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浅析浅析幼儿音乐教学对策

更新时间:2024-02-09 点赞:11152 浏览:4626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672-1578(2013)06-0236-02
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音乐是一门充满灵性色彩和智慧光芒的艺术学科,也是向幼儿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学习音乐的动机并非为主动完成教师预定的教育目标,而是服从于自身兴趣和需要。如果教师在音乐活动中,能准确把握幼儿学习音乐的特点和规律,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就能使幼儿真正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人,让音乐流淌进幼儿的心田。
1 教材选择多源化,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

1.1选材源于幼儿生活

在选择教材时可让孩子与教师共同收集喜爱的音乐,从孩子生活中寻找素材,寻找他们快乐的源泉。如暖和的春天来了,孩子们去春游踏青活动时,看见树上、草地上有绿色的毛毛虫,想要抓住它,这时就将孩子们集中起来,和他们玩一个有趣的小班歌唱游戏活动《可爱的毛毛虫》,将两只手的食指互点扮成毛毛虫,边唱边用身体学毛毛虫的姿态,在轻松的环境中,孩子们学会了歌曲,快乐地游戏。

1.2选材源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

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切合幼儿实际情况进行教育,幼儿就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小班幼儿的生理发育以及认知水平都比较低,音乐教材应选歌词朗朗上口、音域较窄、节奏简单的。小班幼儿较易理解与之生活情趣有关的歌词。如《我爱我的幼儿园》,在学习这首歌曲时,就能够与自己的认知条件相符合也能够朗朗上口。音域方面:耳听的发生器官出于生长发育状态,声带短小而且柔嫩,小班年龄段的幼儿一般可以唱出5—6个音,即c1—a1听起来最舒服的音是在e1—g1之间,儿童掌握起来也比较轻松。
2 过程设计精心化,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
音乐活动的设计是音乐教育的前提。而幼儿学习动机是与活动的新颖和趣味密切相关的。音乐活动形式的设计应根据教学目标、按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幼儿努力就能达到目标,从而获得更大的快乐。

2.1认真分析处理教材

精心设计每一次活动,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只有认真分析和处理教材,才能吸引孩子。如《欢乐颂》第二教时,可按照名曲原来的强弱处理,但若老师简单地说第一句唱得轻一些,第二句唱得稍微响一些,那在孩子们的脑海中不会留下很深的概念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向幼儿描述这样的一种意境:天空中白云飘过是静静的,因此要唱得轻一些;树上小鸟在叫,因此要唱得稍微响一些;而草地上的花儿点头,小草弯腰又是没声音的要唱得轻些;而小朋友们在草地上唱歌跳舞肯定声音很响,帮唱得响一些,快乐些。把这样的一个意境带进孩子们的脑海,孩子们兴趣很高,且自然而然地按照处理的要求唱,教学目的也在游戏中完成了。

2.2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在音乐活动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幼儿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当幼儿的学习兴趣产生之后,就能有效提高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音乐游戏活动《拉拉勾》中,设计幼儿模仿情景表演和对唱的形式,让幼儿身临其境进行演唱,不仅提高了幼儿对演唱的兴趣,还有效地增强了幼儿对歌曲内容中《拉拉勾》对比性理解,使幼儿产生了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了音乐教学活动的效果。又如音乐活动《好娃娃》,该作品音域较窄,歌词简明易懂,可只采用歌唱和动作表演的方式学习。贝多芬的《土耳其进行曲》,主题鲜明,结构工整,节奏短促跳跃,在引导幼儿学习时,可采用创编图形乐谱进行打击乐演奏的方式参与感知、理解和表达作品。
3 师幼互动多样化,让幼儿真正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人
随着近年来幼教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在活动中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越来越受到幼儿园教师的重视。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组织与实施部分已明确提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3.1自我调控,使教师情绪情感表达同时与音乐和幼儿发生共源于:论文封面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音乐是一种善于描绘情感的艺术,幼儿要真正从音乐中获得美感,就必须准确而深刻地体验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内涵。由于幼儿是人群中情绪情感易感性最强的群体,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情绪情感是影响幼儿情绪情感的主要因素,也是教师可自我调控的教育因素之一。所以,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切不能有毫无顾忌、任其发展的绝对自然主义的情绪渲泄,而应该以教育目标为出发点,有意识、有目的地随时将自己的情绪情感调控在与教育目标和音乐作品的情绪情感相匹配的状态上。

3.2建立规则,保证教学时间的有效利用,维护音乐活动的审美秩序

在音乐活动中必须建立听音乐指令行动的规则,要求幼儿在音乐指挥下起立、坐下、上座位、下座位、取乐器等,建立唱歌、表演之前倾听前奏的规则,演奏活动时看教师固定手势语言控制自己行为的规则等。同时,在培养规则意识方面,教师还应让幼儿养成一种与集体协调一致的观念与技能,自觉维护集体活动的秩序和音乐的整体形象,并逐步使幼儿明白这些行为规则对他们自己参加音乐活动的积极意义。

