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在师生互动中探究数学

更新时间:2024-03-24 点赞:3593 浏览:998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深思对象,对教学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浅析的历程。反思教学方式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佳有效途径。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作用,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认真反思、认真总结。
关键词:课堂教学;反思教学方式;反思性行为
1671-0568(2012)25-0134-02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利用生活中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各种现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具有有效性。学生生活中的许多资源,对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起着很大的作用,效果显著。
例如,在进行《认识时刻与经过时间》的教学历程中,首先向学生说明本节知识的学习目标:初步了解一天内的时间的计量,会区分“时刻”与“经过时间”这两个概念;会计算简单的求“经过时间”的题目;初步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教育学生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揭示课题:上课铃声一响,教师进教室,师生问好后,教师拿出家中的小闹钟。也安排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小闹钟观察钟面,这时闹钟的时针、分针正指示出十点二十分。用计算机演示动画“设定时间”,让学生掌握设定时间的策略,让学生观察后说出钟面所表示的时间。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闹钟或钟表通过直观,引出“时刻”概念。上课五分钟后,闹钟突然响了(老师预先设置好时间),再让学生观察。这时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指出的位置是十点二十五分。10:20和10:25我们是怎样知道的?(是以闹钟钟面上看来的)这些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指的时间告诉我们一天当中某一特定的“时刻”。
如上课时,时针分针指到10:20,10:20是上课的时刻。闹钟响时,时针分针指到10:25,10:25是响铃的时刻。我们平常说的六点起床,十一点三十分放学,晚上七点看电视“新闻联播”,六点、十一点三十分、七点指的都是时刻,它表示的是时针、分针所指的某一个位置的时候。当学生对“时刻”弄懂了后,让学生说出几个学习、生活中常用到的“时刻”。早读下课的时间、晚上睡觉的时间等,让学生加深对“时刻”的理解。其次,在教学“经过时间”。引进“经过时间”。以上课开始到闹钟响铃,即以10:20到10:25,中间经过了几分钟?你怎样知道的?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钟面教具再演示一次,先把时针、分针拨到10:20,后把分针慢慢拨到10:25上,使学生看出两个时刻之间间隔是5分钟。我们平常说的课间休息10分钟,爸爸每天工作8小时,都是时针、分针运转时经过的时间。感受时间的久暂。由此,教学是让学生以生活中的具体的东西,来组织教学,学生很感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数学的活动中,可以说是在快乐的气氛中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
案例反思:
1.教师引用生活中的资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生对生活中的许多的事物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在儿童时期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学生在玩耍中获得的情感,培养的兴趣,让学生具有多种能力。比如,生活中的重量单位“千克”、“克”或“斤”,在爸、妈的带动下去买菜,日常用品,如酱、油、盐、醋,都能获得对这些单位的感性认识。
2.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遇到学生提出的不足,无论是否与本节知识相联系,教师都要认真倾听,比如“老师,我和妈妈还看到了……”、“我想这个不足……”,不要因为与学生当时的探究活动联系不上,教师置之不理,或避而不听,或抢过学生的话语,叫学生“不要插嘴”、“书归正传”等,这种行为可以说是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方式,遇到这种现象教师要尊重学情,打破常规,敢于面对,力争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提升学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与现实生活中的情境相互结合,达到学习新的知识的生成,以而提升学生的技能。
3.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应注重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与学生学科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浅析,抽象概括,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教师还应揭示知识的数学本质及其体现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理清相关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等。”由此,数学教师要对学生在观察事物方面,创设一定的机会,布置学生在家里、社会等环境中、去发现不足、捕捉知识的闪光点,进一步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4.选取生活中的资源,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学生对生活接触面不广,教师要选取学生身边比较熟悉的、有趣的事物,来用于教学之中。比如,指导学生帮助爸妈去街上购买家里需要的东西,让学生体验“提一提”、“称一称”,这样就能对学生新知识的形成,有较好的帮助,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社交能力,也让学生感受到父母培养自己的艰辛,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自己的体验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也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到数学知识处处皆有,具有现实的重要作用。
5.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提取的生活中的资源,要恰当运用,才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一堆材料,要靠设计师的精心设计,才能修建起漂亮的房子。一堂课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否有效,数学教师要课前做好准备,认真研读《数学课程标准》,吃透课本,认真浅析学生的学情后,撰写好教学导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随时对教学活动进行适当调控,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所需要的教学资源,来源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离我们很近,教师要精心设计,开发利用好资源,这是新课程革新的需要。每一个数学教师要运用数学的新理念,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愉快学习数学知识。同时,数学教师要精心设计对学生有效的考核,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情况,教师能够及时得到信息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