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在校在校青少年学习情况调查任务书

更新时间:2024-04-06 点赞:6122 浏览:192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为了使青少年更好地发展,我们应关注青少年的学校状态,以青少年理想的学校状态作为参照,使在校青少年过上完满的生活。本文运用问卷法,对安徽省蚌埠市以及周边农村在校中小学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安徽蚌埠地区的初中以及高中在校的青少年学生,总共回收640份有效问卷。本次调查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在校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兴趣、课堂状态、学习效能感等多个方面了解学生的目前的学习状况。
关键词:青少年;学习状况;学习观;学习兴趣;学习效能感
1003-2851(2012)-10-0057-02
一、引言
通过查阅已有的文献可以发现,有关我国青少年学校状态的研究还很少,大多有关青少年学校状态的研究都是有关留守青少年、贫困青少年、残障青少年、多动症青少年等弱势青少年的研究,很少有研究着眼于“正常”的青少年。并且有关“正常”青少年学校状态研究大都只停留在简单描述的层面上。刘旺、田丽丽进行的有关小学生生活满意度现状的研究调查了475名2~6年级的小学生。他们采用了美国学者Huebner编制的《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中文版,从家庭、朋友、学校、生活环境、自我五个维度来测量学生的生活满意度。研究发现五个维度的满意度由高到低排序为:学校、家庭、自我、朋友、生活环境。
青少年是一个特摘自:毕业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各方面发展已经基本成熟,在社会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明显的特征,处于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同时,中学时期是人生的转折点,身心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心理和人格发育逐步趋于成熟,并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不良心理问题的发生率较高,受外界的影响性较大。因此,本文研究的主要被试选取的是处于青年早期和中期的青少年群体作为研究对象是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学生的学习观是学生个体对知识、学习经验的直观认识,经历由客观主义倾向到建构主义倾向的发展,其形成和发展受学生自身的学习经验、所学专业、课堂教学以及学校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它反过来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认知过程及策略、自我调节以及学习动机都具有重要的影响。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因此也应当成为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3]学习兴趣是指一个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也是学习的一种推动力。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学生进行学习也总是为一定的学习动机所支配的。学习的动机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4]而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它是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和不断探索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5]自我效能感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首先提出的,是指个体应对和处理环境事件的有效性。它是以个体自身为对象的思维形式,是个体对自我能否完成某一任务所具有的信念或主体的主观感受。[6]学习自我效能感是影响青少年学习生活的重要因素。文章通过对留守青少年学习自我效能感的调查,揭示了留守青少年的学习自我效能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从而促使其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和发展。[7]通过以上所述,调查研究在校青少年的学习状况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调查主要从学习状况以及其包括的学习兴趣、学习观、学习效能感三个方面了解学生的目前青少年的学习状况。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安徽省蚌埠市以及郊区学校的初一、初二、初三和高一、高二的留守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650份,回收580份,回收率为89.23%,其中有效问卷526份,有效率为80.92%。

(二)研究方法

1.学生学习状况调查问卷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依据学习状况包含的以下四个维度编制而成,本调查问卷有以下四个维度,学习状况、学习观、学习兴趣、学习自我效能感四个维度。它由28个项目构成,这些项目又分属于4个子量表:学习状况、学习观、学习兴趣、学习自我效能。采用5点计分,“非常不同意”、“比较不同意”、“不确定”、“比较同意”、“非常同意”分别计为1~5分。

2.施测过程与数据处理

集体施测,用SPSS1

3.0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学习状况

张敏、雷开春等人对4~6年级的小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了分析,通过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的方法对小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了归类划分,包括:回报动机、求知动机、交往趋利动机、利他动机、学业成就动机、生存动机、实用动机[9]。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回报动机、求知动机、交往趋利动机为主,表明其内在的学习动机还很弱,近景的外部学习动机起着主导作用[10]。王有智采用自编的学习动机调查问卷调查了小学2~6年级学生,发现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表现为由附属性动机→威信性动机→认知性动机→成就性动机的强度渐增特点。可见,青少年随着年龄增长,从学习动机不太明确、学习只是为了履行社会义务、为了个人前途与集体利益、为了好分数等发展到具有明确、具体、多样的动机类型,较为突出的是把学习与个人前途、利益、成就等联系得更加紧密。[11]
各年级学生都认为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用在学习上,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很少,有35%的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班。有39.2%的学生完成家庭作业需要两个小时,35.1%的同学需要一个小时。只有13.7%的学生半个小时就能完成家庭作业。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越来越长,作业负担越来越重。在课堂上,62.7%的学生在上课的时候都能全神贯注的听老师讲课,72.7%的学生觉得上完课后自己学到了知识。总的来说,课堂学习还是比较有效的。而且有67.5%的同学在课堂上积极地思考问题和讨论问题,能够主动参考课堂学习。而且课堂上的学习状况随着年级的提高,越来越好。建议老师关注三四年级的课堂学习,目前来看,明显劣于五六年级,七八年级有继续下降的趋势,请引起重视。

