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信息技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新型教与学方式学术

更新时间:2024-04-20 点赞:32278 浏览:1458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本文概述了我国教学模式的发展历程,指出要正确认识教学模式的概念与关系。在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中,伴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信息技术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应该采用什么教学模式、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在新的背景下,如何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探索新型的教与学的模式、方法,是我们一直以来探索的问题,本文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结合所在学校在信息技术课程教与学中的实践,探索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基于信息化环境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与学的模式。
关键词: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 教学原则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一、我国教学模式的发展概述

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指导下,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我国教学模式的主要历程如下:
自孔夫子开办教育以来,我国历代的教学以私塾为主。到了近代,戊戌变法、西学东渐、洋务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等一系列思潮,引进了西方先进的办学体制和先进的教育思想。我国开始大规模的兴办教育,不少大学就是当时创办的。解放初期,前苏联的教育模式传入我国,并逐渐深入地影响到各级各类学校。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重视系统性、基础性知识的教学,它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但这种“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按这种模式培养出的大部分是知识型的人才。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多媒体技术和Internet应用的迅速普及,一种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兴起并快速发展。它充分地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个人学习情况、兴趣和能力,围绕主题,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自主性的学习,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不足之处,容易忽视教师的作用而缺少教师的指导,如果过分地强调学生的自由探索,则容易偏离甚至完全达不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

二、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

2004年,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信息技术教与学的模式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在初步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信息收集、加工、处理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既定的教学模式,并且目前还存在着教学资源不足,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开发等方面滞后的现象,许多信息技术教师仍扮演着操作培训员的角色,采用教师讲授、示范操作,学生记忆和模仿练习的教、学方式,它忽视了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忽视了受教育者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长此下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受到压抑,学习兴趣将逐渐淡化,甚而消亡。因此,如何为实现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信息化人才,创造性人才方面能够发挥其积极有效的作用,就必须积极探索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三、新课程改革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要求

对于信息技术课来说,新课程标准的字里行间都充满教师要树立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的教育新理念。面对新课标的课程理念、目标、内容和建议,如何开展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如何重新定位信息技术课的目标?怎样处理旧版本教材以逐步适应课标的要求?在课标实施的过程中,高中信息技术课如何教?怎样学?是摆在一线教师面前必须思考、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总体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新课程标准中,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被有机地分解为以下三方面:知识与技能(知识性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力性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性目标)。这三方面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共同构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三维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以三维目标为依托,以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为主线,以提出问题为探究的起点,通过信息的获取与管理、问题的讨论与解决、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以及成果的交流与评价的主题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信息问题解决能力。

四、信息化环境下信息技术课程新型教与学的探索

现代教学理论中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搬到学生笔记本上),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借助其他辅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当前许多学校纷纷组建了校园网,引进了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组织教学。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结合我摘自:学术论文格式模板www.618jyw.com
校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的实践,高中信息技术课可以采取如下几种模式或者方法来进行教学:

(一)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指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教学模式。比如,在进行《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这一章节的学习时,我们在情景的创设上,选取了和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播放一个体育明星的资料短片,从而引出话题:你知道有关该体育明星的那些事情吗?结合前面所学信息获取的方法,进一步引出利用网络来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了网络信息获取的方法,并通过交流与探究,师生共同总结出常用信息搜索的方法——使用搜索引擎,进一步引出问题:什么是搜索引擎,以及搜索引擎的分类。学生进一步查找与探讨,寻求答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学习目标明确,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会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教学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

(二)基于小组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小组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给出若干学习任务,或者提出一些具体问题,由学生以小组协作的形式来解决问题。教师依据一定的分组策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协作学习小组,或者有学生自行分组,每个协作小组选出一名研究能力和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作为组长。组长组织全体组员一起讨论学习的目标、研究问题的方法、研究问题的进度(包括小组各个成员的进度安排和整个小组的进度安排)和每个成员的分工情况。组长根据进度安排,定期组织组员汇报交流各自完成任务的情况,进一步明确下一步的任务。各个小组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选出最优的问题解决方案来解决问题,最后利用文字处理工具、电子文稿制作和网页制作工具等,将最终的方案和结果表示出来。小组派代表向全体同学汇报,教师组织其他小组评价,并要求学生对研究探索的过程进行反思。

(三)自主探究学习

所谓自主探究学习,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能动地进行创造性学习活动,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自主互动学习是其内在的需求,信息技术知识的获得必须要靠学生自己动手去探索发掘,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改理念的要求,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综上,信息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相比,是一门新兴的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它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与学方法,培养具备一定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信息能力的学生,已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我们要不断挖掘潜力,把握契机,搞好信息技术教学,促进素质教育,更好地承担起教学育人的重任。
参考文献:
胡济良、李尚仁主编:《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何克抗、李文光编著:《教育技术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3] 尹俊华、庄榕霞、戴正南编著:《教育技术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4] 李艺主编:《走进课堂—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新课程案例与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5] 袁振国编著:《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