果、节奏和进度,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也难以实现,所以说语文练习是非做不可的。
但是,语文练习在布置的数量上是有讲究的。练习量过大,会使学生产生思想负担,要么马马虎虎,随便完成,要么熬夜苦战,精疲力竭,都会影响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练习量过少,则不能达到巩固和理解的目的,无法达到教师预期的目标。所以,虽然练习量可以多也可以少,但是做多做少教师在心中要有一条准绳——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来确定,做到心中有数,认真科学的把握。如教师在教学“像山那样思考”主题单元时,除了简单的常规练习之外,可以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到大自然中观察江南的秋景,并以此写一篇主题作文,返校后进行同学间的相互展示与交流。这样既切合了语文教学内容,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又不会让学生觉得练习量过大,难以负荷而草草了事。
当然,这里做说的“适量”,并不仅仅指数量要恰当,也包括语文练习的质量和价值。众所周知,高质量的语文教学一定要有高质量的语文练习相伴。高质量的练习才能达到对学生的最佳训练效果,语文练习效果的高低是由其内容来决定的。反之,低劣的练习只会减弱练习和反馈的效果。所以,教师在练习的安排上尤其要注重练习的“含金量”,不能单纯为了训练而训练,不但要注重对语文练习的内容加以选择和甄别,也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布置联系,也要注重练习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使语文练习的内容具有真正的价值。比如在设计《五人墓碑记》的练习时,可以将实词在古汉语中的一些活用现象作为重点,同时联系已经学过的文言文进行归纳。这样,抓住一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总结,比起抄写文言文的机械性作业目标更集中,学生的学习和掌握也显得更扎实。

(二)语文练习难易要适中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每一位学生的智力程度和学习程度都存在着很大差异。正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需要,“根据不同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去开发学生的潜能……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毫无例外地去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感悟力、想象力、创造力”,不同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得到展示,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不同层次的学生才能在语文练习的过程中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语文练习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才能为学生所接受和喜爱。所以,教师在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时,特别需要区别对待。在设计和布置时,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练习的难度可以大一些,而对于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练习的难度可以小一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语文练习难易要适中”。
保证练习难易适中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在课后的语文练习中,将练习分为几个难度不等的档次,让学生依照自己的能力高低强弱去选择练习。这样,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不仅提高了学生完成练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不会因为太过简单而懈怠,或者由于难度太大而造成思想和心理的负担,也在语文练习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学生易于接受,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把握教学节奏和方向,实现了教学活动所预期的目标。但是,我们不仅仅要看到学生间的差异,也要看到学生在学习的各个阶段也存在着相同之处。正如高中的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比初中时代在广度和深度上都会有进一步的发展。也就是说,同一阶段的学生,其语文能力虽然存在着高低差异,但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的语文能力都已经超过了某一标准。因此,语文练习难易适中又具有了另一层含义,那就是教师要充分把握这一标准,在语文练习中充分展现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而不能过分追求个体差异,忽视了学生所应当达到的标准。比如,在高中学生的语文练习中就不必要反复强调初中时就已经掌握的知识,这样,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厌倦心态,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语文练习时机要适宜

