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信息技术优化任务设计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有效要求

更新时间:2024-01-25 点赞:25928 浏览:11217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性,实践性、创造性、综合应用性于一体的综合实践的学科,它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这种特点,目前在中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会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来展开教学活动,落实教学内容。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种中,常常会出现任务“无目的性”、“无层次性”“脱离生活化”“人文性缺失”等现象。那如何设计出科学、合理、可行的任务,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本文结合理论、教学案例从“贴近学生生活”、“创设问题情景”、“关注个体差异”、“注重课堂评价”等几个方面来展开对任务设计所要注意的问题阐述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任务设计;有效课堂;有效教学
1002-7661(2013)19-278-01
“任务驱动”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任务”为中心,将要学习的新知识、总体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合理的小目标,将小目标隐含在一个或几个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中。

一、目标要明确,任务设计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任务设计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任务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规定着教学活动实施过程的基本方向,对课堂教学活动起着明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故教师应该深刻钻研教材,研究学情,理解和尊重教材的编写意,领会教材中的思想内涵,广泛阅读各种资料;明确知识目标,将总体知识目标细分为一个个小目标,根据每个小目标精心设计成一个个合理的可操作的“子任务”。如在浙江摄影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第四课查找资更方便—搜索引擎中,首先把任务设计为:引入“提到唐诗宋词,同学们你们会想到谁?是的,李白、杜甫、白居摘自:本科毕业论文结论www.618jyw.com
易、李清照等一代名家,那么,同学们你们是否知道,700多年前的南宋时期,我们松阳也曾出过一位风华绝代的女词人,她的名字就叫——张玉娘,”今天,我们想更多地了解这位松阳名人——张玉娘,了解她的生平,她的作品,你有什么办法?学生对于要了解本地的名人兴趣、热情马上就上来了,也从而引出“搜索引擎”的概念。如:松阳的箬寮原始森林,通过百度的图片功能看箬寮原始森林的图片,由于是本地的家喻户晓的“箬寮原始森林”学生立马就进入了主角。

二、创设问题情景,任务设计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能打开思维的闸门,能使学生进人“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
在一种有意义的、愉快的情境中学习,能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终身难忘、终身受益。用创设问题情景,进行任务设计时,要让学生体验到运用所学的知识,可以解决实际的问题,感受到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和实效性,达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目的。也可用想象法创设问题情景,展现情境 ,并把学生的思维带入特定的情境中 ,在语言描述的同时向学生展示相应的恰当的画面。

三、关注个体差异,任务设计要体现因材施教

在兴趣态度上:大多数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学习信息技术,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主要集中在游戏、空间、农场,而不是在课堂中和学习内容。那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使之全面发展呢?所以在教学中不能用“齐步走、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无视学生个体差异,否则的话就会使“吃不饱”“吃不好”“吃不了”的现象随处可见。我们必须要注意到学生有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教。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基于学生的发展,就是要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力得到充分的发展。设计的任务要给学生留有创造的空间,要求不应太死板;由于每个学生的爱好、欣赏角度都是不尽相同的,如编辑文本时让学生有自主选择字体颜色的权,我们做老师的的目是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例如: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八年级上》第七课“E鸽传书”,在讲到收发电子邮件时,最后的一个任务是给同学发一封电子邮件。那么我们就可以给不同水平的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对于一般的学生,我们只要求能正常发一封邮件,对于稍微好一点的学生,我们要求在邮件中带有一张照片,而对于能力最好的学生,我们则要求学生发一封带有音乐附件的邮件。这样,我们设计的任务就有层次性和阶梯性。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完成自己的任务。教学时,老师应该把握任务的难易程度,使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苹果”。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优化任务设计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任务设计”上多花功,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设计实用、有趣、合理的课堂任务。在课堂教学时,用任务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倡导自主、探究和合作等学习方,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在教师适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下,使学生完成对知识有意义的建构,促使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