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就业指导就业指导中风险决策实践与模拟

更新时间:2024-04-11 点赞:16889 浏览:7124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为帮助大学生在就业前景不确定时做出更合理的决策,基于风险决策理论探讨了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框架,并通过蒙特卡洛法来模拟其实践效果。首先,拓展出“期望机会成本”的概念,提出了“期望剩余—期望效用—最大可能性—硬币”的就业决策标准。其次,分别从大学生决策和就业指导的角度构建了4步决策分析框架和6步指导框架。最后,以对某毕业生的就业决策指导为例,展示了利用风险决策来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实践与模拟效果。
关键词: 就业指导;风险决策;期望机会成本;实践;蒙特卡洛模拟
1673-8381(2013)04-0119-06
自从1999年我国实行大学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制度逐步从统一包分配过渡到双向选择和自主择业,大学生就业观念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转变。相比之下,面对市场经济下不确定的就业环境时,大学生理性地做出就业决策的能力却相对滞后。比如,2012年考研的人数相比2011年增加9.6%达到了约165.5万人,这其中有人是出于对科研的热爱,有人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也有人是盲目跟风。“考研热”的持续升温反映出部分大学生就业决策时的盲目性。再比如,全国的大学生蚁族人数仅北京地区就达10万之众的现象反映出部分大学生留恋发达城市以及恐惧去城乡基层或中西部地区就业。造成这种就业选择盲目性和对就业风险恐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学生面临不确定的就业选择时缺乏科学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因而难以做出最优的决策。适当的就业指导可望推动大学生就业决策能力的提高。
当前,高校相应的就业指导网站和课程确实给了学生一定的帮助,不仅为他们提供了有价值的就业形势分析与求职面试方法和技巧,还缓解了就业压力带来的心理负担,但实际上当大学生面临就业选择时,依然比较迷茫和无所适从。其原因一方面是大学生涉世不深,对国情和社会缺乏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则是他们缺乏在不确定环境下进行风险决策的科学知识,这提醒我们有必要积极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方法。高校的就业指导本质上就是协助学生面对不确定的就业环境时做出更明智的就业决策,因而本文重点关注从风险决策方法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然而,这方面的研究尚为少见。2009年康远志从收益与成本的角度考虑了大学生去基层就业的风险[3],但是其考虑成本时仅仅是机会成本而不是风险情形下的期望机会成本,并且尚未涉及大学生就业指导框架的构建和实践效果的模拟。事实上,期望机会成本考虑的成本综合性更强,更源于:普通论文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贴近于平均现实,而对决策的模拟则可以展现未知决策中的差异性。因此,本文尝试用期望机会成本和风险决策理论,从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要、指导教师对于就业指导的实施两个方面,分别构建就业分析框架和就业指导框架,并通过具体的案例来模拟指导实践的效果,以期为大学生的就业及就业指导提供一种新的思考视角。

一、 就业选择的风险决策分析

(一) 风险决策分析简介

决策是人们普遍遇到的一种选择行为,其困难在于如何从多种方案中做出正确的选择,以便获得好的结果或者达到预期的目标[4]475。决策分析是从若干可能方案中按一定标准选择其一的定量分析方法。根据备选方案的未来状态确定与否,可把决策分析分为:确定型、不确定型、风险型[4]476。其中,风险决策问题通常存在着多个可以用概率事先估算出来的自然状态及决策者的一个确定目标和多个行动方案,并且可以计算出这些方案在不同状态下的收益值。常用的风险决策分析技术有期望值法和决策树法。期望值法是根据各可行方案在自然状态下收益值的概率平均值的大小,决定方案的取舍,其决策准则通常有期望收益最大准则和期望机会损失最小准则[4]427。而决策树法有利于决策人员使决策问题形象化,把各种可以更换的方案、可能出现的状态、可能性大小及产生的后果等绘制在一张图上,以便计算、研究与分析,同时还可以随时补充信息[4]430。