所谓语文练习实际上便是指语文练习的布置与展开要紧跟教学活动的进度,并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时间和地点。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根据教学节奏和进度展开语文练习的内容。课文的预习要先行,充分而全面的预习对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在课前就让学生完成预习任务,达到疏通字词、熟悉课文内容、提出难以理解和回答的问题等目的,课堂教学中的练习任务才能顺利的展开。而课文学习完之后,检查反馈则要快,趁热打铁,以真正达到课后巩固的目的,让学生在练习中对知识进一步应用,成为自己的东西。有一位教师在教学《想北平》时,先布置预习任务,让理好难字、生词,同时理清“想”的线索,并标出文章的疑难之处,以便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解决,加深理解。在课文学习完毕之后,及时对基础知识,如字、词、句等进行检查反馈,以达到积累、巩固,提高语言能力的目的。并让学生利用闲暇时间,仔细观察身边的景致,然后以“想___”为题写一篇作文,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水平,培养学生的家园之情。这样安排语文练习的内容,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且与教学进度紧密联系,能够更好地调控教师教学的方向和节奏。
我们要把握语文练习的时机,还要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语文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它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可以说,语文是与生活同在的。要提高语文效率就得让语文走向生活。语文练习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内学习的内容,拘泥于课本知识。在对语文练习进行设计和布置时,要注意让学生对周围的人、身边的事细心观察,善于感悟,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寻找和把握语文练习的时机,这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极大的帮助,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态度。例如,班级中发生了打架事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当天的练笔中发表对此事的看法。由于这是学生亲身经历或者亲眼所见的事实,学生必然不会觉得无话可说,这样就达到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目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自我反省,并引以为戒。
当然,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的进度和目标积极地创造时机。如陈小微在教学《家乡的秋白梨》前,请学生回家运用各种感官去感受一下自己家乡的梨,在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自己观察和感受的结果。这样,学生在感受自己家乡的梨的基础上再理解秋白梨就显得容易得多了。这与教师在课堂上一味的讲解、学生在课后的练习中翻版课上的笔记相比,效果孰好孰差就显而易见了。

(四)语文练习的讲评要适当

语文练习的讲评要适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文练习的讲评要及时,二是讲评的方式和方法要得当。
语文练习的讲评要及时,指的是教师对语文练习的讲评不能延误,也不能拖后,更不能不了了之。否则,学生在练习中的错误得不到及时的订正,对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解和巩固是很不利的,而教师的教学方向和节奏很可能因此而有所偏差。此外,无论是什么性质什么形式的练习,做出的结果都是学生的劳动成果,这种做法也是不尊重学生的行为表现之一。因此,对待学生完成的练习,要准确、及时地进行批阅,及时地进行分析、讲评,不能让学生苦苦等待却没有结果。这不仅大大损害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文练习评讲的方式要得当,是指教师对于学生练习的批阅、讲评要讲究方式和方法。在教学中,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学生的练习教师并不一定要自己全批全改,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课代表乃至小组长的作用,协助教师解决批改的工作。这样就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练习评价的标准是一个不得不重视的方面。我们知道,而且也承认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无视这种差异,盲目追求共性,制定过于统一单调的评价标准,必然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而,教师在制定评价标准时,不仅要考虑到练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生在完成练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行为变化;不仅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而且要关注学生个体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于语文能力较强的学生,要侧重于练习完成的质量以及在完成过程中的创新能力,而对于语文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则要侧重评价其完成练习过程中的态度以及最终的成果如何。总体来说,就是要创设一种个性化的评价机制,以鼓励为主,不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总之,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贯彻全新的语文练习观要从多方面入手,但无论从何种角度、以何种形式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全新的语文练习观,都不能忽视语文练习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芮必银老师说:“练习过程是学生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最理想的生成过程。学生在主体实践中消除困惑,生成解决问题,满足需要,创新知识以及展示自我、升华自我的过程应是练习的本质所在。”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改变现状,使每一次练习都成为学生发展“生长点”,使语文练习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的学习需要,而不是强加的负担,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练习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的功用。
注释:
①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0页.
②张文清.职业高中语文作业现状的调查与反思[J].语文学刊,2005(10).
③毛丹枫.论课改后的中学语文作业布置[J].镇江高专学报,2005年1月第18卷第1期.
④顾明远.杂草集——顾明远教育随笔[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版.
⑤熊朝述.论初中语文作业中的师生关系[J].零陵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03年3月第1卷第1期.
⑥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5页.
⑦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3页.
⑧路冬梅主编.新课程语文教学教法[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页.
参考文献:

1.潘涌.语文新课程与教学的解放[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路冬梅主编.新课程语文教学教法.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王伯勋.语文教学情趣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5.胡年群0关于语文作业现状的调查与反思[J].语文教学通讯,2004(09).

6.张文清.职业高中语文作业现状的调查与反思[J].语文学刊,2005(10).

7.张悦群.海外语文练习的基本特点[J].中学语文,2007(09).

8.周方.关于语文练习设计的理性思考[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7(01).
9.王兆滨.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作业观[J].当代教育科学,2004(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