(二)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在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对他源于:毕业论文致谢格式www.618jyw.com
们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个性的培养乃至才能的形成都有巨大的影响。为了进一步了了解我国在校中小学生求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了解中小学生学科兴趣的倾向,课外阅读兴趣的发展水平及年龄特点,以便为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及其改革提洪心理学依据。学习兴趣问题上,48.2%的同学常常为自己成绩感到烦恼。7.8%的同学认为学习一点意思都没有。10.9%的同学认为,如果让他选择,他选择最好每天不用上学。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由逐渐减小的趋势。

(三)学习效能感

在学习效能感方面,有19.4%的同学认为学校里学习的内容太难了。52.5%的同学觉得学习时经常感到很累。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颇有自信,认为自己有能力学好各个科目。八年级学生的学习效能感明显的降低。需要教师关注高年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自信心的培养。教师和学生之间若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其中,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期望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不管对学生做出何种期望,都会使学生产生相应反馈。教师若能对每个学生形成恰如其分的高期望,那么,教师的这种期望,可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自我实现、自我成功的预言效应,有助于形成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感。[12]

(四)学生的学习观

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如:学习习惯有利于学习策略的形成,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13]。徐小松在其研究中制定了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评价标准,评价的指标主要有:作业方面、刻苦钻研方面、学习计划方面、上课集中注意方面、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作息习惯方面、预习和复习方面、合作学习方面、阅读书籍方面和是否偏科方面。
40.5%的同学认为学习好的主要表现是成绩好。49.7%的同学的父母对学习的观点也是如此,如果父母发现他们没有看与课本相关的书,就会批评学生不好好学习。46.6%的同学认为看电视是主要的休闲活动,而不是学习。54.5%的同学认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都是从课堂上或者辅导班上学到的。54.2%的同学认为努力学习的最重要的目的是考上好学校。同学之间讨论最多的话题是习题考试。
可见半数以上的学生对学习活动的理解是比较狭义的。只有学习课本相关的东西,才是学习的内容。这样的学习观可能会限制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从多个信息源头获得知识,影响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且年级越低对学习的理解越狭窄,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学生缺少从生活的其他方面学到知识的经验。建议引导低年级学生看课外书、多参与活动,并引导学生学会在活动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在阅读中学习。

四、改善学生学习状况的建议

教育部门及学校要树立人本教育理念,要改善初中学困生的学习状况,教育部门和学校自然担当着重要的责任。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改善学困生的学习状况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我国有关青少年学校状态的研究还很少,并且学者们还未将青少年的学校状态进行划分维度,大部分研究只是针对与青少年学校状态有关的一小方面进行研究。
依据调查结果,本文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充分发挥班主任老师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作用,老师和学生建立人格平等的朋友关系,也就是说师生的互动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师生关系能更好学生形成合理的学习观,可以让学生在一个好的学习氛围中形成正确的学习观。二是在课程开设上要大胆创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教师和家长教会学生与同学友好交往。针对部分学生性格孤僻,难以与其他同学相处的情况开展了师生谈心活动,老师有意识地与学生亲近,了解他们的想法,把握他们的心理,引导他们走出孤僻、自卑的阴影,与同学和谐相处,更好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学校学科课程设立人文类课程,如文学、艺术、美术、手工制作以及体育等课程,都可以作为闲暇教育的学科课程,其目的是教给学生有关的人文知识、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健康水平,并使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去亲身体验闲暇活动的乐趣和感受活动生活的美好,使他更加热爱校园、热爱生活、热爱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自我效能感。
参考文献
刘旺,田丽丽.小学生生活满意度现状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 2005,11:42~44
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大学生的学习观[J].高等教育研究,2002(04)
[4]刘儒德,邓利.小学生语文学习观调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01)
[5]申继亮.中学生学习兴趣的评估[J].心理发展与教育,1988(04)
[6]Bandura Albert,Schunk Dale H.Cultivating competence,self-efficacy,and instrinsic interest through proximate self-motivation[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1,41(3):586.
[7]徐靖雯.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07)
[8]陈小诗.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相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9]李晓丽.小学生学习习惯调查[D].硕士论文.重庆:西南大学,初中学习困难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与思考,2008.
[10]徐小松.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评价的案例研究[J].中小学教育与管理,2003,7:44~47
[11]付启胜“.看不见的灾难”—教学中的心灵施暴现象透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11)60.
[12]袁艳,红晨,论学生的学习效能感[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第14卷.
[13]徐学俊,李正洪,王文.关于中小学师生关系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05(5):2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