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词汇习得策略对中国二语词汇附带习得效果作用和影响

更新时间:2024-02-27 点赞:20998 浏览:880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母语和第二语言学习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语言学家们在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有效的二语词汇习得方法,希望能够帮助第二语言学习者成功且有效地习得二语词汇。近几年来,一些语言学家就第二语言词汇习得提出一些新的想法和建议,他们以为|教育论文网|重形式教学法固然起源于第二语言的语法教学,但也可以被运用到第二语言的词汇教学与学习中,这种教学方法会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词汇习得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基于这一想法和建议的实证性研究也相继展开.在早期的一些研究中,大多数研究者把考察的重点放在具体教学手段对二语词汇习得效果的研究上,例如词典的使用,注释的使用和词汇意义的协商等方面.这些研究的结果显示将重形式教学法纳入词汇教学能够极大地促进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词汇习得。但是,这些研究大多数都是独立性的研究,没有与以意义为中心的教学法作对比,进行对比性的实证研究,因此它们只为重形式教学法在第二语言词汇习得方面的作用提供了间接的证据。后来,一些研究者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对以意义为中心的教学法与重形式教学法在第二语言词汇附带习得方面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同时还将包含翻译任务的对比分析法引入了这项研究,来考察这三种方法在第二语言词汇习得方面的效果。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融入了对比分析的重形式教学法在第二语言词汇附带习得方面的效果要优于其他两种词汇习得方法,是一种最为有效地二语词汇附带习得方法。这项研究的结果固然为重形式教学法对二语词汇附带习得的效果提供了直接的证据,但由于受试者的语种限制,使得该研究结果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项研究在以其他语言为一语的第二语言学习者身上是否能够得到同样的结论还有待进一步考证。本研究中的受试者是以汉语为母语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考察了包含不同任务类型的三种词汇习得方法在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第二语言词汇附带习得方面的效果,希望能对三种词汇习得方法的效果作进一步的研究与核实。该研究一共有两个研究问题:(1)三种词汇习得方法在中国大学生第二语言词汇附带习得效果上是否存在明显性差异;假如存在,这种差异在目标词延时后测中是否依然明显?(2)融入对比分析和翻译任务的词汇习得方法在中国大学生二语词汇习得效果上是否要优于其他两种方法?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理论方面主要涉及留意假说,输出假说,深层加工理论,任务投入量假说以及对比分析理论。本文以上述理论为依据,对包含不同任务类型的三种词汇习得方法在第二语言词汇习得方面的效果进行了分析与论证。实证方面,选取172名来自兰州大学非英语专业的以汉语作为一语的学习者作为受试对象。他们来自兰州大学的三个平行的二级班,具有中等英语水平。该研究采用的是词汇附带习得的设计,因此受试者并不知道在实验之后会参加两项词汇测试。在实验开始之前,受试者要参加两项前测;在实验的主体部分,每个班级采用一种词汇习得方法并完成与这种方法相对的任务;在任务完成之后,受试者参加针对目标词汇的即时测验;在即时测验结束一周之后,受试者参加针对目标词汇的延时后测。在实验结束之后,通过对两项目标词汇测验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处理获得进一步的研究结果。实验结果显示:(1)三种不同的词汇习得方法在中国大学生二语词汇附带习得效果上有明显性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在之后的延时后测中依然明显。(2)融入对比分析和翻译任务的词汇习得方法在中国大学生二语词汇习得效果上要明显优于其他两种词汇习得方法。本研究的意义在于证实了融入对比分析和翻译任务的词汇习得方法在中国大学生二语词汇习得效果上要明显优于其他两种词汇习得方法,为前人的实验结果提供了进一步的实证支持,同时也为中国的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二语词汇习得与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母语和第二语言学习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语言学家们在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有效的二语词汇习得方法,希望能够帮助第二语言学习者成功且有效地习得二语词汇。近几年来,一些语言学家就第二语言词汇习得提出一些新的想法和建议,他们以为|教育论文网|重形式教学法固然起源于第二语言的语法教学,但也可以被运用到第二语言的词汇教学与学习中,这种教学方法会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词汇习得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基于这一想法和建议的实证性研究也相继展开.