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经典文本多元解读教学反思与实践

更新时间:2024-04-02 点赞:6267 浏览:1955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学语文多元解读的实践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一元解读方式的反驳阶段,开始对一元解读的权威性提出质疑,对这种方法所造成的话语霸权提出批评。第二阶段开始积极探索并尝试多元解读的方法,夸大|教学论文网|学生自主解读,解读的方法趋于自由多样,但也出现了解读脱离文本,甚至误读文本的现象。第三阶段开始重新冷静思考阅读中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关系,运用阅读对话理论,解决文学解读中出现的问题。在语文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对“多元解读”理论都有不同程度地了解。但在实际操纵的过程中,很多教师还是难以把握好“多元解读”教学的“度”。由于对多元解读的片面理解和过度追求,出现了令人担忧的误区:漠视价值,荒诞戏说;漠视文本,随意误解;漠视引导,浅尝辄止。教师没有深入研究文本本身的价值限度与学生的实际能力,作无止境的简单的多元化解读,一味要求学生思考出与众不同的答案来,导致出现了高耗低效的语文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学生的多元解读,如何恰到好处地做到多元有界呢?这是每一个执教者都应深思的问题。本文从初中常见的散文、小说、诗歌、寓言这几大“文体”的具体教学案例来探究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新课标为“多元解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重要条件|教育论文网|。教育者假如把多元解读教学理解为一种教学形式,那么它的功能将大大削弱。提倡学生多元化的解读文本应该是一个过程,多元解读教学就是提高学生审美品位的过程,能够使学生通过审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个性的过程。因此多元解读教学应该注重过程与结果的优化,而不是形式上的泛滥。新课程标准在向我们提出多元解读的要求的同时,也对多元解读教学指明了方向。我们该如何进行多元解读教学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还有待于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探究和完善。本文提出要公道把握多元解读的“界”,必须充分研究文本内涵、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尊重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注重评价过程。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多元化解读的低效化。【关键词】:中学语文多元解读教学经典文本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5-7Abstract7-9一、研究缘起及理论依据9-14(一)研究缘起9-11(二)理论依据11-14二、多元解读教学实践探究14-36(一)散文——注重情感体验15-26(二)小说——注重人物形象26-30(三)诗歌——注重意象内涵30-34(四)寓言——注重寓意解读34-36三、把握好多元解读之“界”,构建高效课堂36-45(一)充分研究文本37-38(二)切实提高教师素质38-40(三)尊重学生个性和认知发展规律40-42(四)注重评价过程42-45结语45-46主要参考文献46-49致谢4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