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复苏心肺复苏试述(CPR)试述技能训练引进体育教学课堂学术

更新时间:2024-03-08 点赞:11512 浏览:3968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心肺复苏技术(CPR)是目前医疗岗位上对施术者的身体素质水平要求最高的力气活儿之一,本研究将此技能培训与体育教学课堂中的身体素质练习相结合,旨在侧重发展学生的耐力、力量、协调等身体素质,在熟练掌握技术技能的同时为医学院校大学生在未来职场发挥打下坚实的身体素质基础。
【关键词】CPR技能 体育教学 体能训练

1.缘起〖HJ8mm〗

笔者为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保健体育养生。原本与临床医学,急诊医学没什么联系。因发表过关于运动场学生运动损伤临场处置的研究论文,获邀参加了由中国医师协会培训部主办的2005全国急诊医学年会(海南省,海口市,2005,11)。期间有幸聆听了于学忠(北京协和医院)、王佩燕(北京朝阳医院)等专家的专题讲座。于师之教迄今仍常萦绕于耳:"在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临床、院前急救知识技能的宣传培训普及率接近全体国民的1%,而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达不到万分之一(存在上百倍的差距)。这直接反映出一个国家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和国民的素质水平。"非常震撼。多年之后,一条全球性的新闻报道又进一步地印证了这个问题--2012年4月9日早晨,在美国华盛顿州米尔顿县一辆运送学生的校车上,43岁的司机突发心脏病失去知觉校车失控。这时车内13岁的学生杰里米、伍衣特希克冲向驾驶位,一把抓住方向盘使汽车驶向路边,拔出车钥匙让汽车强停,之后他又与另一名同学一道以"挤压胸腔的方式"抢救司机,最终全车人员都安全获救。对急救、抢险救灾、突发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技术的培养,它体现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这是一个充分彰显人文关怀教化职能的有效过程。对上述经历、事件的尊重和高度认同,是笔者自2006年起一直坚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开展CPR技能培训的动因。

2.CPR简介

它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主要由胸外心前区按压和口对口(鼻)吹气人工呼吸两种技术动作组成。即在院前(临场)采用胸外按压除颤,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患者的自主搏动(自主循环),采用人工呼吸暂时代替并激活、恢复患者自主呼吸的急救技术。简言之,是患者开放气道,重建循环和呼吸功能的急救技术。
一般情况下,当人发生心跳、呼吸骤停而晕厥休克症状时,机体系处于一种缺血、缺氧(心脏和大脑)的低代谢水平状态,一般能维持4-5min,救助处置越早则复苏的可能性越大,因休克造成对心、肺、脑等器官系统的伤害(后遗症)就越小 。CPR是现场(院前)处置最有效的手段,资料显示,事故发生0-4min之内能介入CPR处置的复苏成功率可达到43%,12min之后介入的,则成功率为0。[3]

3.项目教学实践状况

3.1 项目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大纲

高校公共体育课大多要求"身体素质课课练", 即每次课都应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身体素质(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协调性等)训练, 理论课,考试课除外。自2006年起,笔者就在所承担的传统保健体育养生专选课程中,将CPR技术纳入学生身体素质练习范畴(编入08版本校体育教学大纲),在大三年级第6学期体育课程中安排8次课堂教学,(1/2学时/次,含训练和考试),项目教学评价占学年总成绩的6%,评价内容除动作技评外还包括持续动作时间,见表1,在学习训练技术技能的同时,侧重发展学生力量、耐力、协调等身体素质。
〖JZ〗〖HZ(〗〖XC兰兰.TIF〗〖HZ)〗

3.2 实施开展情况

自2006年迄今,从2003至201共计9个年级的专选班学生约1200人参加了此项目学习,训练和考试,选课学生中除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外,药学,公共卫生学等专业的学生也能积极参加并认真训练。

3.3 项目主要教学过程

当发现有人突然出现昏厥,休克症状时,我们除了第一时间报告、呼救、打电话给120呼救之外的临场处置,抢救措施,是项目教学的中心任务。

3.1 临时初步诊断

以最快时间(10s左右)对患者的意识、呼吸、脉搏(心跳)进行诊断,包括拍脸、试鼻息、触摸颈动脉、俯身听患者心前区等方法。

3.2 术前简单处置(越快越好,30s左右)

(1)一般情况摆正患者身体,取仰卧位,宽衣解带脱鞋,对口腔鼻腔等异物进行清理(略)。
(2)针对牙关紧闭者,实行徒手掰开技术(略)。
(3)针对舌头后坠塞住呼吸道者,施行徒手抬起舌根技术(略)。
(4)针对呼吸道疑似异物堵塞者,实型徒手排异物通气技术(略)。
(5)针对疑似溺水,体内过量灌水者实行徒手倒水技术(略)。