在早期的一些研究中,大多数研究者把考察的重点放在具体教学手段对二语词汇习得效果的研究上,例如词典的使用,注释的使用和词汇意义的协商等方面.这些研究的结果显示将重形式教学法纳入词汇教学能够极大地促进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词汇习得。但是,这些研究大多数都是独立性的研究,没有与以意义为中心的教学法作对比,进行对比性的实证研究,因此它们只为重形式教学法在第二语言词汇习得方面的作用提供了间接的证据。后来,一些研究者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对以意义为中心的教学法与重形式教学法在第二语言词汇附带习得方面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同时还将包含翻译任务的对比分析法引入了这项研究,来考察这三种方法在第二语言词汇习得方面的效果。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融入了对比分析的重形式教学法在第二语言词汇附带习得方面的效果要优于其他两种词汇习得方法,是一种最为有效地二语词汇附带习得方法。这项研究的结果固然为重形式教学法对二语词汇附带习得的效果提供了直接的证据,但由于受试者的语种限制,使得该研究结果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项研究在以其他语言为一语的第二语言学习者身上是否能够得到同样的结论还有待进一步考证。本研究中的受试者是以汉语为母语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考察了包含不同任务类型的三种词汇习得方法在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第二语言词汇附带习得方面的效果,希望能对三种词汇习得方法的效果作进一步的研究与核实。该研究一共有两个研究问题:(1)三种词汇习得方法在中国大学生第二语言词汇附带习得效果上是否存在明显性差异;假如存在,这种差异在目标词延时后测中是否依然明显?(2)融入对比分析和翻译任务的词汇习得方法在中国大学生二语词汇习得效果上是否要优于其他两种方法?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理论方面主要涉及留意假说,输出假说,深层加工理论,任务投入量假说以及对比分析理论。本文以上述理论为依据,对包含不同任务类型的三种词汇习得方法在第二语言词汇习得方面的效果进行了分析与论证。实证方面,选取172名来自兰州大学非英语专业的以汉语作为一语的学习者作为受试对象。他们来自兰州大学的三个平行的二级班,具有中等英语水平。该研究采用的是词汇附带习得的设计,因此受试者并不知道在实验之后会参加两项词汇测试。在实验开始之前,受试者要参加两项前测;在实验的主体部分,每个班级采用一种词汇习得方法并完成与这种方法相对的任务;在任务完成之后,受试者参加针对目标词汇的即时测验;在即时测验结束一周之后,受试者参加针对目标词汇的延时后测。在实验结束之后,通过对两项目标词汇测验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处理获得进一步的研究结果。实验结果显示:(1)三种不同的词汇习得方法在中国大学生二语词汇附带习得效果上有明显性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在之后的延时后测中依然明显。(2)融入对比分析和翻译任务的词汇习得方法在中国大学生二语词汇习得效果上要明显优于其他两种词汇习得方法。本研究的意义在于证实了融入对比分析和翻译任务的词汇习得方法在中国大学生二语词汇习得效果上要明显优于其他两种词汇习得方法,为前人的实验结果提供了进一步的实证支持,同时也为中国的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二语词汇习得与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关键词】:二语词汇习得方法对比分析翻译二语词汇习得方法对比分析翻译
【论文提纲】:中文部分3-88摘要3-5Abstract5-9第一章引言9-141.1研究背景9-111.2研究目的111.3研究意义11-121.4研究范围12-131.5论文结构13-14第二章理论基础14-192.1词汇学习的划分14-152.1.1接受性词汇学习和产出性词汇学习142.1.2有意识的词汇学习和词汇附带习得14-152.2二语词汇学习中的认知理论15-172.2.1留意假说152.2.2深层加工层次理论15-162.2.3任务投入量假说162.2.4输出假设16-172.3对比分析理论17-19第三章文献回顾19-243.1重形式教学法与二语词汇习得19-213.1.1国外研究203.1.2国内研究20-213.2对比分析在二语词汇习得方面的研究21-223.2.1国外研究213.2.2国内研究21-223.3前人研究的启示与局限性223.4本研究的原创性22-24第四章实验设计24-314.1研究问题与假设24-254.2实验设计25-284.2.1研究类型264.2.2研究变量26-274.2.3受试分组274.2.4研究步骤27-284.3先导性试验28-31第五章实验方法31-415.1受试者315.2目标词汇31-345.3实验工具34-385.3.1词汇量测试345.3.2阅读材料34-365.3.3MFI组实验任务365.3.4FFI组实验任务36-375.3.5CAT组实验任务37-385.4即时后测与延时后测38-395.5评分规则395.6数据收集与分析39-405.7小结40-41第六章实验结果与讨论41-506.1研究问题1的结果与讨论41-436.1.1研究结果41-426.1.2讨论42-436.2研究问题2的结果与讨论43-466.2.1实验结果43-446.2.2讨论44-466.3组间多重检验的结果与讨论46-486.3.1实验结果47-486.3.2讨论486.4理论背景下的结果讨论48-496.5小结49-50第七章结论,启示和局限性50-537.1主要发现507.2启示50-517.3局限性51-53参考文献53-61附录61-88附录A阅读材料61-65附录B词汇量测试65-70附录C目标固定搭配测试70