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宏观经济以菲利普斯曲线看宏观经济短期和长期

更新时间:2024-03-02 点赞:15381 浏览:6216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最早对经济学理论感兴趣是我上初中的时候,记得当时在书店经济类的书架上翻看,挑选入门读物有一个标准:要介绍通货膨胀。现在想来通货膨胀应该是我最早接触到的经济术语了,获知的途径也显然是电视报纸上屡次对通胀的提及和讨论。人们十分关注通货膨胀,是因为和自己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
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费尔普斯,以表彰他在关于菲利普斯曲线相关研究上的贡献。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通过对英国经济数据的观察,发现了收入水平和失业率之间的近似负相关关系,之后的萨缪尔森等人,将菲利普斯的结论推广到通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同时以美国的经济数据进行了验证。
对于宏观经济,通胀和失业都是很重要的研究主题,菲利普斯曲线的重要贡献,就在于它将宏观经济非常重要的两个主题联系在了一起,并且给予了数量上的关系。而对于实际的经济运行,政府可以依据菲利普斯曲线的指导,通过一定的经济手段;例如,控制货币数量和财政政策,来调节通胀和失业的关系,尤其是控制失业率。对菲利普斯曲线中通胀率和失业率的负相关关系,可以大致这样理解:高的通胀率代表着较好的经济状况,较高的物价会促使生产者雇佣更多的工人扩大生产以赚取更多的利润。工人的名义收入短期是固定的,但通胀使得他们的实际收入降低,继而就有较低的失业率。
上面的理论从上世纪60年表,在一段时间内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直到上世纪70年代滞涨的发生,在这一时期,很多国家都经历了高通胀和高失业的过程,这在先前的菲利普斯曲线理论下是不会发生的。由此开始,人们对菲利普斯曲线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单从1974年后有为经济学家因对传统菲利普斯批评而获得诺奖,就能说明人们对这一理论的重视,也即是菲利普斯曲线本身的重要性。
自上世纪70年代,弗里德曼等经济学家开始尝试着对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进行时间上的划分。也就有了所谓“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在一定时间内,先前的分析和结论都是适用的,因为短期内通胀所引起的变化人们不能够给予立刻的反应中专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也就是短时间内就业关于物价水平弹性较低。即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仍体现通胀率和失业率在数值上的负相关关系。
但从长期来看,实际决定失业的是社会中的客观因素:经济状况,科技发展,劳动供给,资源限制等等,即是相对固定的状态,经济学家用自然失业率来描述不同客观情境下的这种状态。在既定的自然失业率下,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即是一条竖直的直线,它代表的正是这个固定的自然失业率。弗里德曼和费尔普斯通过引入“非加速通胀的失业率。”即该失业率未引起加速通胀,即使预期通胀率和实际通胀率一致的失业率和通胀预期,分析了从短期到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移动和变化,由此已基本形成了现代的菲利普斯曲线相关理论。实际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通胀基本稳定。
短期内,当经济状况较好,失业率较低,同时工资和物价水平较高。但在长期,由于通胀率较高,人们对未来通胀的预期会提高,此时的菲利普斯曲线就会整体移动,因为在相同的失业率下,通胀预期使得实际通胀增加。曲线就会移至图中虚线。经过调整最终失业率会回到自然失业率。
随着学术界相关理论的进步,关于菲利普斯曲线的研究成果也在创新,但基本得到公认的相对稳定的结论即是上述的短期-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划分。
从菲利普斯曲线,我们可以看到,宏观经济往往会对其规律进行短期-长期的划分以使得规律更有适用性,更能贴近现实。我个人的理解,短期的经济规律,由于在一定时间内不会受过多外界因素影响,即很多变量在短期内是不会立即发生变化的,因此会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经济环境,在这个环境之下,较能决定经济表象的,就是人的预期,因为外界因素的变动会有相对的滞后,而经济中每个个体对经济变动的反应是相对及时的,即在短期内影响经济现象的,是每个个体的个体行为。而在长期,诸多客观影响经济的实际因素会表露出其作用,这时的经济表象也会更为客观,更为稳定。
经济现象短期-长期的划分,是根据对其决定的因素完成的,短期主要依据个体行为,长期主要依据整体环境。与此类似,经济学微观-宏观的划分也是依据决定经济现象的主要因素,微观经济中做出决策影响经济的主题是相对独立的个体,而宏观经济中所讨论的对象一般是群体或整体。这都体现着经济学为了尽可能充分地解释客观现象而做出的更细致的条件预设,这是由客观现象决定的,而将各分支系统地联系在一起,甚至是统一在一起,对于学科本身又是有必要的。
2004年以来我国的物价指数呈上升趋势,到目前为止通货膨胀压力尚未得到完全缓解。从理论上讲,近期应该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景气阶段。然而现实的情况恰好相反,就业与再就业问题解决得仍然不理想,大学生难就业,月薪期望也降低,即便中高级人才自降身价也有很多人找不到工作。此外还有一个客观原因,即中国劳动力人口数量庞大对就业造成了巨大压力,大学扩招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陡然增大。
其实,对于就业人口数量如此庞大的中国来说,应该是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而不是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盲目且毫无来由的扩招。若果真如此,那么,即便这个社会确实已经人为出现了功利性社会阶层分割,大学生也不会定位为所谓的普通劳动者。就业是富民之本、安国之策。解决好就业问题,关系到亿万群众的切身利益。
以我个人的观点,这一统一是需要自下至上的,当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将微观的诸因素考虑完备,再根据宏观的环境要求进行选择,就可以达到对各个层面现象的解释,甚至预测。由菲利普斯曲线这一经济模型相关理论的发展,我们大致可以看出经济学对短期-长期,微观-宏观的划分缘由和依据,对于经济现象的解释,学者们一直在进行着理论的补充完善。而至于人们对社会学科的更高要求,我想或许要从学科本身做起,将学科发展得更为系统,这也会使得理论不只局限于解释已有现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