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中学生作文能力培养

更新时间:2024-04-08 点赞:5168 浏览:1824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作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具有现代语文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的任务,因此,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它要求语文教师加强对中学生作文基本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
【关键词】作文能力;中学生;教学
作文是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综合训练,是语言表达能力和思想认识能力相统一的综合训练。一篇作文,既反映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反映学生的思想认识和生活经验。
作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具有现代语文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的任务,因此,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它要求语文教师加强对中学生作文基本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即培养审题、立意、搜集材料、布局谋篇、修改文章的能力。

一、培养审题能力

所谓审题能力,就是根据题目来浅析理解作文的要求、范围、主题、材料、体裁以及人称的能力。审题是学生作文的第一关,不会审题,不能以题目给予的信息中浅析出作文的范围、要求、体裁等,作文就会离题、偏题。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必须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教会学生运用“浅析审题”和“比较审题”的策略教学论文。

(一)浅析审题法

1.明确命题要求。弄清中心词概念,把握命题核心。例如《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学习》,中心词是“学习”,而不是“社会主义”,主要写“学习”,如果写“建设社会主义”就离题了。
2.明确题材范围。在有些作文题目中,往往有一些表明人称、时间、地点、数量等的限制性词语,限定了题材的范围,必须弄清楚。
3.明确体裁特点。有些题目带有表明文体的词:“论”“说”“评”“谈”“驳”等表明文体是议论文;而带有“记”“忆”等表明文体是记叙文。有些题目虽然没有表明文体的词,但以它的内容上也可以显著看出文体上的特点。

(二)比较审题法

比较审题法就是找出一组或几组相近的题目,让学生在比较中弄清各个题目对作文要求的区别所在。如采取比较法指导学生分辨一组题材相近而体裁各异的题目:1.《小松树》(说明文);

2.《松树礼赞》(抒情散文);3.《松树的启迪》(议论文)。

二、培养立意能力

所谓立意能力,就是确定中心思想的能力。文以意为主,而“意在笔先”,文章必须观点正确,中心突出。培养立意能力,要求学生做到:

(一)模仿范文立意

在阅读教学中,结合范文进行立意能力的培养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如教师在讲完《茶花赋》一文的立意后,让学生自拟题目作文,抒发热爱祖国、歌颂劳动人民智慧的心情,学生便能根据这一立意自拟出《长城赋》等题目。

(二)把教作文与教做人结合起来,提高立意

让学生认识到作文与做人的密切联系:一个人的思想境界高,作文立意才高;一个人对事物认识深刻,作文立意才有深度。作文的立意正确与否、高与低,要靠人生观、世界观来保证。因此,作文教学必须通过各种渠道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修养、健康高尚的情操,还要求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生活,努力提高学生对生活本质规律的认识。这样,写起文章来才能既有高度又有深度。

(三)再观察立意

正确、深刻的立意,来源于深刻细致的观察与浅析。当学生作文立意遇到困难时,教师要设法组织学生再观察,做到边观察、边浅析、边写作,在观察中立意。再观察立意的过程,实质是上引导学生由全面观察到细致观察,即由表及里认识事物的过程。
培养学生立意能力,不限于以上几种策略教学论文,此外还有“析题立意”、“多角度立意”等策略教学论文。但是,要做到立意正确、深刻、新颖,就必须多方面开拓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直接发表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三、培养搜集材料能力

学生作文材料取源于观察与阅读,分为两类:一类是他们自己直接的生活经验,是以家庭、学校、社会直接观察获得的;一类是以阅读当中获得的间接生活经验。

(一)培养以观察中搜集材料的能力

1.要注意培养观察兴趣。刚入中学的学生,首先要培养他们观察兴趣,使学生做到有意识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做生活的有心人。如让学生描写“上课铃响以后”“做课间操”等非常熟悉的事件,有的学生不会观察,有的观察不细致,作文笼统;而善于观察的学生,则写得具体、生动。把这样的文章读给学生,不但能鼓励写得好的学生,而且也激起了写得差的学生的观察和积极性
2.要求学生全面、深入、细致地观察,克服浮光掠影、粗枝大叶的毛病。观察之前,要明确观察任务,要求学生能多方面、多角度地去观察,既要细致地观察事物的外部形态,又要做到由表及里,注意事物的内容和彼此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和找出事物之间本质区别的能力。让学生在观察中多比较,既要在静止中比较,又要在进展变化中比较,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更加敏锐和深刻。
4.写观察日记。为了积累材料,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写观察日记要做到真实、具体,并写出自己的感受。教师对学生的观察日记要定期批改、讲评。

(二)培养以阅读中积累材料的能力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积累作文材料,让学生学习课文中的正确思想、观点,熟记有关人物、事件,标记或抄写重点词句和精彩段落,多读多记有益的内容,为作文积累材料。

四、培养布局谋篇能力

布局谋篇能力,包括选材和组织材料两种能力。它是根据文章主题的需要,对材料加以浅析、综合,确定材料的剪裁和安排文章结构的能力。

(一)选材要得当

1.材料要真实、具体,克服凭空编造的毛病;

2.选择与主题要有直接联系的材料,克服罗列事例或生搬硬套的毛病;

3.选材要注意典型性,选择最有说服力和体现力的材料。

(二)组织结构要严谨

为了培养学生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的能力,教师要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掌握几种常用文体的基本结构形式、开头和结尾的策略教学论文、过渡衔接的方式,使学生明确只有做到剪裁得当、层次清楚、有头有尾、衔接自然,才能使结构完整、严谨。

(三)编作文提纲

编作文提纲是培养学生布局谋篇能力的有效策略教学论文,作文提纲,就是用最概括、最简练的文字,把审题、立意、选材、组材的结果文字化。这是动笔前最后一个步骤。

五、培养修改文章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契诃夫说:“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凡是成功的作家没有不重视修改的。实践证明,修改文章的能力是作文的一项基本能力。学生作文水平要提高,不能不会修改文章。
1.要有计划、分阶段地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每一个阶段侧重一两个方面的修改训练。学生刚入中学时,首先应该集中一段时间培养学生作文的审题能力;过一段时间应该培养学生突出主题进行删改的能力;再过一段时间,应培养学生对全篇内容、结构修改能力。总之,不能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全面修改,否则,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丧失修改文章的信心。

2.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集体评改和学生自评、互改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

3.把文章修改同评论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能修改文章,而且还能讲出修改的道理。

实践证明,为了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除了对学生进行上述几方面能力的培养外,教师本身也应具有较高的写作水平,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实际出发,朝着素质教育的目标,动脑筋、想办法、扎扎实实地进行作文训练,把学生培养成会学、会写、乐学、乐写具有一定写作能力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明学圣.谈中学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特点[J].上海教育科研,2009(12).
王权.中学高年级学生作文能力结构特点的探讨[J].心理科学,1995(2).
[3]陈松鹏.谈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J].成才之路,2008(3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