3.3 心肺复苏源于:免费论文查重站www.618jyw.com

技术(CPR)
CPR是基础生命支持(BLS)的基本技术,主要包括:A:开放气道,B: 呼吸支持,C:循环支持。[4] 至于施术起始的先后顺序,有报导说按A→B→C合适,笔者执行的是C→A→B,以单人独立操作为主要教学训练形式。
(1)胸外按压(C:循环支持)
患者取仰卧位抢救者在患者右侧,跪姿施术。
①按压部位在剑突上2-3cm胸骨正中部(也有报道称在两乳连线中点的胸骨上),(取位方法略)。
②抢救者以左手掌根抵在患者胸骨正中部,五指撑开,右手五指紧扣左手五指根,掌根抵住左掌背,两肘夹紧。
③以耸肩、抖胯的动作垂直向下用力按压,通过患者的胸骨持续、有节奏的震动患者心脏。
④按压的节奏为100次/min(

1.6次/s),每轮按压约30次(19s)。

(2)开放气道口对口吹气(A、B连贯施行)身体取位同C。
①左手小鱼际掌根部按压患者额部向头顶后下方用力拨,以拇指食指捏紧患者鼻孔,右手拇指按压患者下颌,其余4指插按患者下巴正中处,用力向后向下掰,使气道张开(A),深吸气将口完全罩住患者的口,用力吹一口气,使患者胸部隆起(B),然后放开,间隔2-3s再重复吹气一次(A、B)。 ②左手小鱼际掌根部按压患者额部向头顶后下方用力拨,以拇指食指捏紧患者鼻孔;右手前臂插入患者颈后用力向上抬使患者下颌抬起,气道放开(A);深吸气将口完全罩住患者的口,用力吹一口气,使患者胸部隆起(B)然后放开,间隔2-3s再重复吹气一次(A、B)。
③吹气的节奏为5-6s/次,每轮吹2口气。吹气的幅度(力度)、有报道500-600ml,笔者比较支持800ml〈1200ml的提法,[5]临场施术时,应以患者的胸部能充分隆起为度。
(3)一个CPR周期=19S按压(约30次)+11s吹气(2次吹气)。
国内外资料均显示,开始介入后,前5-6个CPR(3min)是获得抢救疗效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学习、训练、考评等各个环节均因侧重前3min的技术动作。

3.4 教学器材的准备与设置

(1)CPR训练模型人
任何教学、训练均应在模型人物上操作,切不可用活体真人为对象做练习。
(2)节拍器、秒表
(3)2x1x0.1压缩海绵垫(单位:m)
一床垫子可以同时上4-6名学生做模拟练习,这可以解决模型人不足,满足体育教学对练习密度的要求,若30多学生一个班,有6-8床垫子就可以同时练习。此外,按压海绵垫较之按压模型人更容易体会耸肩、抖跨、有节奏有契劲地使掌根震动的那种"力的质感"。但在做垫上操作时应当做"实战假想"(抢救者在仰卧患者的右侧施术)。跪地点与按压点的间距约30cm, 〈20cm或〉40cm视为错误(假想成年人体宽的一半);吹气点在按压点左侧约30cm(假想成年人心脏致口腔的距离);整个练习过程必须始终关注按压点,心前区或者按压点左侧(患者的脸部)。
(4)录制有持续节奏(节拍为100次/min)、有按压、吹气分段口令,持续时间长达10min的音响练习光碟。
(5)录制分解教学和完整考评的教学视频光碟,(初稿已于2011年5月完成),(4)、(5)的制作可让同学们不断复制,这对其课外复习训练有很大帮助。

4.项目实践小结

4.1 项目实施能较好的满足体育教学身体健康的目标要求

以跪地的姿势进行身体活动在中国主要体现在传统的叩拜礼仪上,拜鬼神、拜帝王(上级长官)、拜师长等等,这在中国古代非常普遍,但是在自由崇尚人权的当代社会就显得愚昧不合时宜,甚至可以说是封建意识的糟粕。然而这种改变了身体直立行走常态姿势的动作,对于许多疾病的预防,康复和辅助治疗的效果非常显著。例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疾患,再例如多种脊柱、关节疾病,若能通过这一类俯身,低头,跪地动作进行锻炼,则气血输布的状况、身体受力状况将会发生一系列良性的改变,这种变化是获得疗效的主要原因。它与民间流行的"爬行健身法"类同。研究表明以跪地的姿势进行胸外按压和吹气训练,属于小强度的有氧运动和小强度的全身力量运动。[5]在技术技能学习掌握的同时又较好地满足了锻炼身体、增进健康的需要,因此将其纳入体育教学范畴就顺理成章了。

