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德育重视家长在幼儿德育过程中意义学术

更新时间:2024-01-17 点赞:6594 浏览:2043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做好幼儿德育工作,家长有其不可忽视的作用,应注重家校联合。尤其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的示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范作用。
关键词:幼儿园;德育;家长;家园合作
“幼儿园品德教育不但对幼儿个体一生品德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全社会的幼儿德育具有示范、引领、辐射的重要作用”。然而,资料和现状调查表明,传统的幼儿品德教育的方法是说教,导致我国“幼儿园德育低效性问题”普遍存在。解决幼儿园德育低效性问题成为事关提高我国幼儿德育整体水平的重要课题。本人对所搜文献资料梳理以后,发现关于品德教育的研究更多的是笼统的概述,忽视家长的作用,教师和家长不当的教育方式造成目前的“道德缺失”现象。所以,我通过对“幼儿园叙事品德课程”的建设来进行家长的角色探讨,从家长方面、幼儿教师方面、幼儿园管理者方面着手,了解目前家长的角色定位,从而比较这三种观点之间存在的差距,对家长在幼儿园品德课程建设中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所谓叙事品德课程是以德育叙事的方式建构的课程,即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出发,有目的地选择、组织品德故事建构主题网络课程以为幼儿提供综合性的、有益的经验。课程是以故事为切入点,以品德教育为主线,以叙事的方式建构主题网络,同时以家园共育为特色,以情境教育为基本途径的幼儿园课程。

一、目前幼儿家长在家园德育建设中的缺席成因

1.幼儿园教育目标“假、大、空”,家庭教育目标现实功利

目前幼儿园教师所依据的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它是“完人”的教育,是超越平民的教育。它要求“教师要根据本《纲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基本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的执行”。但目前幼儿园教育目标出现“假、大、空”的现象,教育就像一朵浮于半空的云,飘不到宇宙成为星宿,也落不得地上生根发芽。
而幼儿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则立足于在残酷现实中获得生存的资本。家长对于幼儿的发展,普遍存在一个问题:过于急功近利,忽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片面地追求孩子知识能力的提高。纵观幼儿园和家庭双方的教育目标,二者之间存在不一致性,必然导致双方的合作出现问题,家长在家园合作中缺席。家长和教师的共同问题是说教过多,导致目标形式化、目标内容片面化。

2.家园合作中家长缺乏主动性,教师缺少引导,导致家园教育内容脱节

出现教育内容脱节的主要原因是家长没有充分认识到和幼儿园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合作要点,家长仅仅局限于孩子的知识能力、生活卫生。家长普遍关注“书面知识”,回家以后家长会帮助孩子复习,教师和家长交流的无非也就是“孩子的画怎么样?”“孩子讲故事进步了”等等。然而,教师在一天的生活中渗透给幼儿的远不止这些内容,包括情感、道德、秩序、习惯的渲染(幼儿抢凳子、推人、乱丢垃圾、抓饲养角的小鱼等事件处理)。对于一些潜在的道德规则教师在幼儿园能够给予幼儿一个正面的榜样师范,而回到家以后,家长却往往忽视这些,对于幼儿园的教育不能延续、深化下去,导致幼儿园教育内容和家庭教育内容出现脱节,幼儿在园和在家处于两种标准之中,很难养成良好的道德观、道德行为。
3.家长言行不

一、导致“道德缺失”

家长言行不一,就会缺乏榜样作用。从我们的调查结果中反映72.73%的家长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以说教为主,14.29%的家长会在说教时辅以榜样示范,另外11.69%的家长则是比较理想的方式,以讲故事、情感诱导的方式教育孩子,还有1.3%的家长会任其发展。相比较笔者统计家长方面反映的数据家长在意识层面认为说教的同时要做出榜样示范的占58.52%,二者反映的数据存在44.53%的差距。所以说,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言行不一,不能够给幼儿一个好的榜样示范。同时,家长也缺乏教育情境,难以使幼儿形成良好、稳定的道德品质。

