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航空港国际航空港环境下多语种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式研究设计

更新时间:2024-03-05 点赞:7681 浏览:2129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多语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必须紧密结合当地的实际经济发展状况和特点,必须实现和社会市场需求相对接相匹配的灵活性。本研究将具体针对国际航空港环境下,多语种航空服务业复合型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展开论证,并以此为例启发多语种专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关键词】国际航空港建设;培养模式创新的意义;可行性研究;应用价值

一、国际航空港环境下多语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意义

在世界航空运输业快速发展、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成为主体趋势的背景下,我国航空枢纽建设步伐加快。谋划和建设航空枢纽已经成为各摘自:毕业论文工作总结www.618jyw.com
地促进产业升级、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旅游业发展和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大战略选择。近年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取得较快发展,旅客吞吐量呈加速发展趋势。河南省委、省政府抓住中部地区建设“三个基地、一个枢纽”的战略机遇,在全国率先提出民航优先发展战略,做出加快郑州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重要决策。从国际上著名的航空港发展历程和经验可以看出,当今衡量国际航空中心实力的标志不再仅仅是吞吐量和航空企业运力,更重要的是服务水平和国际航空市场的控制能力。因此在继续发展硬件条件的同时,应加快提升郑州国际航空港的软环境综合水平,特别是航运服务业高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储备。目前从事现代航空服务业的高端人才始终匮乏,国际航空港环境下急需一大批适应国际化工作氛围能熟练运用多语种并系统掌握航空管理航运管理、经济、法律和金融等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参与到该领域中。当然,借鉴以往多语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固然必要,但探索一条具备郑州本土特色,培养定向匹配国际航空枢纽建设高端人才的创新之路已刻不容缓。
国际航空港环境下,高端人才的衡量标准绝不仅仅是学历和学位本身,而应该更着重培养和国际化航空背景相匹配的多语种和复合专业能力以及国际化视野。最高标准应该是既要具备国际沟通必备的多语种能力又要具有一定的航运服务业知识;既要具有研发和管理的理论高度,又要具有实际操作的经验和能力;既要熟知中国的国情,又要懂得国际惯例和航运工作实践。目前,面向国际平台的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小语种专业的设立等在郑州各高校也日趋普遍,发展迅速,但仍存在培养目标宽泛,复合专业流于形式,实际操作能力欠缺,就业指向不清晰等问题。面对国际航空港建设的巨大机遇,对匹配航空服务业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可以通过定向委培或是高校专业选拔等途径实现。
近年来,紧跟郑州经济国际化发展的形势,按照社会对多语种复合型人才的各种新要求、新标准,在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建设特色、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等方面高校进行了诸多积极探索。但专业优势缺失,就业针对性较弱,复合能力不系统等难以和郑州实际需求匹配的尴尬状况逐渐被关注。考虑到郑州自身经济发展的特点,多语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照搬国内其他沿海城市综合性大学对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模式,更不能脱离郑州本土特色,应呈现出其自身的特色与优势。例如郑州国际航空港的建设和发展的特殊经济环境就提供了巨大的就业空间,也为今后培养航空服务业外语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机遇。
针对上述问题,专门性多语种复合型人才培养可以尝试:以本土经济贸易发展所需人才目标为导向,以政府或企业定向委培为途径,以郑州本地各高校及科研机构为平台,结合高校自身多语种教学和特色学科的办学优势为依托,以“外语专业知识+学科系统知识”双向教学目标为抓手,以国内培养和国外本土化培养两条线相结合,以长期(学历教育)培养和短期强化培训(一年、半年、三个月、一个月)为形式,培养适应社会和市场具体需要的多语种复合型国际化高端人才。

