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语感“新理念”呼唤语感训练

更新时间:2024-02-10 点赞:21208 浏览:952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笔者结合平日的教学从多方面对语感训练进行了一些探索:从词句入手,培养语感;从朗读入手,激发语感;从想象入手,意境感悟;从生活入手,真切感悟。总之,语文教学中的词汇积累、感情朗读、合理想象、联系生活的特点能有层次、深入地培养语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感训练;方法
1992-7711(2013)24-035-1

一、从词句入手,培养语感

1.抓住重点词语,培养语感。词语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为了帮助学生准确掌握词义,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评词语运用的妙处,产生语言的感知能力。我指导学生用热烈、欢快的语气反复朗读天鹅群热火朝天的不同场面。学生通过朗读就能体会到天鹅那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再让学生带着表情练读。整个过程也是让学生自悟语感的过程,这样一训练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品味出文章用词之精妙。
2.结合重点句子,培养语感。在教学中应注意对重点语句进行点拨、诱导,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熏陶。如《天鹅的故事》一文中有一句:“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特写镜头。我先让学生反复朗读这句话,接着又让学生说一说读完后的体验,学生在读、说的过程中,就会被老天鹅勇敢、果断的精神所震动。这一训练让学生领略到语言文字的美,体会到隐含在文章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由此产生了语感。

二、从朗读入手,激发语感

1.准确发源于:论文的基本格式www.618jyw.com

音,感受音韵。朗读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是运用清晰的普通话语音,把视觉形象变作听觉形象,生动地再现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过程。发音准确,吐字清晰是朗读教学中的基本要求。首先,进行有效正音,要帮助学生发好鼻音“n”,翘舌音“zh ch sh”和后鼻音“ang eng ing ong”等。其次,注意音变现象。对于音变现象,教师应注重过程指导,着重引导学生听教师范读,进行朗读比较,在语境中揣摩、体会,感受普通话规范的语音。
2.把握语调,感受节奏。发音标准是读好课文的前提,如果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念读”就不能很好地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基调,从句子表达的语气和情感需要出发,读出节奏美。
3.理解意蕴,感受情理。语文教学要通过语言训练理解课文的内容,体察作者情意,感受传达的理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对于学生来说更直接更感性。如苏教版第十册《二泉映月》一文,我们在教学时应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感悟,从而体会盲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初读课文后,我们可以问学生是否能够懂得《二泉映月》这首名曲所表现的内容和意境?找到有关段落,反复朗读体会,练习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直奔课文重点。在学生自主熟读精思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抓注重点词句,帮助学生深切领会、感悟,真正领悟盲人阿炳是用自己的心在演奏。最后,再指导学生通读全文,入情入境,尽可能地带着表情去读,整个教学过程表达的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课堂气氛也应逐渐达到。
4.朗读成诵,强化语感。对一些优美的句子、段落、诗词或抒情的文章,要求学生反复朗读,一直到会背诵,体验出文中的美味。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还可以发挥想象力,增进文字鉴赏力,强化语感。

三、从想象入手,意境感悟

1.结合课文插图想象,有利于培养语感。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仅有看图学文,还有配插图的课文。教师根据这些课文图文并茂的特点,充分利用插图,启发学生想象,或让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或让学生神形兼备地写人,或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都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
2.结合课文语言想象,有利于培养语感。让学生结合语言进行想象,也是训练语感的有效措施。如苏教版《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中,描写奇观形成原因的一句:“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教学时,教师应启发学生根据语言文字的描绘进行再造想象,丰富学生的内心视象,把握句子内在的意思。首先让学生反复朗读,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启发他们去想象水滴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地落在这块石头上的情景,并滴穿了这块石头。然后引导学生把读完后的内心体验倾吐出来,这一过程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感情。最后再通过朗读感悟语言,深化对句子的理解。因此,要体验蕴含文中的感情,必须让学生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在脑海里形成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栩栩如生的立体画面。
3.结合标点符号想象,有利于培养语感。在小学教材中,很多课文中的标点就能让人体会到其中的情感。教学时,老师应引导学生结合标点,进行想象,从而达到语感训练的效果。
如《凡卡》一文中,句子短促停顿形成的结结巴巴、急促倾吐的语言表达方式,让人们看到一个可怜的陷于绝境的穷苦孩子的哀求和呼救的形象,教学时,老师引导学生想象当时凡卡的处境,体会凡卡泣不成声的惨况。然后老师可以通过范读、自读、引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读出标点符号中包含的情味,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从而达到语感训练的效果。

四、从生活入手,真切感悟

阅读教学时,教师如能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设身处地地体验课文中的情景,就会使语言文字在脑海中形成图像。如苏教版《小镇的早晨》一文,作者从“恬静”、“热闹”、“紧张”三方面写出了小镇早晨的美丽。教师在注重对学生朗读、背诵的过程中,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校园的早晨是怎样的,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这样的教学过程可缩短课文所表达的与学生认识上的距离,达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的目的。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词汇积累、感情朗读、合理想象、联系生活的特点,能有层次、深入地培养语感。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