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探析基于文化融合对外汉语教学角色探析中国

更新时间:2024-03-06 点赞:7386 浏览:2318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具有多元性、社会性和时代性的特点。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不仅具有扩大汉语的世界影响力与感染力的传统功能,更担负传递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中的文化价值与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使命。面对日常教学中出现的文化冲突,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要在尊重彼此文化的基础上选择有针对性的方略,积极推动实现不同文化间的相互融合。
关键词:文化融合;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冲突
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正是由于语言的存在,文化才得以表达、交流、传承和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熟练掌握一门语言越来越成为了解一种文化的有效手段。同时,文化又是熟练掌握一门语言必不可缺的符号和背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许多外国学生虽通过较长时间的学习已经能掌握比较复杂的汉语句式,但在口语交流中却常常因不理解一些微妙的中华文化内涵而面临交流障碍。
从对外汉语学科本身的任务来看,对外汉语教学不仅承担着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的授业任务,同时还肩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的宏伟目标,以及向世界展示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光荣使命。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融合使命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一定义从广义上明确了除天然物质外的一切人造物质和意识均属于文化范畴。如果将文化按其包含内容进行划分,可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以及观念文化四个部分。其中物质文化属于人造物的范畴,是文化体系的物质基础,是最易于被人所感知的浅层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是社会规范的范畴,由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法律规范集合而成,属较高层次的文化;观念文化是文化的精神内核,往往同哲学与艺术相伴,是最高层次的文化。文化具有以下特点。
(一)多元性
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通过实践形成的,由于不同国度、地域、民族的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不同,因而产生了具有本民族和本地区特点的文化。即使处于同一文化圈内,拥有相同物质文化的人也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甚至同一家庭中的个体也会因成长方式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观念文化,这便构成了文化的多元性。
(二)社会性
社会性是人类的本质属性,而文化是一定数量的人共同创造、共同发展、共同尊重、共同享有的,因而也具有社会性。正是由于文化的社会性,才使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文化在为人们所共同接受和享有的同时,也使人们懂得要尊重和遵守文化中内在的社会倾向和准则。
(三)时代性
文化不是从来就有的,也并非一成不变的僵化物,而是建立在一套完整系统上并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现象,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发展。在文化发展过程中,有益的精华部分会被积淀下来得到传承,外来的优秀文化也会得到吸收和发扬,而文化糟粕则在经过比较鉴别后最终会被历史所抛弃,因而文化会表现出时代性的特点。
语言是文化的索引,文化的多元性、社会性与时代性特征必然反映在语言的使用与教学中。对外汉语教学,简单看是汉语的教授与学习,但更为重要的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与推广。同时,对语言的正确掌握与运用,必然需要对语言所处文化背景的深入把握。由此,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浪潮中,对外汉语教学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不仅是扩大汉语的世界影响力与感染力,更要传递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中的文化价值与核心价值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坚持以生活的共同性促进文化的互适性,以文化的包容性降低文化的差异性,以文化融合消解文化冲突,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育相统

一、力求使对外汉语教学成为推动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中的重要推手。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冲突

在对外汉语的教学中,外国学习者对汉语背后的中华文化接受态度往往表现出四种状态:一是完全排斥,认为仅需要将汉语作为工具来学习而不必学习中华文化;二是完全认同,这对于汉语的学习在短期内会有强化和促进作用,但长远来看会带来文化归属的困惑和文化冲突的困扰,同样是不可取的;三是在保留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全面吸收中华文化,持这一观点的学习者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文化间客观上的差异和生活环境的社会化影响,做到双向的文化适应是很难的;四是在立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学习中华文化的先进成果,并内化为本民族文化。正是由于对外汉语教学是跨文化的语言教学,因而必须直面由文化内在特性所带来的差异。尤其是隐含在中国语言中的内心情感、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尺度、审美标准等文化因素,常常给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带来障碍。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常见的文化冲突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

(一)语言组合习惯有待提高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由于中文与其他语言文字在时间、空间的表述上大相径庭,使初级学习者往往对汉语中的语言组合习惯不适应,表现出汉语表达前后颠倒的现象。如部分学生会将“东北大学”错写成“北东大学”,将方位“左上角”错误描述为“上左角”,这是东西方在空间方位表述方面文化心理不同造成的。我国在方位表述中,通常以横坐标在前,纵坐标在后,在同一坐标轴中,也往往先“东”后“西”,先“南”后“北”,先“上”后“下”。再如错误表述“以后,我生活在纽约,现在沈阳就是我的新家”中“以后”的用法,表现出学习者对汉语中抽象时间概念“前”与“后”的混淆。另外,韩国学生还存在把时量补语倒置的源于:论文 范文www.618jyw.com
情况。这些看似简单的语言组合习惯,蕴含着我国文化中的价值取向和心理侧重。
由此看来,在语言运用与写作的过程中,不仅要正确把握语言语法,而且要深入了解语言所属的文化背景。如果单纯从语法角度进行语言的学习与应用,而不注重对语言背后所内含的价值观念、使用习惯以及文化背景进行了解,那么,正确使用语言就面临较大的困难与障碍。