-71附录D判定正误练习71-72附录EMFI组任务72-75附录FFFI组任务75-79附录GCAT组任务79-83附录H即时测验和延时后测83-85附录I主动回忆样例85-86附录J被动回忆样例86-87附录K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87-88英文部分88-199Acknowledgements91-92ABSTRACT92-94摘要94-98ListofTables98-99ListofFigures99-100ListofAbbreviations100-101ChapterOneINTRODUCTION101-1081.1BackgroundoftheStudy101-1041.2PurposeoftheStudy1041.3SignificanceoftheStudy104-1051.4ScopeoftheStudy105-1061.5OrganizationoftheThesis106-108ChapterTwoTHEORETICALFOUNDATION108-1182.1TheDivisionsofVocabularyLearning108-1102.1.1ReceptiveandProductiveofVocabularyLearning108-1092.1.2IntentionalandIncidentalVocabularyLearning109-1102.2CognitiveTheoriesofL2VocabularyLearning110-1152.2.1NoticingHypothesis110-1112.2.2DepthofProcessingHypothesis111-1122.2.3InvolvementLoadHypothesis112-1142.2.4OutputHypothesis114-1152.3ContrastiveAnalysis115-118ChapterThreeLITERATUREREVIEW118-1313.1ReviewsofStudiesonForm-focusedInstructiononSLVA118-1253.1.1StudiesAbroad119-1243.1.2StudiesinChina124-1253.2ReviewsoftheStudiesonContrastiveAnalysisonSLVA125-1283.2.1StudiesAbroad125-1283.2.2StudiesinChina1283.3LimitationsandImplicationsofPreviousStudyStatedAbove128-1293.4OriginalityofthePresentStudy129-131ChapterFourEXPERIMENTALDESIGN131-1404.1ResearchQuestionsandHypotheses131-1334.2ExperimentalDesign133-1384.2.1ResearchType1344.2.2VariablesInvolvedintheStudy134-1354.2.3GroupingofSubjects135-1364.2.4ProcedureoftheStudy136-1384.ilotStudy138-140ChapterFiveMETHODOLOGY140-1525.1Subjects140-1415.2TargetVocabulary141-1435.3Instruments143-1485.3.1VocabularySizeTest143-1445.3.2ReadingMaterials144-1465.3.3TasksofMFIGroup146-1475.3.4TasksofFFIGroup1475.3.5TasksofCATGroup147-1485.4PosttestandDelayedTest148-1505.5Scoring1505.6DataCollectionandAnalysis1505.7Summary150-152ChapterSixRESULTSANDDISCUSSIONS152-1646.1ResultsandDiscussionsofResearchQuestion1152-1556.1.1Results152-1546.1.2Discussions154-1556.2ResultsandDiscussionsofResearchQuestion2155-1596.2.1Results155-1576.2.2Discussions157-1596.3ResultsandDiscussionsofPostHocTest159-1616.3.1Results159-1616.3.2Discussions1616.4DiscussionsoftheResultsBasedonTheoreticalFoundation161-1636.5Summary163-164ChapterSevenCONCLUSIONS,IMPLICATIONSANDLIMITATIONS164-1677.1MajorFindings164-1657.2Implications165-1667.3Limitations166-167REFERENCES167-175APPENDICES175-199AppendixAReadingMaterials175-179AppendixBVocabularySizeTest179-184AppendixCTargetCollocationsTest184-185AppendixDTrueorFalseExercise185-186AppendixETasksofMFIGroup186-188AppendixFTasksofFFIGroup188-192AppendixGTasksofCATGroup192-195AppendixHPosttestandDelayedTest195-197AppendixITheSampleofActive-recallTest197-198AppendixJTheSampleofPassive-recallTest198-199AppendixK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19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