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如何将如何将数学课堂生活化任务书

更新时间:2024-02-16 点赞:31841 浏览:14575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文章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数学语言生活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数学情境生活化,数学作业生活化。
关键词: 数学语言 数学问题 数学情境 数学作业 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仅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在课堂教学中,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何将数学课堂生活化,增强教学效果?我在教学中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数学语言生活化,让学生理解数学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之所以接受程度不一样,是因为教师的语言素质不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易于学生接受、理解。教师的教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
如认识“”时,可引导学生学习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对谁开口笑。区别这两个符号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个富有童趣的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区分。
又如把教学长度单位改成“长长短短”;把教学元、角、分改成“小小售货员”,把比大小说成“排排队”,等等,学生对这些生活味十足的知识感到非常好奇,感到学习数学很有趣。

二、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感受数学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搜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如环境问题、治理垃圾问题、旅游问题等),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索。
如在学习了“比例尺”后,可让学生按一定的比例尺设计一张自己房间的平面图,或根据中国地图测算一下北京到某个城市的实际距离,并选择适当的交通工具,计算出旅途的时间,等等。又如在教学完“利息、利率”这一内容后,学生了解了利息、利率的含义,知道了利息的计算方法,对书上的知识感觉不够“解渴”,此时可以安排以下作业:(1)做自己的小会计,到银行了解利率,然后把自己积攒的钱存起来,想一想怎样存最合算?把你的分析汇报给大家。(2)做家庭小助手,帮妈妈理财,算一算妈妈存的钱利息是多少?到期后应取回多少钱?怎样存钱最合算?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社会调查、收集数据、提源于:免费论文查重站www.618jyw.com
出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等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数学情境生活化,让学生体验数学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境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且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觉到在课堂上学习就像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数学问题一样,需要大家共同实践解决,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集体的共同研究,最终得出结论。
例如,在学习“相遇应用题”时,有一道例题:“小红和小明同时从自己家里出发,相向而行,小红每分钟走60米,小明每分钟走70米,经过8分钟两人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这时,可让两个学生站在教室的前后两个黑板前,相向而行。以教室里两位学生近距离的展示过程,直观形象地描述“什么是相向而行”。这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行走示意图,告诉学生这就是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碰到一起就叫做相遇,然后解决例题。这样,把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再现生活实际情景,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我是一位出色的售货员”活动,让他们在真实的买卖情景中掌握、消化和应用知识。再如,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教学,采用学生登台表演、情景再现的方法,让学生迅速地理解抽象的各种数学术语,从而既活跃课堂气氛,又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数学作业生活化,让学生运用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由于课堂时间短暂,因而作业成了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成了创新的广阔天地。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
如学会计算图形面积后,可以算一算自己家里的面积,所用瓷砖的块数等;学习了长度单位后,可以测自己和父母的身高,从家到学校的路程;认识了人民币后,可以用自己零用钱买所需要的东西;学习了统计知识和百分比应用题后,可以统计本校学生人数及男女生比例。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交流中,自然学得积极、主动,思维随之展开,兴趣随之激起。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我们要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课改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让数学生动化、形象化、通俗化,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高不可攀的,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轻松学习数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参考文献:
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