(二) 就业选择风险决策分析视角的合理性

就业关系到大学生的前途,虽然老师和他人可以给一些建议和指导,但选择权最终还是应该由学生自己来决定,所以就业大学生是真正的决策者。由于毕业临近时大学生的选择往往不止一种,并且各种选择的结果也是不明朗的,所以他们实际上是在一种不确定的环境下做出就业决策的,因此是一种不确定型的选择。但由于就业指导的意图就是减少学生对就业的完全不确定性,帮助学生搜集信息,所以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虽然不知道未来究竟是何种状态,但却可以得到各种状态出现的风险可能性大小,所以在就业指导下的就业决策应该是一种风险决策。

(三) 就业选择风险决策标准

确定了决策人和决策类型后,为了进行决策分析,我们需要确定一个合适的选择标准。由于就业的先验概率已知,不确定型决策中的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对于就业指导下的就业选择都不合适,等可能原则在对于未来所有状态均不清楚的情况下是可以考虑的。最大期望收益准则简单易行,但是由于没有考虑机会成本,所以很可能导致学生在决策时错失良机。机会成本指的是选择一种方案时所放弃的最有价值的那个方案所获得的价值[4]479。而在实际做决策的时候,由于各种备选方案的未来状态是不确定的,所以直接采用机会成本,很可能因计算的成本太大而使得做出的决策过于保守。鉴于上述考虑,本文并不打算采用机会成本,而是采用“期望机会成本”。
1. 期望机会成本和期望就业剩余。本文拟任意选择其中一位毕业生作为研究主体。假设该毕业生面临n种选择方案,且选择第i个方案时可能出现mi种状态,其中1≤i≤n。设EUi表示该学生选择第i个方案的期望效用值,Pij表示采取第i个方案出现第j种状态时的概率,其中0≤Pij≤1,且∑mij=1Pij=1。令Uij表示对应的效用值,对于风险中性的学生可以直接理解为收入值,对于风险偏好或厌恶型的学生可引导其将幸福归属感折合表达为与收入同单位的数值。则该生选择第i个方案的期望效用: EUi=∑mij=1UijPij(1)
令ECi表示选择第i个方案的期望机会成本,Pir表示放弃方案r,选择方案i的可能性大小,其中0≤Pir≤1,且∑nr=1r≠iPir=1,则期望机会成本:
ECi=∑nr=1r≠iPirEUr(2)
式(2)中的EUr是被放弃的方案r的期望收益,因而从成本的角度考虑也就是选择方案i而放弃方案r的机会成本。根据经典经济学中机会成本的定义,容易知道这个期望成本小于经典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它更能体现在考虑选择的成本上对已有信息(先验概率)的充分有效利用,因而使得学生的就业选择不至于太保守。为了刻画出学生从每个选择方案的实现中的所获,本文将之类比于消费者和生产者从一笔交易中获得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5],并取名为“期望就业剩余”,定义为“期望效用与期望成本之差”。令ESi为选择第i个方案的期望剩余,则
ESi=EUiECi=∑mij=1UijPij∑nr=1r≠iPirEUr(3)
这样选择每个方案的期望就业剩余显然低于选择该方案的期望效用,所以又为学生排除了一定的主观性。
2. “期望剩余—期望效用—最大可能性—硬币”决策标准。由于学生就业既关系到前程又关系到稳定,所以做出的决策既不能太保守又不能太冒进,因此本文建议学生采用“期望剩余—期望效用—最大可能性”与抛硬币原则相结合的决策标准。其基本思想是在充分利用已有信息的基础上,在尊重学生个人理想的同时较客观地考虑机会成本。该选择标准具体为:首先选择“期望剩余”最大值对应的方案作为最优方案;如果有多种不同的方案使得“期望剩余”相等,则选择其中对应“期望效用”更大者对应的方案作为最优方案;如果进一步还有多种不同的方案使得“期望剩余”和“期望效用”同时相等,则选择其最大概率对应效用最大的方案;倘若仍有相同者,则依据随机掷硬币的结果选一个即可。

