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英语学习我国学生英语学习与以英语为母语学生英语学习比较

更新时间:2024-03-04 点赞:8556 浏览:250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英语学习是广大学生的重要学习内容,然而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可以说得上是失败。本文拟对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与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学生英语学习的不同进行对比,以期对促进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一点作用。
关键词:中国学生;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语音学习;词汇学习

一、中国英语

人们通常认为中国英语(Chinese English)是一种使用型英语变体,主要用于中国人与非本国人之间的交流和交往。它具有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并带有中国特色的双重性质。“以标准英语为核心”保证了中国英语作为信息媒介所体现出来的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而“带有中国特色”则弥补了标准英语在涉及中国人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中国特有文化传统方面的相对欠缺。
自葛传槼先生1983年首次提出“中国英语”这一概念之后,国内的学者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英语进行论证。概括而言,中国英语应具备以下普遍特征:
1.适宜性(Appropriateness)。随着以语言在不同社会条件下运用、变异为中心的社会语言学的发展,“标准不标准”的问题已逐渐被“适宜与不适宜”所取代。中国英语虽然表现的是中国特有事物,但在表达上仍应确保其被英语国家人士所理解和接受。中国英语主要包含两大类:一类诸如一国两制(one country two systems)、中草药(Chinese herbal medicine)、一箭双雕(one arrow, two hawks)等,这种通过借译或语义再生的手段生成的,虽然在标准英语中没有出现过,但英语国家人士还是能从字面的表述中大体明白其所含之意;另一类如(mahjong)、功夫(gongfu)、汤圆(tangyuan)、风水(fengshui)、广东人(Cantonese)等,这类通过普通话或粤、闽地区的发音直接转化而成,且附有必要注解的,能够让英语国家人士了解中国特有的文化,也填补了英语语言表达中的空白。
2.中国特色(Chinese characteristics)。英语虽然作为一门国际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但对于中国特有的文化和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的指称有时也无计可施,如科举(imperial examinations)、五四运动(May Fourth Movement)、四个现代化(Four Modernizations)、廉政建设( construct clean politics)等在英语中几乎找不到对应的表达形式。那么,显然中国英语若应用得当,它能更忠实地反映原文所含之意。
3.中国文化输出(Cultural output)。中国文化的输出早在16 世纪之前就已经开始。例如,现已被老外普遍接受并成为标准英语词汇的tea,typhoon等就是当时的中国英语。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英语国家人士在介绍中国特有的文化时也时常使用中国英语。

二、中式英语

传统意义中,对中式英语(Chinglish)的理解从其英语字母的拼写即可得知。Chinese和English两词掐头去尾的拼缀表示说英语者其思维方式、词汇的选择和搭配、以及表达等都不符合标准英语规律和习惯,其结果往往是不被英语国家人士理解和接受的,顾有别于中国英语。
1.中式英语产生的根源—语言的负迁移。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学习者广泛地依赖已经掌握的母语,并经常把母语中的语言形式、意义以及与母语相联系的文化迁徙到第二语言学习中去,造成语言迁移(linguistic traner)。然而,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由于两种语言的语系不同、使用语言的民族不同,因而英汉两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也不同。英语和汉语在表达同一概念时,大多会用不同的词汇和不同的语法结构,并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因此,当部分中国学生对于简单的汉语句子“我很喜欢你”表达为“I very like you”时,就产生了对第二语言学习有消极影响的语言负迁移。
2.中式英语的显著特征——不规范性。中式英语通常不遵循标准英语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搭配不当、重复累赘、修饰词过多、画蛇添足、省略不当、拟人有误、词末未转换等,这种英语对英语国家的人来说是不可理解或不被接受的。

三、问题的提出

据统计,全球60亿人中,有3.8亿人的母语是英语,2.5亿人的第二语言是英语, 12.3亿人学习英语,33.6亿人和英语有关;全世界电视节目的75%,E-mail的80%,网络的85%,软件源代码的100%都在使用英语(网络资料)。
对中国人来说,英语不只是一个学科问题。从大的方面讲,它与中国同世界接轨有重要作用;从小的方面讲,它与个人发展密切相关。
中国约有四分之一,即三亿多人在学英语,其中,在大、中、小学学习英语人数超过一亿人。有专家预测,再过几年,中国学英语的人数将超过英语国家的总人口数。中国人学英语人数众多,但成功者却极少。这是为什么呢?本文拟从英语语音和英语词汇学习这两个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初步探讨。

四、当前中国英语学习研究、教育和学习方面的状况及其评价

对当前中国英语学习的研究,主要有研究机构及高等院校的专门研究和来自于教学第一线的教育教学工作者的经验总结。

(一)关于语音的学习

1、语音的依赖程度并不高

高定国、章睿健(2005)研究表明,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对于语音的依赖程度并不高。他们调查了广州普通中学、重点中学和重点大学的学生。结果表明,在听、说、读、写这四个不同的过程中,语音加工策略的使用情况有显著的不同;在语音加工策略的使用上没有表现出性别以及年龄上的差异,但是在起始年龄阶段上以及院系之间存在差异。

