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体裁散文体裁例谈

更新时间:2024-02-18 点赞:5132 浏览:188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散文是弹性文体,包括许多体裁,如书信、日记、游记、传记、小品、随笔、杂文、报告文学等。这里列举一些。比如周作人的《乌篷船》,是书信体。此种体裁通常都是表达问候或事务往来。因对方所去的是自己的家乡,便给对方一些旅行方面的指导。其写作动机及目的是导游性质的,但不同于一般的导游册子,在于写法或介绍上的别致。“我所要告诉你的,并不是那里的风土人情,那是写不尽的,但是你到那里一看也就会明白的,不必啰唆地多讲。我要说的是一种很有趣的东西,这便是船。”此种行文的巧妙在于避开了介绍风土人情或风物景致的必要,而集中在交通工具上,有了便利的交通工具,那些景致就可以看到了。接着作者便介绍那种交通工具,即水乡的船。船有乌蓬与白蓬之分,各有用途。乌蓬船又分三种,即四明瓦、三明瓦及小船,而三明瓦最适用。这些说明文字不厌其详,不仅可让对方了解得清楚一些,更在于由此引发兴趣。坐船出游,不能性急。“你坐在船上,应该是游山的态度,看看四周物色,随处可见的山,岸旁的乌柏,河边的红寥和白殇,渔舍,各式各样的桥,困倦的时候睡在舱中拿出随笔来看,或者冲一碗清茶源于:论文格式模板www.618jyw.com
喝喝。”这是一种悠然闲适的心态,最便于赏玩景致。其实作者是把自己的记游心得告诉对方,以期对方能够领会及践行,从而增加兴味。行文至此,导游的目的是达成了,但言外之意却传导出一种人生态度及相应的艺术趣味来。有趣的是作为收信人的子荣君,又是作者曾用的笔名,则本文可谓写给自己看的,乃闲适心态的自然流露。
小品,即小品文,多写生活情趣。仍以周作人的散文为例,比如《故乡的野菜》,文中讲与故乡的感情并不是特别地深,离开之后也不是很眷恋,但有时也会想起。然后讲了故乡的几种野菜,即荠菜、黄花麦果及紫云英,尽管各有吃法,但就滋味上讲仍就是清淡的。此种态度及趣味,还可用别的物事来比方。比如《喝茶》一文中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正亦断不可少。”这里讲喝茶的要义在于片刻的优游,即悠闲。由喝茶又讲到茶食,即佐茶的食物也应以清淡为主,比如豆腐制品的茶干及干丝。再讲到日本的茶淘饭,配以腌菜及萝卜,都是于清茶淡饭中寻求其滋味。不用说,清淡的滋味正好对应于悠闲的心态。再如《北京的茶食》一文中所写:“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悠闲的心态中,所要领略的是一些生活的情致。看似无用,实则可以抚慰心灵。周作人的小品散文多为闲适心态的表现,写来平和冲淡。林语堂也很倾心于小品散文,进而提出小品文笔调或闲话文风及家常文体。比如《秋天的况味》,文中由吸烟说起,讲到烟有一股温煦的热气,想到室中缭绕暗淡的烟霞,想到秋天的意味。“这时才想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的是萧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然而秋确有另一种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也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滋味。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娇艳,夏日之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慨,不单以葱翠争荣了。这是我所谓秋的意味。”很显然,这里对秋天的观感是一种成熟之美,可以表明绚烂多姿,又老到炼达。不过即便如此言说,作者也只好界定在初秋,而不是晚秋。若晚秋一到,则免不了凋落衰残及肃杀。至于初秋的温和,有如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熟的温香罢了。又如文笔渐趋纯熟炼达,有深长意味。行文至此,作者便拓展开去,“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炼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诸如慢火炖猪肉、旧字典、旧书桌、老气横秋的招牌及书家苍劲雄深的笔迹,还有徐娘半老的风韵等,这一切都能体现出秋的温文醇熟的滋味。再引邓肯的话,以供佐证。并认为:“若邓肯者,可谓识趣之人。”大可引为同调。
杂文,也叫随感录、杂感等,因鲁迅的倡导而形成一种文体。比如王小波的《我看文化热》,文中先讲几次文化热的现象,然后再讲自己对文化的理解,表明一种反思。“我知道一种文化的定义是这样的:文化是一个社会里精神财富的积累,通过物质媒介(书籍、艺术品等等)传诸后世或向周围传播。根据这种观点,文化是创造性劳动的成果。现在正热着的观点却说,文化是种操守、是端正的态度;属学范畴。”两相比较,只讲或操守,无疑是缩小了文化的内涵。“不管怎么说,只有这么一种成果,文化显得单薄乏味。打个比方来说,文化好比是蔬菜,道德是胡萝卜。说胡萝卜是蔬菜没错,说蔬菜是胡萝卜就有点不对头——这次文化热正说到这个地步。下一次就要说蔬菜是胡萝卜缨子,让我们彻底没菜吃。所以,我希望别再热了。”这个通俗的比方不仅用得很恰切,还颇有反讽的意味。再如《我的精神家园》一文,写因偷书看而挨凑,爸爸的小心是由于那年头政治气氛紧张,但哥俩又抵不住求知的,这才捅开柜子偷书看。看书的结果是挨凑,但说爸爸揍得不够绅士,此中的幽默虽有调侃或挪揄,实质上仍就反讽那个禁锢知识及人文的荒唐年代。作者说长大了才知道科学和艺术是怎样的事业,当然同时也就知道了自由、理性、等,这些都是王小波杂文写作的关键词。不过作者并不只是在抽象的层面上展开思考,而是多取材于现实,尤其是自身当知青的经历,因而对这些语词就颇有独到的体会。作者所说的思维的乐趣,也许正在于有人生阅历作为诠释。至于通过一番思考,发现了其中的不合理或荒唐现象,就只好采用幽默与反讽。幽默多是一种自我调解,让郁积的情感得以释放。至于反讽,仍就是一种指斥。尽管这种指斥与幽默结合在一起,较为委婉或柔性,但个中的是非曲直又是不言而喻的。“我时常回到童年,用一片童心来思考问题,很多烦难的问题就变得易解。人活着当然要做一番事业,而且是人文的事业;就如有一条路要走。假如是有位老学究式的人物,手执教鞭戒尺打着你走,那就不是走一条路,而是背一本宗谱。”人文事业的追求,不是靠手执教鞭将你打,而是不能在艰难的寻求中丧失童心。童心的可贵,让人尽可能地回复本真,或者说不致于离得太远。再就是坚守诚实原则,反对不正当的竟争,如此才有可能建构起一个精神的家园来。
(吴永福 福建省长汀一中 36630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