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辅导员浅析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不足及策略

更新时间:2024-02-16 点赞:23356 浏览:9958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在新时期,社会发展对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本文通过对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角色定位模糊、流动性大、缺乏职业认同感、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领导认识、培养专家型辅导员、完善辅导员管理体制、建立辅导员业内循环机制等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促进民办高职辅导员队伍自身的建设及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对策
1674-9324(2013)45-0026-0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虽然民办高职院校和普通公办院校在教育任务上是一致的,都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由于民办高职院校和普通公办院校在办学主体、管理体制等方面的不同,造成了辅导员队伍的显著差异。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是民办高职院校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措施,也是民办高职院校不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纵观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还处于探索和形成阶段,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深刻反思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完善其解决路径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

一、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民办高职院校和普通公办院校相比,办学主体、办学理念、管理体制、教师结构、学生层次等有较大的差别,这些因素也造成了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特殊问题。
1.角色定位模糊。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国家最高教育行政部门从宏观上界定了辅导员的角色,明确规定了辅导员的首要任务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但是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辅导员所带的班级和学生人数急剧增加。针对目前民办高职院校正处于发展阶段、领导重视不够、体素质不高等特征,辅导员整天忙于处理日常事务。党团建设、学风建设、就业指导、宿舍管理、活动组织、综合评定等都成了辅导员的日常工作,辅导员整天奔波于学校各部门之间,无暇顾及学生的思想、学习和心理动态,常常是问题发生了以后才急于补救,成了学校的“消防员”、领导的“警务员”、学生的“全职保姆”。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辅导员角色模糊、职责定位不清的现状。
2.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待遇低、地位低、前景渺茫是压在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身上的“三低现象”。“三低现象”正是影响辅导员队源于:论文范文网www.618jyw.com
伍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据调查,辅导员月收入在1000~2000元之间的有477人(调查对象共648人),占73.4%,包括电话补助、加班费、交通费等,他们的年收入与相同级别的专任教师相比只有其三分之二,甚至更少。从辅导员队伍的结构看,辅导员在年龄上呈现两极分化现象。一方面,多数民办院校聘任应届毕业生或工作经验少的社会人员担任辅导员。这类人群在工作中摸索着适合自己的一套学生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工作有,同时又不安于现状,将辅导员岗位作为“跳板”,一有机会就转岗、转行、学历提升,导致辅导员队伍人才资源的严重流失。另一方面,返聘现象在民办高校比较普遍,学校聘任部分离退休人员回校做辅导员。这类人群人生阅历丰富,在工作中能将自己毕生所得传递给学生,但是他们安于现状,工作难以创新,很难适应新时期大学生开放、充满活力的思想。正因为这样,辅导员“临时岗”的概念在高校中逐渐形成。大部分人都认为,辅导员就是纯粹的“办事员”,只要与学生有关的事情都可以汇集到辅导员这里,学校任何部分都可以“吩咐”辅导员。长此以往,辅导员“勤杂工”的地位明显上升,“教师”与“管理者”的身份却急速下降。基于上述两点,辅导员自身也认为,辅导员工作干不出成绩,即使有一些成绩领导也不会重视,觉得前途一片渺茫,大部分精力都用在思考转岗、转行、学历提升等与美好前程休戚相关的大事上了。
3.缺乏职业认同感。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历史赋予辅导员的责任是神圣而光荣的,但由于诸多原因又导致他们缺乏正确的职业认同感,常常感到工作迷茫、前途渺茫。主要表现为:职业认识不深刻,职业情感投入过少,职业意志不坚定。部分辅导员不能悦纳自己辅导员的身份,没有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所从事职业的价值,甚至怀疑工作存在的意义。在辅导员队伍中,存在“中转就业”的思想,在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前,将辅导员岗位作为休息的驿站。具备这种观念的人,没有具备“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这个最基本的条件,更谈不上职业情感的投入。即使坚持在辅导员岗位多年,思想也不够稳定,不能安心工作,千方百计寻找更好的“归宿”,更没有将辅导员作为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在民办高职院校中,由于管理成本的控制,领导不够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没有给辅导员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也从外部环境上导致了辅导员缺乏对职业的认同感。
4.辅导员综合素质不高。《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指出,辅导员的选聘应当坚持如下标准: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具有相关的学科专业背景,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接受过系统的上岗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然而,在部分民办高职院校,学校为了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的投入,选聘部分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无关的优秀毕业生留校工作,忽视了辅导员工作的本质在于“辅”、“导”。从辅导员的专业背景看,辅导员需要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文化知识。在现实中,辅导员队伍的学科背景复杂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去甚远,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辅导员队伍的“非专业化”,缺乏相应的科学性与规范性。从学校管理体制看,辅导员上岗后的继续教育非常欠缺,认为辅导员只要能“看”好学生,能完成学校或院系交给的工作就大功告成。这就使得大部分辅导员跟着自己的感觉走,经验是工作致胜的唯一法宝,结果辅导员不能深入、科学、系统地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使问题更加严重恶化。

