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教材数学教材“儿童化”处理

更新时间:2024-03-15 点赞:21121 浏览:946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新课程实施要求教师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如何才能实现这个转变呢?教师不仅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编写意图,对教材内容追本求源,更要成为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加工教材,让“教材”变成“学材”,使数学知识成为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启迪学生智慧、点化学生生命的重要载体。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种策略,和大家一起分享。
【关键词】数学教材 儿童化

一、动态化加工策略

儿童是好动的,喜欢动态的事物是他们的天性,而教材中很多内容是静态的,和学生的互动性不强。教师要善于化静为动,对教材进行动态化加工,使教材能够和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例如我在教学苏教版国标本教材三年级(上)“认识分数”时,有这样一道习题:
先填一填,再读一读。了,但有些枯燥无味,有一种拒学生于千里之外的感觉。教师可适时进行趣味化包装,改变成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儿歌、童话故事等,让教材真正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让他们感到数学亲切生动,易学易记易理解。如苏教版国标本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一个数既是6的倍数,同时又是8和9的倍数,这个数最小是多少?”在实际教学中,我将此题改变成这样一首儿歌:“韩信来点兵,不知兵多少,六人排一队,不多也不少,八人排一队,不多也不少,九人排一队,还是不多也不少,士兵至少有多少?韩信把头挠。小朋友,猜猜看,你可知道有多少?”这样一改,童趣盎然,富有趣味性、挑战性和人文性,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内在需要和。
对教材进行趣味化加工,还表现在使教材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他们一个自主选择的机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这样设计,既尊重了学生独特的个体需要和智力感受,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生活化加工策略

教材是成人编出来的,难免带有成人化色彩,有的教学内容离孩子的生活世界太远,他们很难理解其中的意义,这就需要把它进行生活化加工,回归到儿童的日常生活中去,变成儿童耳熟能详的内容,让教材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例如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苏教版国标本教材的例题是这样的:绿峰林场去年种杨树100棵,成活了9摘自:毕业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8棵;种杉树400棵,成活了380棵;种松树500棵,成活了485棵。哪种树成活的棵数所占的比率大些?我所教的班级孩子都是长期住在城里的,他们从来没有植过树,学生对此没有生活经历,没有感性经验。我在教学时,换成了这样一个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话题:“电视台少儿栏目组调查了小学生喜欢看动画片《西游记》和《猫和老鼠》的情况:先调查了200名小学生,喜欢看动画片《西游记》的有170人;又调查了300名小学生,喜欢看动画片《猫和老鼠》的有240人。《西游记》和《猫和老鼠》,小学生更喜欢看哪部动画片?”话题一出,学生便饶有兴趣地纷纷展开讨论,从而很自然地引入“百分数”的概念。
当然,数学教材的“儿童化”加工处理策略远远不止这几种,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创造出更多促进学生快乐成长、主动发展的教材处理策略。
(作者单位:江苏省盱眙县兴隆中心小学)
编辑/赵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