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述评我国父亲参与教养对儿童心理进展影响研究述评一般

更新时间:2024-04-16 点赞:8092 浏览:2394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父亲参与教养对儿童心理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过去30年中有关父亲参与教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进行梳理发现:以往关于父亲参与教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父亲参与对儿童智力发展、人格发展、社会化发展的影响研究,研究方法单

一、心理学意义上的父亲参与教养研究缺失,具有中国特色的父亲参与教养研究缺失。

关键词: 父亲参与教养 儿童心理发展 影响研究
父亲参与教养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是考察父亲对孩子的影响。父亲参与教养对儿童心理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总结分析,可知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父亲参与教养对儿童智力发展、人格发展及社会性发展方面。

一、父亲参与教养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研究

父亲参与教养对儿童智力的影响研究,学者们能够基本达成共识:父亲参与能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如周玲、康康等的研究中论述了父亲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他们认为经常与父亲接触的儿童智商更高。主要体现在儿童从父亲那里得到的认知不同于从母亲那里得到的认知。从父亲那里可以学到更丰富、更广阔的知识,父亲通过与儿童共同操作、探索多种形式的活动,逐步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独立的思考和创新意识及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庞丽娟、李辉的研究表明:男孩早期失去父亲会使他智商低、认知模式女性化,这些不足在他入大学后还能观察到。父亲还是孩子余暇时间的游戏伙伴,烦闷情绪的调节者,这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发展,同时父亲参与教养将促使孩子形成对成就的追求。父亲较多地参与和孩子的交往,能日益提高孩子的认知技能、成就动机和对自己能力、操作的自信心。耶鲁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由男人参与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学习成绩更好,在社会上更容易成功。父亲教养方式以情感温暖、理解为主的孩子学习成绩好,而以惩罚严厉、拒绝否认为主的孩子学习成绩差。我国学者赵娜、淘沙等对此进一步研究,论述了父亲参与对儿童学业成就具体方面的影响。如赵娜认为,关于父亲角色对儿童学业成就方面的影响,主要包括儿童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情绪等方面的影响[3]。亲子关系并不是直接影响儿童的学业成就,而是通过影响儿童的情绪和行为,对学习成就产生间接影响。

二、父亲参与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研究

我国心理学家围绕亲子关系与儿童人格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结论。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是孟育群(1992)的关于亲子关系对少年问题行为及人格特征影响的研究。该研究通过测量与分析,论述了不同类型的父亲参与对儿童人格发展的不同影响[4]。如干涉型父亲管教下的子女,一般身心发展迟缓、情绪不稳定、忍耐力差、爱推卸责任而且依赖性强、缺乏远大目标和理想。而溺爱型父亲一方面可能使孩子变得任性、娇惯、影响情绪发展、易动感情,使儿童人格发展受阻,缺乏自控能力,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表现出较多的过失行为。另一方面父亲的过分关心会使孩子缺乏对公正的理解,因此可能表现出张扬跋扈、不能忍受挫折等行为。周玲、金春寒、李星等认为常与父亲接触的孩子,显示出勇敢、强悍、意志坚强等特征,有更强的生命[5]。Flouri等调查受同伴攻击的儿童的生活满意度时发现,父亲的参与度和儿童对生活的满意度有很高的相关,在遭受同伴攻击的儿童中最显著,父亲起到了缓冲的效应。一项研究表明:男孩在生命的头六年中与父亲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男孩通过与父亲的亲子交往和模仿父亲的性别行为,得到现实社会的激励而学会适当的男性品质。对于女孩来说,在与父亲的交往和玩耍过程中能发展出更加果断、坚韧和乐观自信的人格特征,而在父亲缺失家庭中的女孩在成长过程中更可能发展出更多的敏感、焦虑、孤独和自卑等消极的情绪特征。父亲还能鼓励孩子从家庭中独立,尤其是能帮助青少年发展自律能力(Robert,1996)。同时父亲也是诱导儿童积极情感的源泉,由于父亲的游戏具有多样化和新奇性,儿童在与父亲的玩耍过程中与之建立起积极情感,产生对父亲的依恋,获得安全感。

三、父亲参与教养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研究

1.父亲参与教养对儿童性别社会化的影响研究

(1)父亲参与影响儿童性别同一性的源于:论文结论范文www.618jyw.com
形成
在总结以往的研究成果时发现,父亲参与对儿童性别社会化的影响研究较多,研究成果趋同,认为父亲经常参与教养对男孩性别角色的获得比女孩更为重要。李星、刘小倩等认为父亲在家庭中的地位影响儿童性别同一性的形成。[6]父亲对孩子的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同父亲在家庭中的地位有密切的关系。研究发现,高度男性化的男孩,其父亲在奖惩的宽容和限制上是果断并具有支配性的。相反,如果父亲在家里是软弱而母亲具有支配性,那么,和女孩相比,男孩性别同一性的形成就会受到严重伤害,男孩会表现出更多的女性化特征。那些有挑衅行为的男孩子,往往有一个软弱、不起作用的父亲;而那些害羞、自卑的男孩,其父亲大多是专横、对子女漠不关心的。孟育群、宋学文等认为父亲缺失同样影响儿童性别同一性的形成。男孩子往往把父亲看做是将来发展自己男性特征最现实的“楷模”。没有一个固定的父亲的形象,孩子会缺乏角色认同感和男性特征,变得软弱,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及目标的持久性,形成男孩女性化倾向,适应环境的应变能力差,不能适应男性的独立生活,更难以为人父、为人夫。
(2)父亲参与影响儿童性别行为角色的获得
仝召燕、李霞等认为父亲的性别行为榜样作用会影响到儿童性别同一性的形成和发展,也会影响到儿童性别行为角色的获得,并与儿童性别化发展程度密切相关。父亲向男孩提供一种男人的基本行为模式,同时父亲身上的许多行为品质和习惯都会在儿子身上体现出来[7]。由于父亲大多是家庭经济的支撑者,他们希望男孩也承担起这一角色,因此他们对待男孩的行为与对待女孩的行为差别较大,特别是在家庭外部的活动中,父亲往往更注重训练与培养男孩的坚强意志和社会交往能力。父亲提供一种男人的基本模式,从父亲身上,男孩子开始懂得男人应该怎样待人接物和处理问题。男孩在4岁前失去父亲,会使他们缺乏攻击性,在性别角色中倾向于女性化的表现——喜欢非身体性的、非竞赛性的活动,如看书、看电视、听故事、猜谜语等。 摘自:毕业论文范例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