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有效动手操作“三关注”学位

更新时间:2024-03-26 点赞:7825 浏览:2479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小学数学新课标》在教学理念上指出,数学学习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过程,动手操作是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数学教材呈现的知识具有抽象、单调的特点,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学习上存在着很大的困难。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以直观、形象为主,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我们教师为学生搭建从形象到抽象的思维平台,使学生高效地构建知识。在动手活动中,学生亲历知识发现的过程,在头脑中形成立体化、直观化的知识形象,从而有效化解数学学科与小学生思维特点之间的矛盾,引导学生有效的数学思维,提高学习的效率。然而,要实现以上的操作效果,不是在课堂上有操作就行,很多教师在操作设计上过于随意,将动手只停留在形式化的层面,反而浪费了有限的教学时间,造成效率的下降。对此,笔者认为小学数学动手操作的有效教学设计需要关注以下三个点。

一、关注学生的操作兴趣是前提

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他才能集中精力,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从而实现高效的学习效果。同样的,动手操作也只是学习的一种形式,学生只有对活动感兴趣才能提高操作的效率,教师在进行操作活动设计时,也必须从小学生的兴趣特点、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出发,关注学生兴趣的有效激发。
例如,在上《认识三角形》的内容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了有效的操作活动。首先,使用多媒体呈现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图形,如红领巾、自行车的车架、老房子的房顶等,让学生在这些具体的事物中找一找隐含着的三角形,获得直观的感知。接着学生动手画一画。学生使用手中的尺子画三角形活动,在画出三角形的过程中,体验三角形的特点,并说一说自己在画的过程中获得的认识。这样的活动使他们具体地感知三角形具有的三条边、三个角的构成要件。最后,让学生摆一摆。学生在摆学习用小木棒的活动中,发现不是所有的三根小棒都可以摆成三角形,这样的问题又引起了他们的思考热情,从而探究出了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在这一教学案例中,学生在直观情境的推动下,产生学习三角形的兴趣,在动手画的活动中,学生由生活中真实的三角形抽象出了数学上的三角形,获得了成就感,画三角形的意愿很高。在第三个环节中,学生通过活动发现了问题,驱动了他们探究的兴趣,推动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实现了有效的教学。

二、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策略

新课程理念提倡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动手操作活动也是如此,不能只作为教学活动的小点心,也不能只看操作的结果,要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到个活动的过程,使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知识,学会学习。例如,在探究计算的方法、策略时,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有效的操作活动,在操作中展开数学的思考,自主地归纳出应有的知识。
在上《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我设计了以下的动手操作活动。创设教学情境,孙悟空采到了一堆水果,一共有49个,现在要平均地分给唐僧师徒四人,该怎么分呢?然后,指导学生拿出学习用小棒,一共4捆多9源于:科技论文写作www.618jyw.com
根,进行动手操作,探究分的方法。他们通过摆弄小棒,先将整捆的四捆每人分一捆,既1个10,然后将剩余的9根每人分两根,剩余1根。然后继续进行这样的分小棒活动,得出36÷3、54÷4等的计算结果。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逐渐懂得了一些除法的规律,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总结出了除法的一般性算理。
在这样的操作活动中,学生为了得出计算的结果,在过程中进行了有效的探究和思考,在思维的过程中,直观地感知了除法的规律,教师在此基础上,只需适当的点拨,就能使学生归纳出算理。

三、拓展操作体验方法——引导学生“用”数学

《数学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对此理念的理解,很多教师往往还是不够深刻的,仅仅将生活化停留在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上。在教学过程中,生活化的数学更应该体现在深入生活实际之中,在生活中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在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时丰富数学体验,迁移和升华知识。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化问题的探究之中,将有限的课堂拓展到无限的生活大课堂中,获得更大的动手操作空间,实现高效的学习。
例如,在学习了圆这一单元的知识后,我让学生根据学到的圆的确定、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等知识,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学校为了美化校园,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准备在教学楼前建造一个圆形的鱼池。那么,需要多大的面积呢?需要建成怎样的鱼池呢?学校准备请设计师进行规划,但是我们觉得还是发挥学校所有师生的智慧可能更好。那么,同学们,你们觉得怎么设计好呢?请你们利用课外的时间研究一个设计方案出来好吗?这样的研究性任务,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像模像样地设计鱼池的位置、大小、鱼池周边的美好、引水等,同时还计算鱼池的面积、池边的周长等。
在这样的研究过程中,学生自觉地应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仅学以致用,提高了动手能力,还深刻地认识到圆知识的实际意义,反过来又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
总之,动手操作是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有效教学形式,也是小学课堂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活动。教师在开展活动时,一定要从有效教学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兴趣、思维等层面,打造生动、高效的数学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三阳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