2、不重视语音教学

来自教育上的情况则是,有些英语教育源于:毕业小结www.618jyw.com
教学者不重视英语语音方面的教学,检查学生的单词时常常是教师说出汉语,要求学生写出对应的英语单词。这无疑会使学生认为英语语音并不重要,只要能看懂就行,限制了学生今后英语学习的发展。

3、学生学习力求知道每个单词的汉语含义

当学生听到一个单词时,总是要在头脑中思考该单词是什么意思。果他们不知道该单词的汉语意思,便会对整个句子的理解造成影响。如当听到下面的句子:“NEirotti said,‘We're meeting with people from IOC members.’”学习者总是在头脑中思考“NEIrotti”、“IOC”的中文意思。由于对这两个词的意思不能用中文说出来,便不能对这个句子进行理解。其实,从本句我们便可知道前者是一个人名,后者是一个组织,至于该人名和该组织名汉语意思是什么,并不影响我们对该句子的理解。

4、学习时不能按意群断句

在听句子方面,学生总是力求一个一个地听懂句子中每个单词的意思,而不是像汉语那样按意群来听句子,有时则是不能对一个句子划分意群。
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学生学习英语和中国学生学习汉语有类似的情况。他们学习英语语音并不借助于另一语言来理解英语。听句子时类似于中国人学习汉语,是按意群来听。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和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学习英语时对语音的学习有不同的模式是导致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时收效甚微的原因之一。

(二)关于词汇的学习

1、关于语义通达机制

郭桃梅、彭聃龄(2003)考察了初、高中生英语语义通达机制(就是指我们看到一个单词是如何知道它的意思的),结果表明他们都只能借助其汉语对译词的词汇表征通达其语义概念表征。也就是说,如果要知道door的语义,其心理过程是:“door——>门——>设在进出口能开关的装置”。可以看出,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词汇要经过两个心理加工阶段才知道其语义。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学习英语词汇时只需要一个心理加工阶段就知道其语义,他们学习英语词汇的心理加工类似于中国儿童学习汉语词汇的心理加工。因此,我们可以推论,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英语词汇语义通达时间要短于中国学生的英语词汇语意通达时间。这可能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收效甚微的又一原因之一。

2、关于关键词方法

关摘自:毕业论文题目www.618jyw.com
于词汇记忆方面的研究在中国则很多。1975年美国著名记忆心理学家Atkinson提出了关键词方法, 把它应用于掌握外语词汇。关键词方法是一种包括两个步骤的记忆技巧。一学习者将所学外语单词与本族语的一个单词在声音上建立联系。这个本族语单词的发音类似于外语单词的一部分。这个本族语单词称为关键词。二将关键词与外语单词的译文在意义上联系起来, 形成一定的想象。朱谨、李明德(1985)把关键词方法应用于中国儿童英语学习的研究。他们选取北京大学附中64名初二学生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关键词法有利于顺向回忆
姜英杰、李广(2003)在初一学生英语单词学习中引入关键词,研究结果表明关键词策略训练可显著提高低自我效能感的被试的自我效能感。
以学习英语单词tiger为例,其心理加工过程是这样的:“tiger——>泰——>泰山——>泰山上有一只老虎——>老虎”。从这一图示我们可以看出,学习者要知道tiger语义,要经历四个心理加工过程。我们知道每一个心理加工过程都需要一定的心理加工时间。关键词法在研究中虽然显示了其有效性,但是如果我们用这一方法来学习英语词汇,当我们听外国人说一段话时,其中的每一个英语单词都要经历四个心理加工过程才知道其语义,我们能否听懂他们说话就不得而知了。其实一种方法,在某一阶段的学习中有效,在今后会不会产生一些副作用,这是应该值得考虑的。我们学习汉语词汇难道也要经过几个心理加工过程才知道其语义吗?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学生学习英语词汇也要经过几个心理加工阶段吗?非也。如果要经过几个心理加工阶段,我们才知道一个词汇的意义,那我们是根本听不懂别人所说的话的。

五、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展望

中国学生在英语语音和词汇学习方面存在一些不同。这些不同主要是:(1)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大多需借住汉语这一来通达英语语义;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学习英语不需借住便能通达其语义;(2)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由于教师的原因在语音上未得到足够重视;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学习英语不存在语音上的问题;(3)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心理加工过程时间较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加工过程时间要长得多。
可能正是基于这样的不同,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才这样困难。中国的英语学习要走出困境,必须结合中国学生母语是汉语,走母语是英语的学生英语学习的道路,同时加强有关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实验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的研究,从人生全程发展观的角度来审视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这样,相信我们的英语水平和母语水平之间的距离会更近一些。
参考文献:
高定国,章睿健.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中语音加工策略的使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3),66:73.
郭桃梅,彭聃龄.初中和高中生英语语义通达机制的比较.心理发展与教育[J].2003(2),12:18.
[3]朱谨,李明德.关键词方法与英语词汇的掌握.心理学报[J].1985(2),170:176.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