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作文关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办法深思学术

更新时间:2024-04-06 点赞:5055 浏览:134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作文教学效益的高低无疑也是语文教学效益高低的一个显著标志。为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初中作文教学的个人思考,希望能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教学效果
1002-7661(2013)31-062-01
近二十年来,为了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不少语文教育工作者呕心沥血,进行作文教学改革有益的探索,不同程度地起了作用,展示了作文教改的实绩。但是,目前我国的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还是不容乐观,整体效益不佳,收获甚浅,“为考试而作文”,“为作文而作文”,重技巧轻思维,重共性轻个性,追求应试效果,忽视实际能力等局限性依然存在。故而,本文将从主体性的教学价值的理论解读中,试图来重新审视和设计新形势下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

一、拓展体验:从单纯的“文以交际”、“技术化”的形式操练转向主体内在精神的自由显现

刘锡庆教授曾言:“作文是主体内在精神和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是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然而长期以来的初中作文教学,“文以交际”、“技术化”训练思潮总是千方百计地躲避着人的思想、情感、精神。教师往往仅侧重于写作技能的知识传授和技法指导,过于重视材料的取舍、详略的教授和训练,布局的新巧合宜,结构的匀称、完整,文字的得体、贴切,技巧的恰当、动人等,以纯粹的字词句,抽象的字码似的演练代替主体教学,热切地追逐作文的“体系”、“套路”、“模式”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自我内在精神的培育和对学生主体自我的热烈关注,忽视了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分析、理解的认识、对意义和价值的揭示,只注意培养学生作为工业社会所需的职业技能和对学生的占有与改造,形成本末倒置的作文教学模式。学生被纳入一个个早已准备就绪的精神套子之中,这种作文教学带来的严重的后果是压抑和束缚学生的天然的感觉、想象,荒芜了学生纯真的情感,戕害了学生烂漫的精神生命。最终,不但致使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滞后,而且导致了他们的精神和情感也成为一片荒漠,个性被泯灭。久而久之,“学生就成了丧失自我的非真实存在。他的存在被埋葬于同物的日常交道中,被非议、废话、谎言、好奇和含混所俘虏。”
实际上,学语言、写作文,绝不是纯粹的无精神内涵的语言字码本身,而是形成人的独立的精神本体。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人的自我的精神与人格,就是建立一个绝对不同于他人,而又与他人、与社会、与时代文化相互融洽的真正自我。只有用心灵思索,主体眼中的世界才能更加清晰地归于本真。也就是说,愈是濡染了主体的“感素”的东西,就愈是鲜活的、明敏的、富瞻的、个性的、独特的、深刻的。学生作文中的这些品质,实际上标示着沉甸甸的生命质感的存在,映现一个活泼的“我”的灵魂。可见,只有拓展学生的生命体验,让学生内在的精神自由显现,让其心灵随生活而歌,让其思想随客观事物而舞,就有了他们对人生的深切了悟。因此,“技术化”的训练,是不能让作文教学真正取得成效的。

二、抒写性灵:从“文以载道”转向“文以言志”

现行作文教学另外的一个偏颇就是过分地强调文以载道,导致以主题的意识源于:论文致谢范文www.618jyw.com
形态标准作为判断作文的绝对标准,学生被预置在某种既定的活语体系中。如不少教师要求学生作文之前必须确立一个好的主题,一定要深刻,要积极,要拔高,不能发牢骚,否则就是消极。写应试作文,总是小心翼翼地告诫学生千万要选择符合大众心理、阅卷老师均能认同的立意来写。于是,学生自觉地压抑不同于“他者”要求的“个性经验”和“自己的声音”,有真话不敢说,违心表态,胡编乱造。
这种作文教学,远离当代学生的自我身心,学生对此有强烈的排斥倾向。因而,越是强化这种教学,学生也就越远离它。于是,有的学生准备两套话语系统,一套以应对老师与考试,教条八股,而另一套用在周记、信件,随笔的“私人作文”中,在这里才能看到他们心灵世界的率性剖白,文章表现了极高的水平,有的甚至同时具备问题现象层、社会历史层、哲学美学层三个层次。其原因就在于写出了心灵的自我感受,而它正是以情感体验为核心的审美活动,是情感主体的那种关心自己存在的存在。故而,作文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文以言志”,大胆写“我”,写我之所见所闻所思及喜怒哀乐,写我想说想做的事并且有别于他人的见闻感想,从而表现出最大的真实和可信,如此,创作才有灵感,也才能在作文中看到更多率真朴实的文字,感受到一颗颗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心灵的跳动。著名作家巴金曾说:“五十年来,我在小说里写人,我总是按照我的观察,我的理解,按照我所熟悉的人,按照我亲眼看见的人写出来的。”他强调写作是“我”的观察,“我”的理解,“我”所熟悉,“我”亲眼看见的等等,无一不充分说明写作是离不开“我”这个个体的。学生不是不需要神圣的东西,而是不需要强加的神圣。“新概念”作文大赛成功的原因之一,无非是将写作的功能从“载道”转向“言志”,变为自我表现,张扬个性的实践,从而诱发了莘莘学子的心灵,写出了许多融进个体气质、才情、志向的好文章。

三、拆除樊篱:文体与命题从封闭、单一转向开放、多元

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是由各种因素按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这就决定了事物的多元性、多层性;而事物的多元性又必然导致思维的多元性、多层性。然而命题作文不但在思维取向与诱导上就先入为主,从“主题”出发把“立意”概念化,并且指定技巧、修辞的运用范围,这实际上一切都被指令化了。同时,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平时的写作训练,抑或应试作文,文体也成了限制学生自由的围墙,成了束缚学生手脚的镣铐,不能尽情展示学生的水平。
我们要求学生要么只能写记叙文,要么只能写议论文,不让学生越雷池半步。善写记叙文的,面对议论文题目会无所作为;善写议论文的面对记叙文也会表现平平。一个学生不可能任何文体都会写得好。一题多体;一题任体,淡化文体便能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写作才华的机会。因此,教学中,决不能搞各种文体之间的单轨独行,而应该让多种文体立体交叉,给学生创设一个更为广阔的四通八达的思维空间,为学生主体意识的张扬提供一个良好的契机,实现学生被压抑的心灵的解放,保障学生在作文活动中自由地张扬个性,表达真情实感。
总之,初中生的作文教学要拆除形式思想的樊篱,让学生的主体精神在作文的天地鸢飞鱼跃!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