二、 就业框架的构建

(一) 学生就业决策框架的构建

对学生而言,可以将整个就业风险决策分为以下四步决策过程。
第一步:比较期望剩余ESi。if存在唯一的k使得ESk=max1≤i≤n{ESi},则选择方案k;if存在k和l使得ESk=ESl=max1≤i≤n{ESi},则方案k和l在“期望剩余”标准下无差异,进入第二步。
第二步:比较期望效用。if EUk>EUl,选择方案k;反之,选择方案l;如果EUk=EUl,则进入第三步。
第三步:比较最大可能效用。if方案k和l对应的最大概率分别为Pkf和Plg,则比较其对应的效用即可。依照前述记号即比较Ukf和Ulg。如果Ukf>Ulg,选择方案k;反之,选择方案l;如果ESk=ESl,Ukf=Ulg,则进入第四步。
第四步:抛硬币。因ESk=ESl=max1≤i≤n{ESi},且EUk=EUl,Ukf=Ulg,所以方案k和l已经在三个最主要方面对毕业生无差异了,不妨简单地通过抛硬币来选择。

(二) 教师就业决策指导框架的构建

对应于学生的就业决策,就业指导教师的决策指导框架可以按照如下六步来构建。第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确定其备选方案;第二步:指导并帮助学生搜集信息,找到各备选方案的未来可能状态及收益;第三步:指导学生确定自己在各种状态下的效用,并计算出各方案的期望效用;第四步:指导学生想象并确定,若放弃一种方案,那么选择其他方案的可能性大小以及放弃的每一种方案下的可能收益,从而计算出各方案的期望机会成本;第五步:指导学生计算出各方案的期望净收益;第六步:指导学生按照“期望剩余—期望效用—最大可能—硬币”选择标准进行风险决策。

三、 就业指导框架下就业选择案例分析与模拟

(一) 就业决策指导框架的案例分析

假设某高校毕业生李某希望得到老师王某的就业指导,那么,王老师就可以按照上述构建的六步框架展开就业指导实践。
第一步:指导李某确定备选方案。假设经过仔细分析和信息搜索,确定有四个备选方案:A“继续读书”;B“到甲单位就业”;C“到乙单位就业”;D“自己创办公司”。所以n=4。假设这4种选择的未来状态都是不确定的。那么他的最终决策取决于他的备用选择和各自的预期结果及其可能性。王老师的工作可以进入下一步。
第二步:指导李某搜集信息,找到各备选方案的可能未来状态及收益。假设经过努力,确定任意一个备选方案的预期结果可分为“成功,失败和中等”三种状态,即mi=3。进一步地,假设经过信息分析获知:对于方案A“继续读书”而言,李某成功的收益为0.8,而成功的概率为0.4,于是李某采取方案A并获得成功的状态就可以用一个反映其收益和概率的二维数组表示为(0.8,0.4)。类似地,如果李某采取方案A并遭遇失败的收益为0且失败的概率为0.4,则李某采取方案A遭遇失败的状态可以用二维数组(0,0.4)表示。如果李某采取方案A并结果中等时的收益为0.4且该状态发生的概率为0.2,则李某采取方案A且出现结果中等的状态可以用二维数组(0.4,0.2)表示。因而对于方案A“继续读书”而言,李某处于成功、失败和中等的三种状态可以分别用二维数组表示为:(0.8,0.4)、(0,0.4)和(0.4,0.2),其中每个二维数组的第一个分量表示该状态下李某的收益,而对应的第二个分量表示李某处于该状态的概率。
同理,对于方案B,可以将李某处于成功、失败和中等的三种状态分别用二维数组表示为(3,0.5),(-1,0.3),(1.8,0.2);对于方案C,可以将李某处于成功、失败和中等的三种状态分别用二维数组表示为(4,0.4),(-2,0.3),(2,0.3);对于方案D,可以将李某处于成功、失败和中等的三种状态分别用二维数组表示为(10,0.3),(-5,0.3),(3,0.4)。接下来,由于继续读书或参加工作或自己创业对于学生而言获得的不仅仅是实际的经济收益,更重要的是一种心理的满足,所以老师的工作进行到了第三步。源于:论文网站大全www.618jyw.com
摘自:硕士论文答辩www.618jyw.com
源于:免费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