4.2 提升增强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包括体育在内的大学基础课程,若能与其未来职业相联系是学生们高度认同并积极参与的主要动因。
例1:2005级临床医学专业一雷姓男生,2008年在一次往附属医院见习时,恰逢ICU病房在抢救一位患者,当时主管医生走出门外:"谁能操作CPR?"面对许多止步不前的学姐学兄,(在场的实习生,研究生),雷某毫不犹豫地迎了上去:"我来"。据说他独立操作了近十分钟,虽然患者最终还是逝去了,但是在场的医护人员甚至患者家属对其表现均充分认可,带教老师的评价为:"这是所见过最规范的CPR操作"。
事后该同学与笔者谈及此事时非常动情地说:"体育课什么项目砍掉都可以,千万保留CPR……"显然那次抢救经历对他的思想触动影响是巨大的。
例2:2012年学校举行随机抽选技能操作竞赛,期间2009级护理学专业的一男生获得CPR操作优胜,之后在一块儿议论此时他非常感慨地说:"临床教学时我们也接触过不少,但总体而言是讲得多、比划的多、写得多(答题)而练得少,尤其像在体育课堂上那样,听着节拍器操作有节奏需要较长时间、花大力气的训练机会少之又少。 "
相比之下传统保健体育专选班的学生拿此项第一不足为奇,笔者在课堂上CPR训练安排的量经常是:3minx3组,5minx2组,10minx1组.反复的训练(刺激)所要求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行成动力定型,身体姿势的动力定型,按压节奏和吹气节奏的动力定型。今后无论处于何种环境,不管有没有提示和节拍器,只要一出手它还是会那个样、那个型。

4.3 思想教化、仁爱之心的养成

在体育课堂上的教学、训练主要目的是解决临场(院前)处置的问题,要让每个学生明白:一旦发生意外,需要我们面对抢救的人极有可能是我们最亲近的人,家人、同学、同事、熟人等等。如果真的碰上了突发事件,光有一颗急切焦灼的爱心,不懂专门的技术技能,没有施术的体能,那么对于当事者来说很可能会抱憾终生的。换言之,抱着"准备救人"的心态来学习、训练CPR,虽然对着模型人或者海绵垫操作,依然以专注的精神状态时刻做"实战假想",那么这一系列比较单调、枯燥、费力的动作给身心造成的劳累就容易克服,这种劳累的过程恰恰就是学生参与尊重生命、关爱众生、仁爱之心养成的有效过程。

4.4 CPR的"实战假想"

4.1 临场(院前)处置的"实战假想"

每次施术之前都应对一些细节做"实战假想",例如手臂、手指上佩戴的手表、饰物必须摘除,养成习惯,避免他日临场时给患者、家属或旁观者留下非议的口实,再例如施术者在跪地的膝盖下面可否垫两本书或者胶鞋呢?笔者认为可以,这样可以更有效更持久地施术,只要是施术者随身携带的既可,它贴近"实战"。

4.2 对未来职场存在方式的"实战假想"

体育理论学者胡小明认为:"大工业生产导致综合性体力劳动突变到片面性体力工作,逐渐发展为脑力劳动增加和体力劳动减少,人类身体活动产生严重异化,源于:职称论文www.618jyw.com
文明程度增高而体质下降。"[7] 这是当代社会大多数人的生活常态,有报道称近10年以来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态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尤其耐力、力量素质下降幅度均超过10%。 [8]究其原因除了学习压力、应试教育、运动缺乏、营养结构不良之外,笔者认为根本原因在于整个社会发展的现实,人们生活工作的常态对人的体质体能的强度要求大幅降低,而对小强度、较长时间持续工作的身体体能,较长时间内专注于某一点、某一事、某一物的心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不仅要回顾过去、立足于现在,更应该着眼于未来,就医学院校大学生未来职场的"实战假想"而言,相比较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立定跳远、50m跑800m/1000m跑等测试项目,CPR训练这一类项目更适合于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现状。
参考文献
兰兰,运用中医理论和传统保健手法对重力休克类运动损伤处置实践探究,[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1):34-35
新华社专电,美13岁学生勇停失控校车[DB],温州日报网,2012-4-12
[3][4][5] 于学忠主编,协和急诊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1版
[6] 兰兰、韦金亮,将胸外心前区按压练习引进体育课堂的尝试[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4):150-151
[7] 胡小明,体育人类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6,1版
[8] 王斯浪,全民体质下降长跑频出意外[OB/OL]凤凰体育,2012-11-18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