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环保意识论生物教学与环保意识培养

更新时间:2024-03-15 点赞:6141 浏览:1924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是关系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了解和学习如何利用生物科学技术净化环境、保护环境,是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环境教育应当是终身教育,从学龄前开始,一直持续到所有正式和非正式的教育方式当中。新人教版生物课程总目标之一就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以“10个一级主题”编排整个初中生物教材,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内容穿插于各个单元环节中,为我们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供了全面的参考。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实施来实现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现行的中学生物教材,在许多章节都有直接或间接的环境保护知识。如七年级以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为基础,可以跟学生进行热爱环境、关心环境的主题教育;八年级可结合生理卫生课,了解环境污染的生物因素,进行环境卫生防护、防治污染教育;教材内容紧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主题,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只要我们精心准备,认真对待就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当前生物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把知识的记忆当作教学的一切,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思维。把环保意识由感性提高到理性的层面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最大限度的利用课堂资源,把环保的种子随时随地的进行播种,并且由浅入深,由简至难,树立坚定的环保理念。

2. 拓展教材内容强化学生环保意识

实际上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环保教育的机会和题材,课堂上、习题中、考试时还有社会热点新闻资料都可以加以合理地利用,关键是教师要做有心人去发现引导。对于教材上的环保题材要注意适当地拓展,材料中的环保信息要给学生点透。在教学中有些内容与环保有关,但没有具体例子,而且篇幅也不够大,我们可以做适当的拓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如“水域环境的保护”的内容,在讲述这部分内容时,我除了讲清楚水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之外,还拓展到对水资源状况、水污染、节约用水方面讲述,特别是就如何节约用水展开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节约用水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又如社会热点新闻资料都可以加以合理地利用:被称为“灰霾元凶”的空气污染物PM2.5(又称“可入肺颗粒物”)受到公众广泛的关注,包括上海、南京等许多城市均开始尝试发布PM2.5监测数据。北京市环保局日前也表示,计划在春节前,首先开始实时发布包括场预测PM10在内三项摘自:毕业论文答辩流程www.618jyw.com
常规污染物的每小时浓度,并同时公布PM2.5的研究性监测数据,供市民参考。 PM2.5这个一度混沌的空气质量概念,终于有望成为人们生活常识的一部分。我在教学中制作专题课件,从PM2.5的来源、危害、防治等方面展现给学生,对强化学生环保意识效果明显。

3. 通过各项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环保意识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 ,但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可以培养其环保技能,所以还应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每年都有好多世界性的与环境有关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排分别是:水日、气象日、地球日、无烟日、环境日、防治荒漠化日、禁毒日、人口日、保护臭氧层日、旅游日、粮食日、生物多样性日以及植树节、爱鸟周(节)等。教师可有选择地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如世界环境日,从1973年的6月5日开始,每年的这一天,全世界各国都要围绕一个统一的主题开展各种环境保护活动,并且发表全球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并表彰对在环境保护和促进环境保护事业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全球500佳”。这是一个很好的环保教育主题,我对这一主题作了专题介绍,并组织学生搜集资料,出版板报等。在学习如何健康地生活这一内容时,我搞了一个低碳生活主题讲座。让学生知道低碳生活就是提倡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把生活耗用能量降到最低,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一种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通过学习使学生对低碳生活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并能帮助学生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思考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并激发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引导和规范相关的行为。
责任编辑潘孟良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