二、多语种航空服务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研究方法

多语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必须紧密结合当地的实际经济发展状况和特点,必须实现和社会市场需求相对接相匹配的灵活性。在传统的复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找出具有本土特色的与时俱进的培养方案,而且方案应具备应用价值。本研究将具体针对国际航空港环境下,多语种航空服务业复合型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展开论证,并以此为例启发多语种专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首先,采用假设法构建起外语专业航空服务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框架,接着通过组织调查研究和搜集到的实证对该模式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如果通过论证则应继续搭建起具体方案并给予实施的建议。最后从中总结出该研究过程中对现有模式的重新认识和改革启示,体现该研究的实用价值。
外语专业航空服务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框架的搭建可以借鉴高校已有的经贸英语,商务英语,旅游英语专业等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可以考虑在郑州航空特色专业高校开设航空服务业外语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在该领域特殊工作环境下的语言交际能力,航空服务和管理知识,并且安排实地实习机会等。当然,这个框架的搭建绝非三言两语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完全照搬其他复合型专业的现行模式。还需要考虑很多其他因素,例如专业的发展前景,航空港建设的进度,高校资源的分配等等。但在此项研究中我们仅探讨在郑州国际航空港建设环境下在高校开设这样复合型专业的宏观可能性,也就是市场是否具有这样的需求,高校是否能够提供相应的资源,人才是否具备这样的素质和愿望。
其中论证的依据有以下几个来源:
第一:通过采访调查了解企业负责人对于外语专业专门性复合人才的需求和接纳程度,对于我们假设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提出宏观的建议和观点。
第二: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以及高校就业部门获取实证,以就业数据和成功案例对多语种复合型人才的价值进行评估。企业选取的是业务与航空服务业直接相关的,且在人才招聘方面具备较深资历的。另外还选取了郑州具备航空特色专业高校的外语系毕业生连续两年或两年以上的就业数据进行分析。
第三:向郑州市具备航空专业特色高校的外语系学生和老师发放问卷,问卷主要涉及国际航空港环境下多语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现状,期待和建议。通过问卷回收和分析了解高校现有相关资源的程度,人才的素质匹配和主观期望。研究的过程与成果发布:
郑州具备航空特色专业或与航空服务相关专业的高校为数不多,兼具外语教学特长的实属凤毛麟角,由于受研究人员数量和科研投入的限制,发放问卷和就业数据取证都需要较长的过程,该项研究已获郑州市社科联批准立项,作为课题专项研究持续一年左右,期间我们会将搜集到的数据和采访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不间断地以论文或调研报告的形式发布研究的进展和成果。如果多语种航空服务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研究通过,我们还会在课题结项报告中提出具体的实施建议。

三、国际航空港环境下多语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应用价值

(1)研究创新的采用假设法进行人才培养方面问题的研究,假设一个具体的市场机遇下直接引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可能性,将研究的问题打上地区特色的烙印,大胆推测新形势下改革的趋势。研究本身探讨某个具体的发展机遇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但研究方法可以运用于很多领域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这样研究既不会脱离实际情况也具备了一定的推广意义。
(2)研究采用采访调查,定性定量分析,实证分析等研究方式,对河南省某些著名企业的总裁和人力资源总监进行采访实录,了解企业对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重点的看法,并取得一些人才培养和需求成功对接的案例。另外对郑州市至少两所具备特色教学高校的英语专业和法语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于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和期待,以及现有模式可能存在的不足。从中得出针对多语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些建议。多样性和综合性的研究方式保证我们可以得到更多更全的材料,也为日后该项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实际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3)研究提出在国际航空港建设的具体环境下多语种人才培养的模式,将视角由单纯关注高校自身人才培养模式转移到市场对人才的具体诉求上来,以探讨实际环境下的具体方案来启发各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我国高等教育尤其是英语和小语种专业培养目标和模式的改革提供可行性建议,强调研究的实际运用。
参考文献:
秦明吾 关于21世纪日语本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

2.(3).

王秀文.日语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7(1)
摘自:毕业论文提纲格式www.618jyw.com
[3]高国珍.开放式复合型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社科纵横.2008(9)
[4]高国珍.构建复合型国际经贸人才的培养模式.经济师.2006(7)
[5]吕小艳.人才学视野中的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继续教育研究.2010(7)
[6]梁丽、刘好.七校联合培养双学位人才的探索及反思——以华中科技大学英语双学位人才培养模式为个案.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7)
作者简介:
郑颖(1986~ ),女,河南郑州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法语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