3.3注重体验,充分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协同参与音乐学习

音乐感知心理和音乐教学心理研究表明:音乐学习不仅是一种听觉感知活动,而且是一种多通道参与学习的体验活动。所以,要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创造性,丰富、强化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体验并享受音乐艺术的美,就必须调动幼儿除听觉以外的多种感官协同参与音乐学习。

3.4用心观察,了解幼儿需求,捕捉教育契机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锐地察觉他们的需
要”是新《纲要》对幼儿教师提出的要求,而在现今强调发展幼儿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中,教师的观察行为更是被提到了重要地位,只有随时密切观察幼儿的反应,教师才能及时了解幼儿的困难和需求,才能捕捉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反应范例,因势利导,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3.5变换角色,创建适宜的师幼互动环境

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的角色摘自:毕业论文摘要范文www.618jyw.com
转变已成为建构适宜师幼关系、提高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而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变换,因音乐活动的特点有了新的特质和内涵,它不仅要求教师根据教学活动需要经常变换自己扮演的角色,如扮演艺术情境中的某个角色,或充当幼儿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指挥者、领导者、督促者、合作者、反馈者、评论者等,还需要教师从教师或扮演的非教师角色中退出来,包括心理上和空间上的退出。

3.6善用鼓励,激发幼儿更强烈的学习动机

鼓励是教师对幼儿无限爱意的传递,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教师赠予他们弥足珍贵的愉悦体验,更是激发幼儿内心张力不可或缺的外部驱力。音乐活动中的鼓励主要是为了培植幼儿自信,激发他们更强烈的学习动机,而这种鼓励要渗透于音乐活动的动态过程中。对幼儿来讲,他仅仅能参与活动全过程,需要鼓励;他只能完成某项活动要求或内容,也需要鼓励;幼儿缺乏自信,在活动中退缩或进退两难时,教师的热情邀请、打气鼓劲、支持帮助,是鼓励;激将幼儿勇敢地完成有一定难度的新活动要求,也是鼓励。
4 巧妙地运用音乐,培养幼儿的常规
运用音乐艺术培养幼儿生活常规就是把音乐教育的美感艺术和的常规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把音乐艺术渗透在常规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当中,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当中建立起良好的常规。具体方法如下:

4.1运用丰富的节奏,使常规教育“游戏化”

当今的幼儿教育都在提倡教育的个性化,给幼儿提供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常规培养的活动中,笔者根据常规培养的目标,设计了一系列的游戏:如在组织培养幼儿集中注意力的环节当中,笔者设计了起步较低、由易到难的系列节奏游戏:即当小铃敲很强的节奏时,幼儿跟着有力地拍手,当小铃敲很弱的节奏时,幼儿就轻轻地拍手,随之也就慢慢地安静下来了。这组游戏是让幼儿在最短的时间内轻松自然地集中注意力,借助音乐教育手段培养幼儿的常规教育。

4.2运用优美的旋律,使常规教育“艺术化”

在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时,可把“感觉艺术”与常规教育完美地结合起来,在教育的同时借助音乐中的旋律,运用情感交流与肢体语言相结合,把音乐语言和生活常规教育结合在一起,给幼儿创造一个愉快轻松的心理环境,使常规教育“艺术化”。比如在以下常规教育环节中笔者是这样进行的:
4.

2.1组织教学活动音乐

在组织教学活动前,常给小朋友欣赏一些韵律音乐如《刷牙歌》。并付之与情景指导性语言,如:小朋友们该起床了,刷刷牙……这样幼儿就和着歌曲的节奏开始一边拍节奏一边演唱。当幼儿跟着老师有表情地把歌曲唱完之后自然也就安静下来了,很自然地过度到主题教学当中来。
4.

2.2午餐和午休音乐

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主要播放一些缓慢的、优美的中外名曲作为背景音乐。在欣赏这些音乐的同时笔者配了一些指导语的用语:今天的音乐十分地优美,老师看看哪位小朋友表现最棒,吃得最干净。午休就以“睡吧!小宝宝”,瓤幼儿自觉上床睡觉。。
4.

2.3排队入厕等音乐

幼儿在集体活动的时候,老师会要求幼儿一切行动听指挥,《小鸟小鸟飞呀飞》《数鸭子》是很好的排队音乐。在音乐中笔者加入了一些指导语用语:小鸟们轻轻地排队进洗手间了,小鸭们也别忘了洗手啊!
音乐教育是在儿童愉快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的,它的教育影响往往有着浅移默化的教育影响作用。因此,在常规教育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与音乐语言完美地相结合。以至于在教学中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能很快的传递给幼儿正确的信息,让幼儿很快就能理解老师心中所表达的意思。把音乐艺术溶入到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发挥音乐的艺术魅力,让音乐真正的为幼儿服务,让幼儿自觉地溶入到艺术殿堂中。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