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幼师浅析幼师课堂之对话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23 点赞:16282 浏览:7076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源于:免费论文www.618jyw.com
摘 要: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不断重视,幼儿园的数量和规模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同时也就对幼儿师范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讲授式”“独白式”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新时期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需求。“对话教学”应运而生,它体现了时代精神,必将为幼儿师范教育开启新的篇章。
关键词:幼儿师范;课堂;对话教学;有效性策略
对话教学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他将传统的“独白式”教育模式逐步向、平等、合作、互动、交往、生成的“对话式”转变,给幼师课堂注入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在幼师课堂教学中注重对话,体现了尊重主体性、发扬创造性、追求人性化的教学新特征,体现了现阶段培养合格幼儿师范的新要求,充满了把学生从被动世界中解放出来的原动力。

一、什么是对话教学

我们通常认为,对话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独白式”教学而言的,是以沟通性的“对话”为其本质的教学。从主体论意义来看,对话教学反对主客二分的师生角色分析,认为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两个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通过合作、交往与沟通,实现精神平等与情感分享,达成双方视界的融合。从价值论意义来看,对话教学鼓励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摆脱被动接受的局面,倡导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究其实质,是指师生在真正、平等、宽容的氛围中,以言语、理解、体验、反思等对话方式在经验共享中创新知识和教学意义,提升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境界及价值的教学形态。

二、对话教学常见的误区

师范课堂中的“对话”是需要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与沟通的,目的是培养未来幼儿教师交往与沟通的意识和能力,促进自我学习能力提高。低效甚至无效的“对话”,会阻碍师生之间平等的沟通与交流。

1.看客式对话

为了追求省时高效,教师会把对话的主角定为少数善于思考、善于表达的学生,而多数学生只是看客和听众,整个课堂中的“对话”变成了几个尖子学生的表演,其他学生则“二郎腿高跷”,一问一答中教师就容易认为学生们“会”了。实际上学生的回答并不具有代表性,大部分学生的思维都没能跟上。这种对话往往会打击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导致教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权威对话

在课堂上,我们常有这样的评语:“你没有跟上老师的思维”,“不对,你坐下,××来试试”等。除此之外,有些情形下,如果学生回答不出问题,老师就让学生站着。这时的对话不经意间就成为一种惩罚。幼儿师范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不平等”的气氛易导致他们丧失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说话有顾虑,充满创意的思维可能因此而中断。这就违背了对话教学的应有之义,增加了学生的逃避情绪,消耗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3.无目的对话

对话时由于没有考虑周全,话语毫无先后,想到什么说什么,浅显的随意对话达不到对话的目的,体现不出教学内容。另外,有的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后,教师给予千篇一律的评价“很好!”不给予恰当评价。过于简单的评价,弱化了激励效果,学生没有取得进步。

4.缺乏深思,对话虚假、苍白

学生粗略地看了课文,没有充裕的思考时间,没有真正进入文本,整个过程被掌握在教师预设的框框中,教师变“主导”为“主宰”。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这样的对话丧失兴趣,课堂也会毫无生机和活力。

三、提高对话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营造对话的氛围,创设情境

课堂成功对话的前提条件应该是平等、,只有在和谐、轻松的氛围里,教师和学生才能有观点的分享、情感的升华。情境的营造一方面以教材的具体内容为基础,另一方面,恰当的情境能巧妙地把教材上静止的内容生动化、灵活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2.明确目标,精心预设,找好话题

学生是课堂焕发生命力的动力来源。要激活课堂,老师就要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激发学生的求知和学习热情,让他们的思维在课堂上得到升华。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反复斟酌、精心预设。只有让教学目标在对话上具体化、让教学媒体在对话中生动化,才能在课堂的对话活动中达到目标。此外,对话的主题应该是活生生的,易展开的。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3.熟读深思,启发诱导,让师生、生生和谐对话

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文本,使他们在总体把握文本的内容和情感基调的基础上,深入思考,与文本产生共鸣。同时将自己当作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真正成为学生的同伴,在鼓励中保护学生对话的自信心和创造性。学生在相互交流和倾听中不断接纳别人的见解,扩大原来的视野,从而使琐碎、无效的对话走向深刻、全面、正确。

4.合理等待,善用激励

研究表明,教师提问时如果只给学生短时间去思考问题,并在学生还没有想好时就打断或请另外的学生回答,往往会使学生对回答问题失去了信心,减少了学生思考的时间,从而达不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师范类学生自尊心普遍较强,正确的激励方法能很好地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取长补短。如果教师使用了等待这种技巧,学生的回答会更具有分析性和创造性,学生在课堂中的成就会明显增强。

5.学会倾听

倾听是对话的基础,是最有效的交流方式,能使师生之间更容易建立互信机制,“亲其师”而“信其道”。
叶澜教授说:“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在一定的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而对话教学用一种动态的、发展的、生成式的、充满创新的交往方式促进了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实现了学生与文本、与他人、与自我的倾心对话,课堂必将成为促进未来人民教师茁壮成长,演绎美好人生的精彩舞台。
参考文献:
张启道.对话教学话题的有效性探究[J].学周刊,2007.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