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中学语文教学心理教育探讨

更新时间:2024-04-10 点赞:8585 浏览:3346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展和竞争的日趋激烈,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压力日渐增大,各种心理理由也逐步暴露,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本文结合心理学,在语文教学的方式和内容方面对传统语文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渗透理由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语文课堂中渗透心理教育的三种途径。
健康的心理是人生幸福之源,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健康对青少年日后的成长进展与社会生活有重要影响。中学阶段是人生重要的心理发育时期,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这一阶段逐渐定型。语文教学基于中学生复杂的心智活动特点,有特殊的心理教育优势,将心理学知识和心理教育与传统语文教学相结合,寓心理健康教育于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对于语文教学方式的多元化以及青少年的心理素质提升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语文,是以语言文字为基础,以现实生活为依归,以听说读写训练为手段,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丰富的感受力,对社会、生活的热爱情感,并促使学生积极创造美好幸福人生的人文学科。由于语文与数理化等其他学科的先天区别,语文教学具有非常鲜明的人文精神以及强烈的情感特质,包含了复杂多样的心理教育因子,对青少年心理及精神品格的塑造有着特殊的优势,教师因材施教,将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情境训练、角色扮演等方式渗透德育等内容,对学生的情感和意志进行有意识的引导,有利于启发学生在阅读、写作、口头表达的练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观念,缓释心理压力,陶冶积极美好的情操,塑造健全的人格。

一、优化课堂环境,树立心理教育观念

学生是课堂的基本参与者,愉快的学习氛围以及良好的课堂环境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以及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有正面导向作用。语文教师首先应当具有健康的心理以及较高的道德修养,并且重视自身的心理调节,引导课堂进入和谐的气氛,在课堂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应当理解、尊重学生,言传身教,通过课堂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并向学生传递积极、乐观、豁达的人生理念,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设优质的课堂环境。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树立起心理教育的观念,对于每一位同学的心理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把握,让每位同学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重视,学会正确地展示自我、发掘自我,建立自信,克服自卑、抵触、逆反、焦虑等不良情绪,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的热情,并把这种情感带入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自身生活中去,以而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此外,还应对学生多加鼓励和表扬,提倡互帮互助、互敬互爱的团结精神,运用、宽容的方式引导、管理学生,课上给予学生体现自我的机会,引入演讲、口头作文等方式锻炼学生的语言思维以及口语表达能力,锻炼其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并运用分组竞赛、课堂短剧等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二、结合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语文教材内容通常包罗万象,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课文大多都是经典篇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师除在教学中讲授字、词、句、篇的基本涵义,还应帮助学生浅析课文的思想,把握文章的精髓,深度理解作品创作意图,并以中体悟做人的原则和精神,以而提高自身修养及心理素质。《论语》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就体现了孔子当年教学及做人的目的、策略教学论文、态度和宗旨,讲解中应当注重以学习、待人、修身三方面来浅析,着重引导学生与自身的观念进行比较融合。在学习《一碗阳春面》时,除了讲解优美的文字,还应当教育学生正视生活赋予的磨难,领会故事中感人至深的母子深情,培养学生孝敬父母、感恩社会的思想品德,在逆境中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作风品质,锻炼坚韧的意志。又如在《草船借箭》一文中,有针对性地对周瑜和诸葛亮的性格进行比较浅析,培养学生冷静、理智的处事方式,练就开朗豁达的心胸,达成教育目的的同时也进行了心理理由处理能力的锻炼。在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里,应当充分挖掘心理教育的养分,滋润并丰富学生的情感道德花园。

三、拓展课外阅读,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心理健康进展

由于现代学校理想化的教育与社会需求间有着一定距离,学生在日后走出校园后面对着继续升学或直接面对社会的选择,环境的突然变化极易造成多种心理理由的暴露。因此,除了基本的课堂教学外,教师对于学生广泛的课外阅读也应加以引导,经典的文学名著历经时代检验,作品通常饱含作者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体验,语文教师应向学生推荐介绍,辅助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例如:学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以普通工人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主人公所展现的坚强毅力;学习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所彰显出的勇敢面对人生磨难的光辉人性等。课外阅读的正确引导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有利于中学生未来的心理健康进展,培养良好的基础素养,在日后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及生活的困难时,能够正确地疏导、管理自己的情绪,保持稳定健康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朱晓斌,倪文锦.语文教学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李敬.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
\[3\]马彦.心理健康教育.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