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

更新时间:2024-04-14 点赞:13413 浏览:572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现代化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多媒体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有利于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呆板枯燥的教材和板书,多媒体的出现无疑成为改善这种单一课堂方式的有力手段。多媒体凭借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的有机综合,影响并转变着我们的教学活动。多媒体使语文课堂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迎合了初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创设出了优美的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而在教学中突出重点,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节省了教学时间,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多媒体;运用

一、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很多学生对语文教学不感兴趣,尤其是步入初中后,语文课程内容相对于小学语文而言,增加了难度,有的学生一时无法适应,在语文学习历程中出现了无法投入、厌学等现象。针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师可以以教学方式上稍作改动,运用多媒体改善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态度。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播放一些相关的动画、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源,将以往抽象的知识变为具体的动态展示,将偏于理性的论述变为感性的直观展示。这样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成长。例如我在讲授《孔乙已》时,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段同名的电影片段,将孔乙己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无论是自恃知道“茴字有四样写法”的迂腐,还是“窃书不能算偷”的狡辩,亦或是“排”出九文大钱的神态,学生都能以中直观地感受到封建社会底层文人地位的低卑、性格的迂腐以及难以名状的不可救药。这样的教学形式远比教师干巴巴的口头讲述要生动得多,比教师生搬硬套的讲解要省力得多,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身临其境之感,不仅能对教学内容一目了然,还能实现素质教育理念中所倡导的“在乐中学”。

二、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语文归根结底是一门语言学科,蕴含不同的思维方式,富含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语言风格、不同的作者背景、不同的探讨领域,在读者面前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涵义。这些看似复杂的因素都成为了学生认为语文难理解的重要理由。教师仅仅利用教材和语言进行讲述,很难将课文中的内容全面、系统地呈现给大家,有时还会因教师的用词、语气等表达方式的不同,导致学生在理解教学内容方面产生偏差。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录音、录像、幻灯等体现手法,全方位地展示教学内容,延伸了学生的感官功能,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如在教学《出师表》一文时,很多学生对当时的历史环境知之甚少,如果仅凭教师有限的背景介绍,学生们很难对其进行深刻理解,甚至会听得云里雾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将当时三国鼎立的局势图用幻灯的形式投放出来,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到作品的写作背景,对文章主旨有了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同时,语文教师还可以在备课时通过网络下载一些《三国演义》的影视片段,比如关于诸葛亮北伐的片断。这样学生们在津津有味的观赏中加深了对诸葛亮忠心报国的认识,以此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所渗透的浓厚感情。

三、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教师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多媒体课件由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组成,图文并茂,声像俱佳,能够活跃学生的大脑思维,使学生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多媒体给学生的感官刺激不是单一的视觉刺激,而是集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种刺激能以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历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多媒体信息和资料,创设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教学为例,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了海伦?凯勒的生平,在学生对其生平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又将电影《海伦?凯勒》中的几段精彩视频播放给大家,学生们在海伦事迹的感染下,完全投入到了教学中,被海伦美好的品性、人格深深打动,整堂课弥漫着一种以坚强克服困难、以微笑面对厄运的气息。这一切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一种震撼,学生以海伦?凯勒身上悟出了生命的真谛,那就是奉献、创造和奋斗,同时语文课堂因为有了多媒体的参与,也顺利地实现了本课的情感目标教学。
四、总结
将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既是对语文课堂传统落后的“填鸭式”教学方式的挑战,也是新时期教育变革的必定走势。多媒体教学转变了学生被动接受式的死板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了趣味十足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给学生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此同时,多媒体转变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使教师以传授者变为了知识的引导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深思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革新能力,以而推动体素质的提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以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革新新形式的需要。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