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谈谈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08 点赞:18518 浏览:828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英语学习是语言学习,语言是人类文化和知识的载体,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特点,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体现该民族的生活方式。联系到外语教学,既然语言和文化有如此密切的联系,那么任何一种语言的教学都离不开对这种语言所体现得文化内涵的了解,即离不开对形成和使用这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交换。实际上,外语语言的学习过程也是对一种文化的了解过程。所以,外语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在进行这种语言教学的同时,还必须强调与之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的教育,即文化教育。
高中英语教材都涉及到英语国家文化的各个方面,如问候,购物、问路指路,打电话,有关文学,历史、地理知识等等,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在教学中,就要求我们教师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一项主要任务。在传授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把文化背景知识作为语言知识的一部分融入到语言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接受英语国家的不同文化,了解文化差别,拓宽视野,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做到随机应变,有理有度,恰如其分。
我原来以为英语教学就是教授英语词汇和语法,注重浅析语法结构和讲解大量知识,结果几年的教学经验让我意识到,这种做法在很大程度上给学生的学习带来隐患。有些学生英语成绩很好,语法运用正确,但一旦用英语进行交际时便时常出现文化错误,他们总喜欢把英语和汉语等同起来,忽视英汉文化差别,以汉语为基础套用英语。这些无疑给语言学习带来负面影响。比如常常体现在交际能力中的说和写中,很简单的一句“我很(不)喜欢英语”常常出现脱口而出或脱手就写“I very (don’t)like English very much.” 甚至词汇中也有体现文化信息。最近偶然看见说peasant在英语国家的口语中意指乡下人,庄稼人,乡巴佬,一般指未受过教育的人,所以在与外国人对话时我也犯过同样的错误,You mean they are farmers?中附和,但直到现在才懂得他们重问的理由。因为英美国家的人认为说“农民”peasant意指地位低下之人(有些像现代人骂穷酸,寒酸,无知的认为“农民”)。所有这些学生运用英语的一大障碍。教育与学紧密联系的,我们教师应该“知”在学生前,并运用所教语言介绍这种语言的文化背景,是学生认识到语言和文化的密切联系,把文化背景知识融于语言教学中。
我以两个方面解决实施文化教学。首先给学生介绍适量且必要的文化知识背景。
高中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有一到两篇阅读课文,要阅读课文当然要有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但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不完全是语言水平的理由。文化背景知识同样是十分重要的。阅读是一个人的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知识及其他相关知识共同起作用的过程,是读者根据语言材料,文化背景知识和逻辑推理不断进行推测和纠正的过程。我们都知道,学生一旦对汉语不会有着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困难,既是对“跳槽”,“下课”,“另类”,“show”,“high”,“人气”,“郁闷”,“晕”等这些时尚词汇的涵义他们也能充分领会。但是在阅读英语文章时,中西文化的差别往往会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许多困难。鉴于此种情况,我在讲授英语国家文化的文章时,就首先向学生介绍其文化背景知识,并指出其文化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如在教jobs的话题是谈论男女平等的理由,讲的是澳大利亚的一位工程师Mr king因腿部受伤被送往医院治疗,因他拒绝医生检查而最终被发现是一位lady,于是“Mr king”被迫说出“他”为找到工作而不得不女扮男装的这个秘密。我就针对Mr King的做法及学生不明白为何在西方比较开明的国家里找一份工作却要女扮男装的理由作了介绍(西方社会妇女地位的过去与目前状况。妇女地位是一个长期有着的社会理由,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发达国家,都不例外。19世纪以前西方国家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如女权运动,如今的妇女的地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其次是利用直观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图片展示等让学生体验异国文化氛围,把文化背景知识形象化,模拟真实环境。
在有关节日的教学,我先复习以前在初高中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学生也熟悉的“Christmas Day——西方每年12月25日庆祝的一个宗教节日。但是它的由来学生很少知道,我也给他们作了进一步的文化背景介绍。西方人信仰上帝,以上帝的儿子Jesus Christ的诞生作为新纪元的开始,所以,就有“公元前(Before Christ)”和“公元”之说。Jesus Christ为拯救人类被以色列人钉在十字架上为人类受难。大多数西方人是基督徒,他们信奉Jesus Christ为救世主,每星期天要去教堂做礼拜,读《圣经》,听牧师讲道,向上帝忏悔祈祷。每到12月24日晚他们要守平安夜,举行各种庆典活动以纪念Jesus Christ神圣的诞生。这个节日的隆重程度相当于中国的“春节”。另外把相关的词汇讲授给学生如Christmas Eve,Christmas tree,Christmas card,Santa Clause(Father Christmas)及Christmas Carol等,并同时把Silent Night这首歌放给学生听,让他们感受圣诞的气氛。
然后针对Warming up 部分与鬼(spirit或ghost)有关的节日作了简要介绍。其中Halloween(in US/Eaurope)——万圣节的由来,它的trick or treat “要恶作剧还是款待”、“给钱还是给吃的”的庆祝方式以及Obon(in Japan)——日本的盂兰盆节——这两个节日的起源的生动介绍及在多媒体课上的展示,学生觉得受益匪浅,非常感兴趣,我也为下堂课做好铺垫。
以上既有文化背景介绍,也有直观手段方式。我根据课文内容收集和选择一些涉及相关文化的网络知识,电影、录像、图片等,让学生通过观看英语国家日常生活情景,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以而加深了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习俗、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等的了解。这些方式不仅让学生可以听到英语,而且可以通过这些片中背景,人物,环境了解英语国家人们的真实生活,并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我想文化教学的策略教学论文是多种多样的而且结合文化背景知识进行语言教学,是对教师的一个更高要求。我们教师平时应该“知”在学生前,不断汲取知识,采用灵活多变的策略教学论文,适应学生的讲解方式,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在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文化教育,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文化点,对学生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操练,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努力做到文化教育与语言能力同步进行,把语言与文化二者结合,有助于学生了解与熟悉英美文化,加深对语言本身的理解和掌握,真正实现“All roads lead to Rome”,在交际中准确达到语言与文化运用自如的能力,以而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目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