二、家园合作实现幼儿德育新突破

1.家长成为幼儿园课程合作者,实现家园教育目标一致

达到教育目标一致的首要条件是转变家长的观念,使家长成为幼儿园的提供者。我认为应该“转变家长的观念”。家长蕴含的教育资源是丰厚的,转变家长观念有利于使家长成为幼儿园信息的提供者,将家长纳入到构建道德教育情境、保持教育情境、运用教育情境的合作活动中。强调在儿童、教师、家长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产生课程目标,并采用“目标”的表述方式,它的目的是实现幼儿传统的课程观认为的课程就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或者是幼儿在幼儿园学习各门学科的总和,并注重“心智和身体”的“共同”发展,培养人的基本人格。柏拉图说:“心智和身体决不能一个得到训练,而另一个没有训练,两者同样需要指导,好像两匹马配合起来合力拉车一般。”

2.家长成为幼儿园叙事品德课程参与者,实现家园教育内容衔接

不同的目标取向下的课程内容不同。家长将幼儿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现和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作为评价幼儿园教育有没有效果的直接标准,这必然导致家长在选择教育内容时局限于教材书本知识,而这又是与叙事品德课程的内容选择相冲突的。叙事品德课程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它的课程内容是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的学习经验,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的,即“根基性”,它应解决人生及发展最基本的问题。最大的特色是将家长的教育纳入课程内容中,注重通过家庭环境、家庭生活方式、家长自己的言行影响幼儿,“唤醒、发展和激发孩子的全部力量和全部素质”,以培养幼儿热爱学习的精神,提高幼儿获得知识、吸收知识的能力,具备健全健康的心理,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对于儿童来说,自己的家庭生活本身成为一种与自己生活不同的外界生活,并成为他的生活楷模”“父母必须始终注意到这一事实”。所以应将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在家庭中延伸,将课程内容渗透到家庭中去,使家长成为幼儿活动的督促者、课程材料的提供者、幼儿经验的提供者、课程活动的参与者,以达到家园同步教育。源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www.618jyw.com

3.家长成为幼儿园叙事品德课程实施者,实现家园教育方式科学化

在叙事品德课程的实施中,幼儿教师是以故事为切入点的,采用叙事的方式,使幼儿建立道德意识,利用故事中的正面人物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诸如对生命和自由的尊重、对他人的责任、诚实、公平等)。3~6岁幼儿道德认知不守恒,即同样的行为规则出现在父母身上就愿意遵守,而出现在其他人身上则不能够遵守。纵观目前家长的教育方式,普遍以传统的说教、放纵的方式进行品德灌输,或偏重于道德,或偏重于知识技能。作为幼儿服从的权威,家长的这种做法与叙事品德课程的道德教育的方式要求不相符合,教师应帮助家长运用“叙事”的方式,引导幼儿将道德知识内化为行为习惯,提高家长的道德践行能力,应引导家长将幼儿园课程内容连续的、整合的、言行一致的实施下去,以达到行为习惯化。
(1)创设一定情境。幼儿园的任务是筛选好合适的故事,帮助家长叙述、剖析、解读故事,通过对偶故事、两难问题的解决引导出一个情感主线贯穿于幼儿活动的各个领域,引起幼儿的换位思考,以使幼儿从内心深处接受道德价值,形成道德信念。家长的角色就是将幼儿园的教育情境迁移到家庭中去,具体地实施情境。
(2)榜样、道德行为习惯化。为达到道德行为的习惯化,家长的实施者身份要求家长以身作则,利用幼儿好模仿的特点为幼儿提供正面榜样来进行道德的内化熏陶。家长的榜样意识应时刻铭记于心,达到榜样行为习惯化以后,才有可能给幼儿以权威正确的示范,纠正幼儿的道德认知不守恒。
(3)要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道德行为的训练。在故事情境、榜样均已具备的条件下,要对幼儿进行道德行为的训练,以达到道德行为的习惯化。
参考文献:
郑富兴.美国中小学品格教育实践中的故事法探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11).
丁锦宏.道德叙事:当代学校道德教育方式的一种走向[J].中国教育学刊,2003(11).
[3]周勇.论道德教育的叙事方式[J].专题研究:德育叙事,2004(01).
[4]虞永平.论幼儿园课程审议[J].学前教育研究,2005(01).
[5]陶金玲,鞠庆平.幼儿园叙事品德课程中主题故事的筛选[J].山东教育,2009(05).
[6]陶金玲.教育戏剧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探析[J].中国教师,2012(06).
[7]李生兰.幼儿家庭教育[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8]李生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8.
[9]卢乐珍,楼必生.幼儿道德启蒙的理论与实践[M].福州教育出版社,1999-06.
(作者单位 孙咪:上海市浦东新区书院镇石潭街书院丽泽幼儿园 陶金玲:南京师范大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