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教学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理性深思结论

更新时间:2024-02-07 点赞:7689 浏览:2474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教师们在领会课改精神,不断总结,不断提高的同时,也感觉到课改的确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笔者结合自身实际和平时听课思考,认为落实语文新课标还须走出五大误区。

一、教师由“填鸭人”变成了“守夜人”

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十分明显,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评价都由教师单方面决定,面对嗷嗷待哺的学生,教师就相当是“填鸭人”,这种角色的局限性显而易见。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尊重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的主要方向和主体内容,这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体现了对教育规律的尊重,更是我们对传统语文教学做了深刻反思之后的必然选择。但是,有些教师对此理解出现偏差,为了让学生自主,教师主动让了“平等中的首席”位置,甚至不组织课堂教学,退出教学舞台,成为一个奉行“管得越少越好”的“守夜人”。这种角色的错位,会使教师从牵着学生鼻子走变成跟在学生屁股后面走,不利于发挥教师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的角色作用。因此,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其丰富的阅读经验引领课堂教学的主流,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积极性的同时,不忘正确导向,开启思维,适时示范,精要点评,这样课堂有了“主心骨”才会走向更高的殿堂。

二、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遭“冷落”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对传统语文教学重知轻能弊端的有力矫正。
矫枉不能过正。有时在听课过程中常见“你觉得哪里最精彩?”“文章哪里令你最感动”,这些问题本身提得很好,但是我们在设计这些环节时常常忽略了目的性,你想让学生通过说“精彩”、“感动”得到什么?是对写作手法的了解?还是对内在含义的领悟?学生应从哪个角度,用什么方法和思路去说明“精彩”、“感动”的缘由呢?无目的提问,随意的回答,既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也不能教给学生相关语文知识。事实上,获得知识是创新实践的基础,没有知识,能力发挥只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课标同样把获得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具体目标,只不过要求改变其传授过程和传授方法,要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而已。
因此,我们应理解新课标中语文素养的含义,既要把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也要克服浮躁心态,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积累知识,从而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合作学习演变成“拉郎配”

新课标指出,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由于合作学习尚处于探索阶段,什么时候合作学习,怎样进行合作学习由教师主观确定。有的教师把合作学习作为落实新课标的一种装饰,无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要,大事小事都要求合作学习,使合作学习呈泛滥之势;有的教师把合作学习理解为成立合作组忽视学生在合作学习前的准备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没有对小组成员科学合理地分工,没有交代各自的任务而只简单的一句现在开始讨论,试想学生如何能交换自己的思想看法,如何能对问题深入探讨,这样的合作学习,既费时费力,又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格式www.618jyw.com
果,合作学习演变成为一种“拉郎配”。
新课标所提倡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是我们的教学目标,而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和方法。即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语文学习中何时让学生自主,何时让他们合作,探究,用怎样的形式来实现,都取决于教学目标的要求。

四、有序的课程体系演变成了各种知识的大杂烩

新课标指出,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有选择地、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标,帮助教师提高水平,发展特长,开发和利用各方面的课程资源,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但有时容易使一些教师脱离教材本身的规律和要求,一方面把许多非语文的东西,如语文课文中涉及的物理、化学等方面的专业概念等,纳入语文教学的范畴,大加阐释,把自己变成杂家,忽略了语文教学的重点;另一方面把通过课外搜索到的资料、信息由科学补充变成教学中的重点,喧宾夺主,学生的知识面表面上得到了拓宽,但大杂烩的学习极大地损害了语文教学的系统性和规范性。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因此倡导综合性学习,也应该以尊重语文的学科特点为前提,讲究教学的系统性和规范性。

五、教课变成了演课

新课标要求拓展运用语言文字交流的途径,学会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交流。但有的教师夸大了语言交流途径的作用,过于注重形式的运用,把教学变成了表演和展示,一时间,课堂上活动多多,形式多多,但“繁华”落尽,学生的课堂收获却少之又少,纷繁的活动形式吸引他们更多的注意力。文本的解决时间少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少了,对语言的运用时间少了,这种将教课变成演课,重形式,轻实效的做法,实际上是对新课改的一种曲解和误导。
新课标肩负着革除传统语文教学弊端,推动语文教学朝着健康方向发展的重任。不仅是一次语文课程的改革,更是一次语文学习观念的改革,上述误区的存在对新课标的落实是不利的,我们一定要在教学实践中正确把握语文新课标的精髓,努力探索,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去谱写课程改革的新篇章。
(胥清华 江苏省徐州市田家炳中学 22120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