二、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方法探析

1.提高领导认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是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的有力保障,这种重视和支持主要表现在思想、舆论和政策三个方面。思想支持主要是指学校要从工作、生活和学习等方面关心辅导员,经常深入基层考察、调研,了解辅导员对学校发展的意见,了解辅导员的个人需求,从现实帮助辅导员,让其真正地体会到自己时刻处在一个和谐、温暖的环境中;舆论支持主要表现在学校要运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宣传辅导员的良好形象,让大家知道辅导员的工作,并参与其中,调动一切宣传途径宣传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政策支持是指学校要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制定适合本校、有利于辅导员自身发展的政策、规定,让辅导员保持高积极性,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懈努力。学校的重视和支持是改变辅导员地位、稳定辅导员队伍、增长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重要前提。
2.培养专家型辅导员,提高辅导员的自我实现价值。工作本身没有贵贱之分,而对于工作的态度却有高低之别,收获是成功还是失败,在于你拥有怎样的态度。辅导员队伍有着专业背景复杂化的特点,我们可以把这一弱势通过一定的手段将其转化为辅导员的优势和特色。学校应该鼓励辅导员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自己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将其与自我实现的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多数辅导员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学校应根据辅导员自身的专业特点、人格特征、兴趣倾向、职业规划等,将辅导员培养成管理专家、心理专家、职业生涯规划专家、就业指导专家、教育专家等,充分挖掘出辅导员的自身优势。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当辅导员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了一种习惯,在工作中找到了高成就感、自豪感,真切地感受到离人生价值越来越近时,工作就有了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推动学校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3.完善辅导员管理体制。辅导员的培养应纳入高等学校师资培训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享受专职教师培养的同等待遇。专职辅导员可以按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的要求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支持辅导员在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上攻读相关专业学位,鼓励和支持专职辅导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专门人才。在民办高职院校中,根据辅导员“非专业化”程度高的特征,必须制定一系列关于辅导员继续教育的政策,以利于提高整个辅导员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让辅导员感受到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终生事业。通过政策支持,将辅导员作为学校党政干部、“两课”教师、学科骨干教师的优先后备人选,扩大辅导员的发展前景。最后,在职称评定中,实行辅导员单独评审,依据辅导员的实际工作能力,专门设立辅导员职称评定规定,为辅导员职称评定创造有利条件。
4.建立辅导员业内循环机制。公办高校的在职教师学习、提升实践能力,可以通过学历、培训、挂职等多种途径进行,而民办高校却不同。民办高校辅导员学习的方式一般包括学历、培训等一些常规手段,对于挂职锻炼却很难做到。但我们可以通过变相的挂职锻炼来提高辅导员的综合能力,建立辅导员“业内循环机制”。业内循环机制包括校内循环机制和校外循环机制。校内循环机制是指根据辅导员自身特点,选拔一部分辅导员到其他职能部门进行一段时间的挂职锻炼。这样不仅能使辅导员更多地了解其他部门的工作性质、工作方式、工作制度,也能让其他职摘自:写论文www.618jyw.com
能部门深入地了解辅导员的工作。这既是一种工作上的交换,更重要的是一种沟通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闭门造车的现象,也为建设文明、和谐的校园创造了有利条件。校外循环机制是指学校通过一定的方式,与其他兄弟院校进行一定时间的辅导员“置换”或挂职锻炼。这种“走出去,引进来”的置换方式其本质在于引进优质的教育理念、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为开放式办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民办高职院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和谐”、“创新”、“开放”的良好氛围,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工作职责、工作对象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为迎接新时代的挑战,民办高职院校必须建立一支思想过硬、专业扎实、能力强大的职业辅导员队伍,开创辅导员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Z].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号.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教育部令第24号,2006,7.
[3].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现实与思考[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07.
[4]成杰,王宗花.态度胜于能力[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8,2.
作者简介:毛旭(1985-),男,四川成都人,本科,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