(二)文化背景知识亟待加强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外国学习者会发现自己的汉语水平止步不前,陷入瓶颈,尽管能够读懂每个词的意思和句子结构,却依然无法领会整句话表达的含义,这通常是由于对语言所属的文化背景知识缺乏了解而导致的。
以英文笑话“She so dumb,she thought that iceberg was a yiddish name”(她傻到觉得冰山是个犹太人名字)为例,如果英文学习者不知道犹太人名字多以“berg”作为后缀这一文化背景,就难以理解整句话的笑点所在。同样,如果不理解汉语中“香火”一词的真正含义,就无法读懂“我吸烟的理由很简单:祖父吸烟,父亲也吸烟,轮到我不能断了香火”这一中文表述中的幽默。此外,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对于部分词汇的含义东西方常具有不同的解读,比如“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而在西方则被认为是邪恶的化身;岁寒三友“松竹梅”在中华文化中代表高洁和坚韧,而在西方语境中则无此意;“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当代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目标,饱含了中国人民的希望和向往,而在部分西方国家却被错误地视为专制集权的代名词。

(三)知识与时代的契合度仍待提升

文化具有时代性,作为文化承载体的语言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这客观上要求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也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目前,部分对外汉语教材的内容对我国文化的介绍还停留在传统层面,如中国人很少使用“谢谢”而用“哪里哪里”来表达对别人好意的领受,以交流年龄、工资、子女等话题表示关系亲密等,以致外国学习者照搬教材而造成一些不得体的语言交际。事实上,伴随着30多年的改革开放,国人在日常交往中,很多习惯已越来越与世界接轨。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要向学生说明这一变化趋势。另外,对外汉语教学要以让学生能与当代中国人进行跨文化交际为目的,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以“打酱油”“鸭梨”等为代表的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崭新的汉语表达方式和文化景观,正映射出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诉求和心理,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随着网络语言逐渐成为中国年轻人的常用交际语言,对外汉语教学也应对其有所体现。

三、基于文化融合的教学道路探寻

面对日常教学中出现的文化冲突,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要在尊重彼此文化的基础上选择有针对性的方略,积极推动实现不同文化间的相互融合。教师应在充分理解汉语背后的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对学生因材施教,使学生基于对文化的热爱而产生对于汉语学习的兴趣。

(一)增强对外汉语教摘自:学士论文www.618jyw.com

学中的文化意识
对于母语,学习者在幼年时就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了语言学习的能力。而外语学习则不同,学习者往往是在主观能动性作用下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其学习环境远不如学习母语那样方便有利,需要以目的语文化的感召力来保持语言学习热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作为对外汉语教学主体,教师和学生都要正确认识到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旗帜鲜明地反对“语言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全部”这一错误观点。在语言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知识,这不仅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自身的客观要求,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水平的提高,也顺应了外国学习者了解中国社会与文化的迫切需求。

(二)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文化内涵

对外汉语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中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是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接触中华文化的先导,对外汉语教师对于中华文化的掌握直接影响着对外汉语教学的水平,因而要大力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文化内涵。对外汉语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语言教学能力,还需要掌握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弥补语言教学在文化教育方面不够系统的弊端。此外,在教学中必须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文化常识贯穿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始终,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理解中国文化打下基础。

(三)保持对外汉语教学的时代特色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但正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以现代汉语而不是文言文、以普通话而不是方言教学一样,如果想让学生真正了解现代中国,就要求我们传授具有时代特色和具有代表性的中华文化,而不能仅仅停留在中华古典文化和地方文化上止步不前,要传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改变部分外国学生对中国贫穷落后的误解。同时鼓励已掌握较好汉语基础的学生尝试学习理解网络流行语,通过极富时代特点的网络流行语,了解当代中国人的思维方法、价值观念和文化关切。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把握好在文化视域下的角色定位,不仅可以增进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而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外传播的一种有效途径。在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定位的过程中,要科学地体现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方向,以期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J].求是,2012,(1).
张传辉,李志超.网络流行语中的文化映射[J].新闻爱好者, 2012,(1).
[3]戴剑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和文化导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4]杨文惠.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冲突[J].中国教师,2007,(1).
[5]唐智芳.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责编:罗鸿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