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浅谈学生革新能力培养

更新时间:2024-02-24 点赞:23404 浏览:10749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略谈一下我个人粗浅的看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诱发创新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学情以及学生求知提出问题,巧设悬念。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抓住小学生喜欢“玩”的特点,一开课,我首先创设情境,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先让学生说说到过哪个地方玩,那里的景色怎么样,话音刚落,学生兴致勃勃地你一言我一语说开了,李丽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去南宁玩,那里的景色太美了,不愧是绿城;小明说:假期我去广东,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让我眼花缭乱……我抓住这个契机说:是的,地方不同,看到的景物也不同,同学们,你们去过桂林吗?桂林山水怎么样?在学生兴趣正浓的时候,我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不知不觉走进文本,了解桂林山水的美景。这样,有效激发学生学文兴趣,使他们萌发出强烈的求知和探究,顿时,课堂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样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巧妙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急于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积极思维,对新知识充满强烈的求知欲,学生自主探究、创新意识就会孕育而生,同时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创新。

二、在“疑”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有“疑”才有“思”,有“思”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就必须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观念,抓住一切有利契机,最大限度地在时间上、空间上给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在教学小学语文《邱少云》一文中,讲到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极端痛苦时,没有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透过文本对邱少云英雄行为的描述,可引导学生质疑:如果当时邱少云从火海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或用其他方法把身上的火扑灭,这次战斗结果又会怎样呢?在“疑”中让学生以另一种视角来体会当时的环境和英雄行为的壮举,体味英雄为了战斗的胜利英勇献身精神。再如学习《坐井观天》一文,学完课文后,可引导学生质疑,如果青蛙从井底下跳上井沿,它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呢等,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学生在“疑”中“思”,“思”中“想”,并在“思”和“想”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是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学生在再创造中学会了创造,其意义远远超过了获得知识的本身。

三、在求异思维中启发学生创新

求异思维是一种开拓思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面思考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的思维方式。一个人只有善于“求异”,善于思维,才是真正的学习。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人之所以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依据学生喜欢标新立异、表现自我的心理特点,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支持、鼓励学生思考问题时能打破常规,不墨守成规,用于创新,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思维训练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中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发散和求异的机会,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考虑问题。在语文教材中,所编排的课文,阐明的观点不但不是唯一的,而且语文的写作方法也不一定都是最合理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激励学生发表与同学或教师不同的看法,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意见。使学生在争辩、想象、求异中有所收获。这样,才能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才能训练出精密、严谨的思维,才能激发创新的潜能。如在低年级识字教学时,我们要结合实际,从学生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教学会认的字,我们可以借助拼音让学生自主识字。让学生根据注音(拼音)认读生字,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声旁认字,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联系词语或句子说出字义或启发学生依据部首判断字义或说出适合自己的记字方法,如一加

一、换偏旁、摘自: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猜谜、游戏、编顺口溜等方式进行认字记形),这种求异思维,虽然识字方式不同,但是目的是一样的,那就是对生字的认知和理解。因此,在识字写字教学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找不同的方法认读识记,从而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正如《学会生存》中所言,“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学生能不满足已有的结论,不相信唯一的解释,只有这样才会有所发明,有所创新。

四、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促进学生创新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除了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外,还要抓住课时重、难点,有机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实现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知识互补,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例如,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学生对“人”字型线路的设计不甚了解,课堂上,我留给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探究,抓住时机进行讨论,并提供他们合作、交流的平台,让他们一起动手操作,一起画图,一起看小火车在“人”字型铁路运行。通过看、操作、交流,说中做,做中看,一切难点迎刃而解,通过这样的合作交流,既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对时代的需要,是新时期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作为新课改的教师,一定要把创新意识、创新理念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用全新的理念驾驭新课堂,活用新教材。以新的思维,新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